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吴本玠 《科学通报》1979,24(12):570-570
近年来有不少资料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与针刺镇痛有密切的关系。脑内5-HT来源于5-HT能神经元,而脑内5-HT能神经元系统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的中缝核群。关于中缝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也有一些研究。本文用中缝背核单位放电频率作为该核团细胞机能活动的指标,观察电针刺激和伤害性刺激对其自发放电频率的效应,以进一步探讨中缝背核和5-HT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青平 《科学通报》1992,37(2):170-170
许多资料表明,中缝背核是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大量存在的部位,同时也是阿片受体比较密集的区域,由此处发出的5-HT能纤维上行到达间脑和端脑的若干核团。中缝背核在脑内镇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刺激中缝背核能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注入微量吗啡引起的镇痛很可能是通过激活中缝背核的5-HT能神经元而发挥作用的。由于5-HT能神经元和阿片受体的形态定位关系尚不清楚,吗啡激活5-HT能神经元的形态机制一直没有阐明。本工作应用免疫细胞化学与阿片受体放射自显影双重显示技术,对中缝5-HT能神经元与阿片受体的形态定位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5,30(17):1352-1352
不论在吗啡镇痛或针刺镇痛中,中枢5-羟色胺(5-HT)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源于脑干中缝核群的5-HT能纤维可上行至前脑,下行至脊髓。关于5-HT下行纤维对疼痛感受所起的调制作用目前研究较多也较肯定;有关脑干上行性通路的研究则较少。脑室注射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可削弱针刺和吗啡镇痛,说明5-HT可在脑内发挥镇痛作用,但其具体作用部位不明。本工作表明,将微量吗啡注入PAG内,可兴奋上行5-HT能通路,在伏核内稀放5-HT,而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保和 《科学通报》1979,24(5):237-237
近年来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有不少报道指出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幅度降低脑内5-HT含量可使针刺镇痛作用减弱;腹腔注射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5HTP)提高脑内5-HT含量,则针效显著加强。本工作中我们试图对5HTP加强针刺镇痛的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并观察5-HT的另一个前体左旋色氨酸(TP)是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79,24(6):278-278
以前的一些工作已多次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5-HT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作用部位,也已进行了一些探索。 本工作利用5-HT能纤维的化学切断剂5,6-双羟色胺(DHT)进行脑室或脑内注  相似文献   

6.
马青平 《科学通报》1992,37(9):847-847
杏仁核与机体的情绪、行为、心血管及内分泌等活动的功能调节有关。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是脑内5-羟色胺(5-HT)能上行系统的重要起源。电刺激中缝背核可以提高痛阈,将5-HT拮抗剂肉桂硫胺注入杏仁核能对抗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许德义等据此提出可能  相似文献   

7.
张丽娟 《科学通报》1990,35(3):224-224
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表明,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是一个与镇痛有关的结构。电刺激该区可以显著提高痛阈,产生镇痛作用;中枢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刺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干内5-HT的合成和利用加速。POA内含有脑啡肽、β-内啡肽、5-HT、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其中5-  相似文献   

8.
康保娥 《科学通报》1983,28(14):888-888
许多资料证明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作用部位和机理尚未充分阐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内源性镇痛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位。本工作将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微量注人家兔PAG部位,观察其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影响,借以探讨PAG内具有5-HT受体和阿片受体的神经结构在镇痛中的作用以及这两种神经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金文泉 《科学通报》1981,26(12):759-759
针刺能激发脑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活动,这是实现针刺镇痛的必需条件。脑内5-HT能神经元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中缝核群,大鼠的5-HT能上行纤维通过前脑内侧束(MFB)经中脑而主要分布于间脑、端脑。其下行纤维沿脊髓外侧束下行,末梢广泛分布于脊髓灰质。文献[2]报道,以机械损毁MFB后,端脑、间脑的5-HT与5-羟吲(口乃木)乙酸(5-  相似文献   

