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标记,研究成都麻羊与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合江黑山羊、江安黑山羊、营山黑山羊、嘉陵黑山羊和白玉黑山羊等8个山羊品种(群体),共261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选用8对引物组合共获得174个标记,其中80个为多态性标记,标记多态频率为16.55%~38.62%,平均每对引物获得21.75条带.根据AFLP分析结果,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获得,供试8个山羊品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888~0.2289之间.其中营山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0.2289),嘉陵黑山羊次之(0.2119).白玉黑山羊最小(0.0888)、其余山羊品种(群体)介于其间.用Rogers遗传距离公式分析获得8个山羊品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R)。根据DR值,采用Mega3.0软件以UPGMA法构建遗传系统树状图,聚类结果聚为三个大类,营山黑山羊和嘉陵黑山羊聚为一类,合江黑山羊和江安黑山羊为一类,这两类聚为一大类;成都麻羊和金堂黑山羊聚为一类后。再与乐至黑山羊聚为一大类;这两大类相聚后,再与单独为一大类的白玉黑山羊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品种(群体)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相一致.AFLP标记很好的反映供试山羊品种(群体)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是研究山羊遗传多样性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以寡核苷酸探针(CA/GATA/TCC)_5/HinfI酶切,研究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供试黑山羊中,个体平均可检测出18.4±1.18条谱带,未发现有共同的谱带,亦未检出性别特异谱带。9.0kb和2.2kb为建昌黑山羊共有谱带,9.0kb为金堂黑山羊共有谱带,9.0kb、6.2kb和5.5kb为白玉黑山羊共有谱带,其余各黑山羊品种(群体)内无共有谱带。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内相似系数为0.420~0.560;遗传距离为0.380.0.560,其中合江黑山羊、江安黑山羊、自贡黑山羊间(0.380~0.390)、,金堂黑山羊和乐至黑山羊间(0.384)均较小,白玉黑山羊分别与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间(0.450~0.560)较大。  相似文献   

3.
丁鱼岁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3%.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067 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8 6.结果显示,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ISSR的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披针莲座蕨的6个自然居群97个样品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有效引物,扩增共产生81条DNA片段,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7.5%.与其他蕨类植物相比,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遗传关系聚类结果与各居群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RAPD方法分析了藏山羊、安哥拉山羊、建昌黑山羊的巴普类群,得到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条带,其扩增条带总数共40条,其中22条有多态,多态频率为55.0%.对3个山羊品种(类群)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个山羊品种(类群)间的多态性大于品种(类群)内的多态性,藏山羊与安哥拉山羊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巴普类群与安哥拉山羊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滩羊体大品系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Ro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利用混合基因池(DNA pool)法,对滩羊体大品系、普通品系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00种具有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4种引物在滩羊群体基因组中共扩增出358条带,其中22种引物的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占22%),且扩增出32条有差异的条带,占总带数的8.94%;62种引物的扩增产物表现为单态(占62%)。滩羊体大品系的特异性条带有5条,而普通品系的特异性条带有7条,这些特异标记可以用来鉴定滩羊的两个品系;滩羊体大品系与普通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136±0.087,表明两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安徽省毫州地区黄牛种群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以期了解该地区黄牛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而探讨分子遗传标记在家畜小群体保种方案中的应用.计算了多态性引物在个体间的平均带纹等位片段频率、平均带纹等位片段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作分子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该地区黄牛种群扩增等位基因片段的遗传杂合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省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攀枝花苏铁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采集的48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3个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检测到104个清晰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3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为8条.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在居群内水平上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其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可为攀枝花苏铁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怀地黄85-5品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CTAB法提取了怀地黄85-5品种16个单株的基因组DNA,使用紫外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和大小,利用RAPD及ISSR分析其品种内遗传多样性.从24个RAPD引物和43个ISSR引物中分别筛选出具有稳定多态性条带的RAPD引物3个和ISSR引物2个,分别对16个单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3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个,多态性比率为57.14%.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个,多态性比率为64.7%.结果表明,怀地黄85-5品种内存在遗传差异,但遗传多样性比地黄品种间的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mtDNA多态性标记对成都麻羊与四川各地黑山羊品种(群体)D-loop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山羊品种(群体)mtDNA片段长度为16kb左右,mtDNA D-loop片段长度为1210~1212bp,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群体间共有多态座位83个,单一多态座位23个,简约信息座位24个,平均核苷酸歧异度为0.001510,D-loop序列多态性较贫乏.