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苏  董峰 《科技信息》2011,(21):26-27
目的:对我国青海玉树地区民间藏医治疗肿瘤验方的提供,治疗肿瘤的主味藏药玉树莨菪(译音:唐冲那保)进行了抗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研究。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模型,随机将动物分成样品2个剂量组、蒸馏水阴性对照组及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组。每组9-10只动物,高剂量组重复1批实验。接种24h开始给药,样品组、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给药容量为0.2ml/10g体重。阳性组腹腔注射0.1ml/10g体重。所有动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10d。并隔日称体重一次,根据体重调整给药量。结果:玉树莨菪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41.27%,且重复性较好,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抑制率为26.39%。结论:根据抗肿瘤药物筛选规程疗效评价,中草药抑制率大于30%,并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重复疗效稳定,则评定此药有一定疗效。表明玉树莨菪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访查、查阅资料和采集标本等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牻牛儿苗科藏药植物资源的区系及药用价值.调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牻牛儿苗科藏药植物共有3属6种,其生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牻牛儿苗科藏药植物是我国藏药植物的主要类群,其药用价值极其高,甘南地区共有3属6种.藏药植物体能积累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开拓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根据青海省玉树州高寒区的地域特点,结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玉树地震中G214、S308沿线桥梁调查评估报告》项目,对玉树地区桥梁抗震性能和破坏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桥梁结构主要为梁式桥;结构形式为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震害表现形式分为支承破坏及落梁、桥墩损伤或破坏、地基震害、伸缩缝或桥面连续破坏、主梁结构性损伤、桥台损伤或破坏6种类型。同时,以玉树G214线上的禅古寺一号桥梁的破坏为主要的典型案例,对玉树高寒地区的桥梁抗震加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就维修加固和新建设计方面提出了抗震加固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甘南地区豆科藏药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甘南地区豆科藏药植物资源共有13属32种,分布型归为10类,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青藏高原甘南地区唇形科藏药植物资源的区系及药用价值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甘南地区唇形科藏药植物共有16属24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玉树州地区草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主要驱动力,利用2005—2012年MOD13Q1系列的NDVI数据以及同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以NDVI作为草地覆盖度的指示性指标分析了区域内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与各自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州的草地植被覆盖度在近几年处于一个良好的恢复态势。从州域尺度上分析,影响玉树州草地覆盖度的决定性因素是气温,降雨和日照时间对草地覆盖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在县域尺度上分析,玉树州内不同区域的草地覆盖度则对水热条件存在着不一样的相关程度。在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夏季温度、降雨等条件的影响仍然是主要驱动因子,而日照时间与冬季温度的影响则在全部地区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青海玉树地区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树地区1953-2013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5年滑动平均、变异系数和M-K检验法,分析玉树地区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来玉树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幅为每10年增加0.32℃,20世纪50年代气温变异系数最大,各个季节的增温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M-K突变检验表明该地区在1989年发生显著突变;降水量总体减少,减少速率为每10年减少3.21mm,20世纪50年代降水变异系数最大,其中春季和夏季是各个年代降水比较丰沛的季节,秋季和冬季是各个年代降水量偏少的季节,M-K突变检验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在1997年发生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8.
对青海28批不同地区藏药细果角茴香中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表明:藏药细果角茴香的生长与繁殖受高原海拔制约,并以海拔3200 m为界分两类;道地药材分布地区与15种所测元素呈现关联.此结果为今后藏药细果角茴香的规范化种植、原产地保护及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林鹏程 《大自然》2014,(2):34-37
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沱沱河与当曲河汇合后称通天河,流至青海省的玉树地区与巴塘河汇合后称金沙江。从玉树巴塘河口直至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止,为金沙江上游,河长约965千米。  相似文献   

10.
