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二(2-苯并咪唑亚甲)胺(N3)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Cu(Ⅱ)双核配合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利用G98W程序在HF/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该双核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晶体结构分析表明,Cu(Ⅱ)双核配合物的化学式量分子(C42H40N12O17Cl4Cu2)是以4,4′-联吡啶为桥的Cu(Ⅱ)双核配合物单元,Cu(Ⅱ)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八面体构型,轴向配位氧原子来源于高氯酸根,量化计算所得原子轨道贡献和原子净电荷布居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
室温下利用金属铜粉和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吡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双核铜(II)[Cu2(C8H4F3O2S)2O(C3H3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导率进行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63(16)nm,b=1.792 0(4)nm,c=1.705 3(3)nm;V=2.359 3(8)nm3,Z=4,Dc=1.843 g.cm-3.结果表明,每个铜原子由3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结构,2个铜原子由吡唑和氧桥联形成双核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3-乙酰基吡啶和草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得到3-吡啶甲酰基丙酮酸乙酯(简称HL),核磁共振氢谱表明该物质的β-二酮部分在溶液中采取烯醇式结构.通过界面扩散法合成了该配体的第一个配合物{CuL2}n,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分析.该配位聚合物中Cu(II)与4个L-配体形成拉长的反式Cu N_2(OO)_2八面体配位构型.2种晶体学独立的L~-配体都是以β-二酮基的2个O原子螯合1个Cu(II),以吡啶N原子与另一个Cu(II)配位,形成二维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三氮大环(TACN:1,4,7-三氮杂环壬烷)和叠氮酸盐为原料在合成双核铜配合物时得到一种单核铜配合物[(TACN)Cu](N3)2,由扩散方法培养了单晶,经元素分析和X-衍射结构分析测定了它的组成和晶体结构。铜离子由二个叠氮酸根的氮原子和一个三氮大环的三个氮原子配位成变形的四方锥构形。  相似文献   

5.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量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N',N'-四(2-苯并咪唑亚甲基)-1,2-乙二胺(EDTB)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Ni( )单核配合物即镍超氧化物歧化酶(Ni-SOD)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利用G98W程序在HF/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该单核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晶体结构分析表明,Ni( )单核配合物的化学式量分子(C38H46Cl2N10NiO11S)的单胞中含有2个配合物分子{Ni[C34H32N10]·(ClO4)2·2(CH3OH)·(CH3)2SO},Ni( )与配位原子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结构.量化计算所得原子轨道贡献和原子净电荷布居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以3-乙酰基吡啶和草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得到3-吡啶甲酰基丙酮酸乙酯(简称HL),核磁共振波谱表明该物质的?-二酮部分在溶液中采取烯醇式结构。通过界面扩散法合成了该配体的第一个配合物{CuL2}n,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分析。该配位聚合物中Cu(II)与四个L?配体形成拉长的反式CuN2(OO)2八面体配位构型。两种晶体学独立的L?配体都是以?-二酮基的两个O原子螯合一个Cu(II), 以吡啶N原子与另一个Cu(II)配位,形成二维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以对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与Cu(II)制备了深墨绿色的双核配位聚合物[Cu_2(C_7H_7O_2N)_2(C_(12)H_8N_2)_2·2H_2O]·Cl_2·(C_7H_7O_2N)_2·4H_2O颗粒状晶体,用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推断了该配位聚合物可能的热分解机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结构中丰富的氢键将分子连接成三维无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N,N,N',N'-四(2-苯并咪唑亚甲基)-2-羟基-1,3-二氨基丙烷(tbpOH)为配体,合成了一种Ni(Ⅱ)单核配合物用来模拟镍超氧化物歧化酶(NiSOD)的活性中心.利用元素分析、UV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利用G98W程序在HF/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该配合物进行了ab从头算.晶体结构分析表明,Ni(Ⅱ)单核配合物的化学经验式C37.5H4sCl2N10O12Ni的单胞中含有两个配合物分子{Ni[C35H33N10O]·(ClO4)2·(CH3OH)25·(H2O)0.5},Ni(Ⅱ)与配位原子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结构.ab从头算所得原子轨道贡献和原子净电荷布居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利用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钌(Ⅱ)配合物[Ru(bpy)2MDHIP]2+(MDHIP=2,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和[Ru(bpy)2ODHIP]2+(ODHIP=3,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DNA的作用机制,并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与Cu2+的配位情况及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后的荧光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取代基的位置对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及荧光性质等都具有较大影响.配体MDHIP上的2-位OH可以与相邻咪唑环上的N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增强配合物与DNA的插入作用.但其4-位OH取代基又会产生一定的位阻,使配合物只能以部分插入模式与DNA作用.而配体ODHIP上3-和4-位的两个OH取代基不能与相邻咪唑环上的N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并会产生更大的空间位阻,使得配合物不能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中.但ODHIP上的2个OH可以同时与Cu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使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由沟面结合改为插入结合,配合物的荧光减弱.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Hhbd)2(mphen)2]·2H2O (H3hbd=羟基丁二酸,mphen=5-甲基-1,10-邻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表征,并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 /m;晶胞参数a=1.1222(11) nm,b=1.2701(12) nm,c=1.2941(12) nm,β=103.498(7)°;Z=4;最终偏离因子R=0.0483.配合物中两个羟基丁二酸根(Hhbd)采取三齿配位方式连接两个畸变的八面体Cu(II)配合单元,形成了新颖的双核结构.毗邻的双核结构通过O-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为具有隧道的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相空间方法研究了双重指数势下具有O(N)对称性的phantom宇宙学模型,指出在给定势的条件下允许存在bignp吸引子,但并不存在deSiaer吸引子.此外,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这个模型的动力学演化.  相似文献   