经聚类,成都麻羊与四川各地黑山羊品种(群体)分为两大类,成都麻羊首先与金堂黑山羊(D=0.203)聚在一起后,再依次与乐至黑山羊(D=0.223)、建昌黑山羊(D=0.477)、白玉黑山羊(D=0.593)形成一大类;合江黑山羊与江安黑山羊(D=0.231)先聚在一起后,再与自贡黑山羊(D=0.337)聚为1类,营山黑山羊与嘉陵黑山羊(D=0.242)聚为1类,2类形成另一大类.最后两个大类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供试山羊品种(群体)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山羊与岩羊间特异RAPD片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两组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对山羊与岩羊闻RAPD片段分析表明,16个引物扩增出67条带,其中54条带表现多态,多态率80.60%,山羊各群体共有条带为23条,山羊和岩羊共有条带为13条,岩羊有4条特异带,不同引物所扩增出的片段在各群体中分布频率不同.岩羊特异RAPD片段,OPA-10724的序列与人类全基因组比较,同源的短序列较多,最太长度为86bp,唯有30bp的长度与绵羊ZFZ基因和牛ZFY基因内含子同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石刁柏雌雄株基因组差异进行分析,筛选雄性或雌性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设计了多个引物组合,分别对石刁柏雌雄株基因组进行扩增.结果:在使用的72个引物组合中,引物组合E-AAG+M-CAT从雄性基因组中扩增出了一个雄性连锁的标记(MLDA555),该序列长度为555bp,AT含量为59%.Blast检索未发现相似序列.根据该片段序列设计的引物将该标记转化为雄性连锁的大小为523bp的稳定的SCAR标记,经过不同基因型雄性个体的验证证明该标记广泛存在于不同基因型石刁柏雄性个体中.结论:通过AFLP扩增筛选得到了石刁柏雄性连锁的AFLP和SCAR标记,为石刁柏性别决定机制的理解及石刁柏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资料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金堂黑山羊血液蛋白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研究了金堂黑山羊血液运铁蛋白(Tf)、后白蛋白(Pa)及白蛋白(Alb)三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计算了金堂黑山羊与成都麻羊、湘东黑山羊等七个山羊群体的欧氏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金堂黑山羊群体中Tf和Pa两个基因座均表现出多态性、Alb基因座呈单态;Tf和Pa两个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金堂黑山羊群体内的基因一致度高、基因多样度低、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少,是宝贵的山羊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4.
DNA遗传标记与绵山羊遗传育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分子遗传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随机扩增多态DNA、DNA指纹、微卫星DNA、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DNA等技术的原理、遗传特点,及其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绵羊和山羊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内蒙古地区3个绒山羊品种的DNA多态性,由此推导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在所使用的12种随机引物中,有8种随机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共检测到32个RAPD标记,其中有21个发生变异。用Nei的片段公享度公式计算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3个类群彼此亲缘关系较近,分化不明显;内蒙古白绒山羊与罕山白绒山羊聚为一个大类,辽宁绒山羊和乌珠穆沁白绒山羊聚为一个大类,说明内蒙古白绒山羊与罕山白绒山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乌珠穆沁白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获得凡纳滨对虾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根据GenBank中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Hsp70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对经高盐法提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因组DNA,采用优化的降落PCR(Touch Downeca)程序,扩增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的全长序列.结果:PCR扩增得到一条长1983bp的目的DNA片段,回收纯化该片段并测定其核酸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发现,该核酸序列中不含内含子,编码区全长为1959bp;经BLASTn和BLASTx软件分析发现,该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斑节对虾、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Hsp70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和62.2%.根据核苷酸序列所推导出的Hsp70氨基酸序列,其与斑节对虾、罗氏沼虾的相似性分别为99.9%和92.6%.结论:成功地从凡纳滨对虾基因组DNA中直接扩增出Hsp70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  相似文献   

17.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分别带有PstI位点和SalI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的2个用于扩增hIGF-1cDNA的PCR引物.利用合成的引物,700bp长的hIGF-1cDNA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后克隆进M13mp18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CR产物含已发表的hIGF-1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和5'端的PStI位点及3'端的SaiI位点及终止密码TAG.用加端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和改造了hIGF-1的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18.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的克隆及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S Spin DNA Agarose Gel Purification Kit试剂盒将与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相连锁的RAPD遗传标记S20—420和S316—600回收纯化,连接于pGEM—T载体并克隆测序,得到了S20—420和S316—600的全序列,其长度分别为423bp、606bp.将两端序列设计特异PCR扩增引物可用于检测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和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9.
桂花品种的ISSR-PCR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利用ISSR—PCR方法对桂花的54个品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3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90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79条,占总扩增片段的87.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6.92条。依据扩增结果,应用RAPD Distans软件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ISSR分析中产生了一些品种特有的指纹图谱,因此ISSR技术在桂花品种和品种群(品系)的鉴定和阐明遗传关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利用DNA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供试桂花的54个品种分为7个大类,并对品种进行了处理及种下品种群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