对 348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藏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首次住院患者藏药人数明显高于多次住院 ;且首次住院患者以被动藏药为主 ,多次住院患者以主动藏药为主 ;发生藏药的住院时期以 2周内发生率最高 ,藏药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对自身疾病、药物缺乏认识 ;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以预防和制止藏药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人阐述了青海省范围内的中藏药材的分布地区及主要的野生品种的分布和近年来的人工栽培中藏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医药理论体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糅合了其他药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药学理论,对藏族及其他各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本论述简述了藏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尤其是藏药信息管理平台对医学的重要用途,并根据藏药信息管理实际需求提出了构建基于SSH (Struts+ Spring+ Hibernate)整合框架的藏药信息管理平台的项目计划.藏药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藏药基本信息、藏药现代研究、生长环境、药材鉴别、种植饲养、采收炮制等相关数据,以及各类藏药合成药物等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管理.建设藏药信息管理平台,阐述了藏药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步骤、藏药信息数据库的结构与关系图、藏药信息管理系统和藏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等,为藏医药现代化开发与研究强有力的信息工具提供了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藏药是祖国传统医学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而藏药饮片则是汤剂的基本组成。藏药制剂向来有适应中藏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且具有制备简单,副作用小,吸收显效快等特点。藏药饮片质量不易控制,不易保管贮存,传统的制作方法较为浪费藏药资源,而且不便调剂等原因,藏药制剂的发展已受到局限。因此,本文就怎样对传统藏药剂型进行改革调剂,藏药的研制和生产概况调查的基础上进了分析。从而发掘出更多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藏药新剂型,为藏医药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藏药藏木香的人工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灼  甘玉伟  杨勇  旦智草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227-227,187
通过对野生藏药藏木香进行系统的人工栽培试验并取得成果,对推动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内部利益相关方关系为视角把西藏藏药竞争力构建问题模型化为一个由藏药公司、藏药中间商和农牧民组成的三方序贯博弈。在特定的假定条件下分析有奖合同、无奖合同博弈各方的支付并证明:无奖合同的非有效性和有奖合同下藏药公司、藏药中间商的策略约束。论证中给出了不同限定条件下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倾向并论证了各博弈方积极策略偏好的可行性与唯一性条件。结果表明,藏药中间商策略选择主要基于藏药公司给予的奖金额度与对农牧民以次充好的惩罚之和与自身积极收购与消极收购成本差额的比较;农牧民策略选择主要依据藏药中间商奖惩条件和不同策略下藏药采集销售的成本差额。从藏药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上,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自主创新、人才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提升藏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藏药是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药特殊的配方,导致藏药矿性很强,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这给藏药摄入带来了安全隐患.文章使用红外及X射线衍射(XRD)对典型名贵藏药“坐珠达西”进行表征,微波消解并测定其中的矿物质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再通过PBET对其进行毒性评价,旨在客观评价藏药“坐珠达西”毒理特性,建立一种藏药毒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藏药是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药特殊的配方,导致藏药矿性很强,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这给藏药摄入带来了安全隐患.文章使用红外及X射线衍射(XRD)对典型名贵藏药“坐珠达西”进行表征,微波消解并测定其中的矿物质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再通过PBET对其进行毒性评价,旨在客观评价藏药“坐珠达西”毒理特性,建立一种藏药毒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小鸋 《甘肃科技》2010,26(24):1-2,8
藏药作为甘肃省特色药业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分析了制约甘肃省藏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甘肃藏药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特色理论,进一步有效保护民族药物资源,提高民族药物质量,加快民族药物创新药物及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是民族医药包括藏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我国传统藏药的现代研究与二次开发为例,分别从藏药材资源保护、藏药质量标准化、藏药炮制现代化、藏药化学、药理研究、藏药的产业化与二次开发,以及藏药现代化研究的科研立项及文献初步分析6大方面,对我民族药物的现代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与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孜藏医药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奠定了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生产基础,特别是名贵藏药的传统生产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全州从事藏药开发和应用的单位近20家,此外,还有部分民间藏医,寺庙也在开展藏药加工生产工作。全州藏药生产的产品达300余种,其中新制剂近10种,但上规模上档次的没有一家,目前仅有藏药生产企业一家,均没有一个产品取得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藏药生产尚处于自制自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