10.
宣雨霆 《科学通报》1985,30(4):304-304
伏核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受中脑中缝核群[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集中地]上行神经纤维的支配,核内存在着大量脑啡肽和阿片受体。我们曾经报道,家兔伏核内微量注射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部分阻断针刺或静脉注射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说明伏核内的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紊)都参与针刺镇痛或吗啡镇痛。但5-HT和内啡素是平行地起作用,抑或先后(串联地)起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75,20(10):483-483
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曾指出,改变某些中枢神经介质的水平可影响针刺镇痛的效果,为了深入分析各种介质的作用,本工作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降低脑内5-羟色胺(5-HT)的含量,观察其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并与吗啡的镇痛作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2.
莫浣英 《科学通报》1987,32(15):1191-1191
胆碱能神经系统参与镇痛功能。有人认为拟胆碱药物的镇痛作用是中枢性的,将乙酰胆碱与毒扁豆碱同时注入脑室能够获得镇痛效应,提示脑室周围结构可能是胆碱能药物镇痛作用的中枢部位。隔核位于室周,有不少实验证实它对痛觉有调制作用,是脑内电刺激镇痛和吗啡镇痛的作用部位之一。形态学研究显示隔核内有丰富的胆碱能细胞体和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13.
叶惟泠 《科学通报》1983,28(9):571-571
近年的资料表明,从脑干下行的5-羟色胺(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通路在吗啡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目的是观察这两种递质系统的下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前文已证明:用6-羟基多巴胺(6-OHDA)选择性损毁NA能下行通路后,大白鼠针刺镇痛效应大为减弱,说明NA能下行通路对针刺效应起着易化作用,关于5-HT能下行通路,虽已有若干工作指出它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性,但尚未看到用化学切割剂毁损其  相似文献   

14.
钙离子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77,22(10):454-454
钙的生理作用广泛而复杂,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都与钙离子浓度(或活度)有关.早在四十年前,McLean和Hastings就曾明确指出,离子化钙是生理活性物质.脑室内注射CaCl_2能引起动物睡眠,而且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在麻醉性镇痛剂的镇痛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了解,不少神经递质如5-HT(5-羟色胺)对中枢神经元活动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75,20(11):532-532
前文曾经报告,家兔脑室内注射对氯苯丙氨酸选择性降低脑內5-羟色胺含量后,针刺镇痛作用便明显减弱,说明脑內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设想:提高脑内5-羟色胺含量是否能增强针刺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叶惟泠 《科学通报》1979,24(5):235-235
5-羟色胺(5-HT)是哺乳动物尾核的神经递质之一。尾核含5-HT的量是较高的,投射至尾核的5-HT能神经纤维被认为是起源于脑干中缝核。同时,尾核又可能是参与针刺镇痛过程的。为此,我们在测定中缝核5-HT含量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电针前后家兔尾核内5-HT及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啋(口朶)醋酸(5-HIA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尾核5-HT在电针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光钊 《科学通报》1981,26(15):951-951
尾核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内含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如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内啡肽和五羟色胺(5-HT)等。20年前Carlsson就发现尾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DA含量最高的部位。据报道纹状体DA能神经元与吗啡镇痛有关,是否也与针刺镇痛有关?有人认为DA系统功能活动加强引起痛觉过敏,对抗吗啡镇痛,不利于针刺镇痛,也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王绍 《科学通报》1984,29(24):1536-1536
干扰素是一种高活性蛋白质。由于它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它对治疗肿瘤的疗效,引起了许多临床工作者的兴趣。也有关于外周应用干扰素出现明显镇痛作用的报道。干扰素有无镇痛作用,它是如何产生这种作用的,值得进行研究,以为了解它的功能以及合理用它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观察脑内应用干扰素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万新邦 《科学通报》1964,9(1):65-65
最近的研究傾向于証明利血平的中枢宁靜作用是由于释放和耗竭脑組織的5羟色胺(5-HT)所致。它对不同种属动物的条件反射均有抑制作用,作者曾报导它能抑制狗的食物唾液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20.
李思嘉 《科学通报》1984,29(18):1138-1138
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中,我们曾经指出,中枢5-羟色胺(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是转递针刺镇痛的两种最重要的神经递质或调制物质,在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又发现,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或5,6-双羟色胺(5,6-DHT)使脑内5-HT含量降低时,中枢吗啡样物质的含量增多,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