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环境模拟方法,了解和掌握新型供氧装备的防护性能。通过低压舱模拟不同的高空环境,机械肺模拟人体呼吸。其间利用脉冲式供氧装备对机械肺进行供氧。实验过程中,采集面罩内氧分压和氧浓度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脉冲式供氧装备在供氧过程中,受高度和通气量影响较大。在较高高度上,供氧装备适应高度自动调整供氧量的性能,难以满足生理学要求。供氧装备操作繁琐,应在满足人体呼吸需求的基础上,予以简化。  相似文献   

2.
评价飞行员双人高空供氧方案的供氧防护性能。假人穿个体防护装备,采用新型供氧方案,先后在低压舱内完成4项试验:1分子筛产氧供氧性能实验;2气氧供混合氧性能实验;3气氧供纯氧性能实验;4加压供氧性能实验。结果氧气系统的供氧分压大于20.0 kPa(在12.0 km高度以下)和16.0 kPa(在12.0 km高度以上)。吸气阻力小于490 Pa(假人肺通气量20.0 L/min)和578 Pa(假人肺通气量30.0 L/min,1.8 km高度以上)。说明该高空供氧方案满足地面约18.0 km高度两名飞行员供氧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雪苹 《科技信息》2013,(16):483-484
本文阐述了缺氧问题对飞机安全飞行带来的危害,并从人体生理学角度出发对缺氧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气管氧分压、肺泡氧分压、血氧分压三个指标是影响人体供氧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不同座舱高度对上述三因素的影响。基于前述研究,对航空供氧相关适航条款进行解读,提出了通过加压或供氧等措施来解决航空缺氧问题,并给出具体的供氧措施。  相似文献   

4.
12 km以下高度供氧方式包括肺式供氧、等压呼吸、氧浓度随高度自动调节、安全余压和应急供氧;12 km以上高度采用加压供氧.氧气调节器是供氧系统的关键控制器,它可以随环境压力和飞行员呼吸的变化,按相应的高度进行不同的供氧方式,供给飞行员一定压力、流量和含氧浓度的混合气或纯氧.  相似文献   

5.
人体吸入过高浓度的CO_2气体会产生不良反应。航空供氧防护领域往往重点关注供氧装备的氧气浓度,忽视了CO_2浓度。特别是机上人员处于高度紧张或运动状态下,呼出CO_2气量增加,将直接影响面罩内的CO_2浓度。为保证面罩内CO_2浓度符合航空标准的要求和确保机上人员的用氧安全,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机上人员处于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面罩内CO_2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数学模型表明,吸气相面罩内CO_2浓度取决于飞行高度、呼吸流率和吸入气体积等参数。动态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安静状态下呼吸,机上人员的面罩CO_2浓度接近或超过军标规定。可见,供氧装备应增加机上人员安静呼吸状态下的供氧量,可稀释面罩内存留CO_2气体,降低其浓度,确保供氧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6.
人体呼吸动力过程的呼吸参数和动态变化影响和决定了与人体呼吸领域相关设备的研制和参数设定。根据人体呼吸的运动规律,构建呼吸动力方程,进而利用仿真手段模拟人体呼吸动力过程,获得呼吸过程中的肺容积、呼吸流率和呼吸时间等动态呼吸参数。与以往的研究和实测数据验证比较,仿真过程和获得的数据更加贴近人体的实际呼吸运动过程,并且设置了更为详尽且独立的影响呼吸动力过程的参数,给出了易于理解的仿真框架。呼吸肌作用力方程和仿真获得的动态呼吸参数可用于人体模拟肺、供氧系统和辅助呼吸装置等设备的设计和参数设定。  相似文献   

7.
人体呼吸动力过程的呼吸参数和动态变化影响和决定了与人体呼吸领域相关设备的研制和参数设定。根据人体呼吸的运动规律,构建呼吸动力方程;进而利用仿真手段模拟人体呼吸动力过程,获得呼吸过程中的肺容积、呼吸流率和呼吸时间等动态呼吸参数。与以往的研究和实测数据验证比较,仿真过程和获得的数据贴近人体的实际呼吸运动过程;并且设置了更为详尽且独立的影响呼吸动力过程的参数,给出了易于理解的仿真框架。呼吸肌作用力方程和仿真获得的动态呼吸参数可用于人体模拟肺、供氧系统和辅助呼吸装置等设备的设计和参数设定。  相似文献   

8.
供氧对紫苏细胞生长和花色素生产影响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在生物反应器中供氧对紫苏细胞的影响。观察到在100mL和500mL三角摇瓶中进行液体培养时,改善供氧状况,有利于花色素的产生。在工作容量为2L的气泡反应器和3L的带螺旋桨的搅拌式反应器中,供氧的改善也使色素产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过高的通气量升所引直怕剪切力会对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反而不利于细胞生长和代谢。  相似文献   

9.
论文针对高海拔隧道低压缺氧威胁施工安全的问题,基于氧气质量守恒和等效气管氧分压两种方法分析了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标准,并在海拔4232m的雀儿山隧道开展洞口与掌子面温度、气压和氧含量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实测洞口氧气密度比理论分析低4.93%,而实测气管氧分压比理论分析低0.6%,等效气管氧分压方法更适用于高海拔缺氧程度预测。洞口与掌子面温度和大气压力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波动,隧道掘进1500m以后,在保证良好通风条件下,掌子面比洞口气管气氧分压平均低0.46kPa,随着推进距离继续增大,气管氧分压降低不明显。现场测试发现弥散式供氧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施工区域的氧气含量,但供氧需求量大,施工建议采取弥散式供氧、个人携氧与移动式吸氧车供氧相结合的方式,保障隧道施工人员的氧气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09,(1):F0004-F0004
安徽江淮航空供氧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字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的军民结合型企业,是我国专业从事航空供氧装备研发生产的唯一厂家。  相似文献   