12.
“N(非施)的V”结构与“N(非施)V”结构都是由名词性成分(N)修饰动词性成分(V)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字 的有无有时似乎比较自由。通过这两种结构的对比,得出二者之闽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从结构、语义、句法、语 用多个层面入手,对偏正结构“N(非施)的V”与“N(非施)V”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之,“N(非施)的 V”与“N(非施)V”分属两种不同的偏正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500 W脉冲YAG激光作为辐射源,纯氮气作为氮化元素,粒度为20μm的钛粉和石墨粉为预涂粉末,采用激光熔覆原位自生的方法,在Ti-6Al-4V表面制备出优良的Ti(C,N)陶瓷涂层.通过热力学分析,并结合XRD分析方法,研究了原位自生Ti(C,N)的反应机理以及工艺参数(包括脉冲频率、脉冲宽度、扫描速度等)对原位自生Ti(C,N)陶瓷涂层的影响.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辐射条件下,可原位生成以Ti(C,N)为主的陶瓷涂层.XRD分析表明,合适的工艺组合为:氮气压强为0.4 MPa,离焦量为15 mm,扫描速度在2.0~4.0 mm/s之间,脉冲频率为15 Hz,脉宽在3.0 ms左右....  相似文献   

14.
石墨靶材电流对Ti(C, N)多层膜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应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Ti(C,N)多层膜,其中以石墨靶材作为镀层生长所需的碳源。实验研究了石墨靶材电流变化对Ti(C,N)多层膜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多层膜的相组成与微观组织;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及销盘试验机分别测试了多层膜的显微硬度与摩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C,N)镀层不仅具有多层结构而且镀层内还存在大量的纳米柱状晶粒。Ti(C,N)镀层内晶粒尺寸随石墨靶材电流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多层周期厚度随着石墨靶材电流的增加而增大。镀层...  相似文献   

15.
在定性分析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各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找出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因素,建立地区生产总值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GM(1,N)模型,以描述关联因素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并对未来五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以便为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水溶性的新试剂N—壬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NPT),经元素分析、IR、UV、1HNMR测试,确定了其结构.实验了不同介质中,同40多种离子的反应情况,其中只有Ag+、Bi3+、Cu2+、Hg2+、Ni2+离子有特征性反应,可作为Cu2+、Ni2+的新鉴定试剂.鉴定Cu2+的检出限量m=0.037μg,最低浓度c=1μg/ml,43种常见离子不干扰.鉴定Ni2+的检出限量m=0.12μg,最低浓度c=3.3μg/ml.灵敏度与选择性与丁二酮肟相当.测定了在弱酸、中性和弱碱性介质中同40多种离子形成配合物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可作为分光光度法测定Cu2+、Pd2+的显色剂.测定Cu2+,ε349.2=4.87×104Lmol-1cm-1,43种离子中,只有大量Fe3+、Al3+干扰.则定Pd2+,ε297.8=1.25×105Lmol-1cm-1,51种离子只有Cu2+干扰测定,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均获满意结果.是目前测定Pd2+的分析性能优良的试剂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激光光解方法研究了富勒烯(C60 / C70)与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特征. 通过观察在近红外区瞬间吸收带,富勒烯(C60 / C70)激发三线态,富勒烯(C60 / C70)阴离子自由基和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阳离子自由基的出现,测定了在苯腈溶液中从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到富勒烯(C60 / C70)激发三线态的量子转化产率和电子转移常数.  相似文献   

18.
以无机黏土为交联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新型的聚N,N '-二甲基丙烯酰胺/黏土(PDMAA/Clay)纳米复合水凝胶,作为对比,采用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制备了相对应的水凝胶.对两种纳米复合水凝胶的结构、形态、溶胀行为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黏土的结晶结构均已被破坏,黏土规整的片层被剥离并在凝胶中无序分布,起到交联剂的作用.随着黏土含量的增加,水凝胶的溶胀速率和溶胀度降低.采用AIBN制备的PDMAA/Clay水凝胶具有更好的韧性及更高的断裂强度,其断裂伸长率可达1 800%以上,而KPS制备的水凝胶的断裂伸长率在1 200%左右.  相似文献   

19.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