11.
研究青藏铁路车厢内供氧是否能减轻缺氧对列车员脑组织的损伤。采用自主开发的近红外组织氧无损监测仪检测了在低海拔(平均海拔0.5~2.0km)路段和车厢内供氧的高海拔(平均海拔3.0~5.0 km,车厢内氧浓度维持在23%~25%)路段的列车员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同时用脉搏血氧仪无创检测列车员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高海拔路段同低海拔路段相比,rSO2平均下降3.6%,SpO2平均下降3.7%。这表明:车厢内供氧缓解了高原缺氧,但因个别列车员脑组织rSO2仍显著下降,所以对青藏铁路列车员的脑保护仍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具有鲜明的高寒缺氧的气象特征,对短居人群的健康有严重影响,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研究青藏高原缺氧风险对地方发展与缺氧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7月采集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压、含氧量和短居人群的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建立了海拔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绘制了青藏高原短居缺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绝对含氧量线性下降(y=-0.0325x+280.45,n=70,r2=0.94),绝对含氧量与海拔呈线性关系。(2)随着海拔的升高,血氧饱和度呈指数下降,缺氧风险呈指数上升(y=104-0.68×e0.35x+1.77,n=70,r2=0.57)。(3)根据血氧饱和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青藏高原缺氧低风险区、缺氧中风险区和缺氧高风险区占青藏高原总面积比分别为10.6%、32.0%和57.4%,其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和林芝市以南,中风险区分布在青海西北部、西藏东部山地和青藏高原河流谷地,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无人区和喜马拉雅山系附近。  相似文献   

13.
The use of nanotechnology in drug delivery is a rapidly expanding field. Biodegradable or nontoxic nanomaterials have the most promising application potentials in nanomedicine. Herein, we report a novel core-shell nanoparticle with double shell coatings (silica an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with the total shell thickness of (8.7 ± 1.3) nm. The outer shell of PLGA is biodegradable and used for controlled and sustained release, and the inner shell of silica is mesoporou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高海拔地区的富氧安全问题,通过实验模拟高原低气压环境,研究了滤纸、棉布和涤卡在富氧环境下燃烧速度的变化情况. 由实验可得,氧分压不变时,随着海拔的升高,材料的燃烧速度显著加快. 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富氧到与一个标准大气压中氧分压一致,会产生火灾危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高原低气压环境下室内富氧的安全氧浓度上限.  相似文献   

15.
基于WPA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WPAN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组成结构,分别介绍了检测仪移动采集终端和检测仪主站各组成部分的硬件功能及设计,并给出软件平台及功能模块的划分.设计充分利用了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结合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成熟的测量技术,实现了传统设备的功能提升和应用模式的扩展.新设计大大扩展了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应用范围,在设备的实用性、方便性、可管理性等方面有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PIC单片机的脉搏血氧测量仪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是维护生命的基础,血氧饱和度是人体极为重要的生理参数.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在临床和日常保健中有重大意义.系统是以PIC18C2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的测量仪.在硬件上实现了使用光传感器采集红光和红外光透过动脉血管后产生的信号电路以及相关的测量电路,实现了与PC机的通信;在软件上实现了以PIC18C252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程序.实现了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计算人体脉率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复杂算法,有效地克服了测量信号的漂移和噪声干扰,从而满足临床生理监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The Sinorhizobium meliloti C4-dicarboxylate transport (Dct)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The dctA gene, encoding the C4-dicarboxylate permease, is expressed in both free living and symbiotic cells. But in free living cells expression of dctD and dctB is absolutely requir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dctA.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the induction of Dct system, E. coli DH5a strain which carries the plasmid-encoded dctABD operon was used in tube assay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pecific induction of Dct system oc- curred only at a certain depth under the surface of M63-0.6% agar media, suggesting that Dct system could respond to oxygen concentration during succinate-induced expression. Furthermore, when measured at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 was observed at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2%. Thus, we predict that in addition to dicarboxylates, the induction of Dct system may also regulated by oxygen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8.
室内富氧可以改善人在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状况,同时也会带来火灾危险,室内富氧的安全控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对高海拔地区室内环境富氧条件下滤纸的燃烧速度和安全富氧浓度上限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高海拔地区的富氧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地区,室内环境维持相同的氧分压时,滤纸的燃烧速度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如果不考虑当地的海拔高度而只以氧分压作为参考会带来火灾危险,但存在富氧的安全氧浓度上限,该氧浓度上限值与环境压力的关系为Y=27.91×exp(-P/44.78)+20.09;海拔不同,富氧到安全氧浓度上限时所对应的相当海拔也不同,该相当海拔与实际海拔的关系为H’=-0.68841+0.63893H+0.0048H2;在海拔高度低于5.55km的地区,通过对室内环境富氧可以安全地将相当海拔降低到3km以下.  相似文献   

19.
重油活塞发动机夹气燃油喷射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航空重油内燃机燃油系统的雾化问题,进行了重油活塞发动机夹气喷射系统的仿真研究.建立了某型发动机夹气燃油喷射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校核了夹气燃油喷射系统的物理模型,研究了结构、运行及环境参数对燃油系统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稳压腔容积越小,压力波动幅值越大;压差越大,相同喷油脉宽下的燃油流量越大;随燃油温度升高,喷油量略有减小;海拔越高,压力建立越慢.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体压力达到600 kPa所需的时间也逐渐增加,研究为燃油系统配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