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剂量鱼精蛋白对肝移植新肝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鱼精蛋白对肝移植术患者新肝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肝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4组,在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后分别不用鱼精蛋白(Ⅰ组,n=7)或应用鱼精蛋白0.4 mg/kg(Ⅱ组,n=8)、0.6 mg/kg(Ⅲ组,n=7)、0.8 mg/kg(Ⅳ组,n=8).于入室后、下腔静脉开放后、新肝期应用鱼精蛋白后10 min,1,2,3 h,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和肝素活性;记录围术期失血量、液体出入量、促凝血物质的用量和输血量.结果在肝移植期间4组患者的ACT和血浆肝素活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和Ⅱ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在肝移植期间的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液、晶体液、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用量以及输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总入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后给成人患者应用0.6 mg/kg的鱼精蛋白即可消除新肝期肝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但对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和促凝血物质无明显影响,应用鱼精蛋白只能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该课题从基础和临床对肝移植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模型,探讨了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胆道并发症的关系,并从生化角度提出了无肝期下腔静脉阻断对机体组织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采用PTCD 延期胆肠吻合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梗阻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使病人获得长期生存;尤其是在对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3.
桂慧中  高飞 《科技信息》2008,(10):293-293
方法:5例病人于2005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接受了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对这些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一般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系统的护理方法和程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于位于第二及第三肝门的巨大肿瘤,尤其是压迫和侵犯主要出入肝脏的血管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肿瘤,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吴静 《科技信息》2011,(13):237-238
新大学英语四级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独立学院学生应考的难度。本文从新四级听力题型出发,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听力中的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静  常翠芳  徐存拴 《河南科学》2010,28(4):410-414
为了解新基因BE115434和X76129与大鼠再生肝的凝血反应相关性,按张丽君[1]等方法分离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检测它们的基因表达变化,分析新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共表达关系及参与的生理活动.结果表明,X76129与纤溶酶原激活酶基因plaur同源和共表达,BE115434与纤维蛋白活化因子抑制蛋白serpind1同源和共表达.它们的表达变化预示X76129和BE115434参与大鼠再生肝的凝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取石术(PTCL)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远期并发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择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远期并发症患者,运用超声引导下PTCL进行胆管取石、胆管狭窄扩张及胆道支架取出。分析2例患者的皮肤瘙痒改善程度、肝功能指标、感染指标及胆管狭窄变化。结果:2例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显著减轻,肝功能及感染指标显著降低,放置的引流管既能通畅引流又能支撑胆管狭窄。结论:超声引导下PTCL能有效解决肝移植术后胆道远期并发症,该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俞雪莲  林梅 《科技资讯》2013,(11):232-232
本文针对老年痴呆早期的认知功能障碍论述了其临床特点及相应护理对策,旨在加强社会大众对老年痴呆患者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延缓老年痴呆的发展及减少该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术前各项检查以及术中情况进行分组,传统的肝包虫内囊摘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组(68例)为甲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胆囊管引流组(55例)为乙组.对两组的术后残腔并发症(胆瘘、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道并发症(胆道梗阻、狭窄、感染、胆漏、出血)、电解质紊乱、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患者的术后残腔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及平均住院日都有所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胆囊管引流术可避免传统的置"T"管所引起的并发证,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998-2002年8月期间我院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ICU监测及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5例患者中11例为原位肝移植,4例为肝肾联合移植,住ICU期间共死亡3例.术后初期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低于正常,经积极扩充血容量后8h明显改善(P<0.05),24h内基本恢复正常.5例患者因术后肾功能不全早期应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4例于24h内肾功能明显好转而停用.严重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周内,以肺部感染多见;24h内成功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者预后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拔管延迟患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常见并发症,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确诊为排斥反应者仅1例.分析表明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为血容量不足、肾功能障碍、感染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因此上述环节为术后早期ICU监测重点,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输注体外诱导的同种反应性淋巴细胞,是否可以延长大鼠移植肝脏的存活时间,从而探索一条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的新途径.方法 以供者Lewis大鼠淋巴细胞作为刺激物,体外刺激受者BN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应用CFSE(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法检测增殖情况;将增殖后的BN大鼠淋巴细胞经照射灭活后输注给同品系的BN大鼠,并行Lewis到BN的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后BN大鼠生存期.结果 同种反应性淋巴细胞体外能够活跃增殖;采用同种反应性淋巴细胞输注可以显著延长肝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 体外诱导的同种反应性淋巴细胞输注,有可能成为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将分离和体外扩增的小鼠胚芽干细胞,用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同种移植于CCL4制备慢性肝损伤小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2w、4w取出肝脏,进行连续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在受体小鼠肝内的存活、分布和肝细胞特异性白蛋白的表达;用PAS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糖原代谢;HE染色观察移植动物肝组织的结构变化。探索胚芽干细胞在慢性损伤肝脏中的存活、分化和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胚芽干细胞经静脉移植后可以进入损伤肝脏中,并分化为肝样细胞和肝小叶内的其他细胞,并明显改善损伤肝脏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内镜微波凝固疗法的疗效,应用其治疗消化系疾病123例,结果98例共115颗消化道息肉有978颗一次灼除,18颗二次灼除;14例消化道恶性狭窄患吞咽困难明显改善,但因癌肿继续生长,远期疗效不佳;9例消化道良性狭窄获满意松解,复发时治疗仍有效;1例大肠血管畸形并出血病灶消失,出血停止;1例升结肠囊肿凝固切开后囊肿消失,除一例食道癌术后发生食管-气管瘘外,余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肝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临床经验介绍人工肝应用中适应症选择、具体技术合理化应用、生物人工肝研究现状和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肝衰竭。认为在我国人工肝适应症可适当放宽,重型肝炎特别是早中期重型肝炎适合人工肝治疗。人工肝技术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生物人工肝,特别是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具有前途的人工肝技术。人工肝和肝移植结合应用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粘性流体紊流边界层的结构分析,得到混凝反应中关键性的控制因素,速度梯度和紊流切应力.讨论了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据此设计了更加理想的反应器结构,希望在混凝过程中能够对微粒的碰撞与聚合成长起到更好的作用.从根源上解释了紊流流场中速度梯度和旋涡的产生,试图把最近发展的涡旋混凝理论与传统的混凝理论进行统一.  相似文献   

15.
大Knudsen数条件下,从气溶胶粒子的动力学参数入手,求得了全域Péclet数下的碰并率通量结果.讨论了表面性质对气溶胶粒子碰并率的影响,指出只要势力存在,在粒子半径空间总会存在一个Brown占优的区域.同时也讨论了密度比对气溶胶粒子碰并率的影响,指出可以在碰并率极限处使用可加性假设,使用上下游的说法更加适合描述该情况下的碰并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分形理论基本要点,探讨了分形理论在混凝形态学和絮凝动力学中的应用,论述了在经典Smoluchowski方程基础上引入分形维数建立的聚合分形球体模型及其基本方程,探讨了水量、反应时间、搅拌速率、pH值、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对分形维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牦牛乳的凝乳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麦洼牦牛乳的若干凝乳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荷斯坦牛乳作了比较,全乳加入凝乳酶后,所测定的牦牛个体乳样均能正常凝乳,而中国荷斯坦牛乳中有35%的样品无法凝乳,降低牦牛乳的pH值或在全乳中加入CaCl2(20mg/100ml乳)可显著减少凝乳时间,-20℃保存一个月的牦牛乳样无法正常凝胶,提示凝乳与酪蛋白微团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同一时间采集的全奶牦牛与半奶牦牛乳的凝乳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牦牛乳的凝乳时间与乳的常规厉分含量及乳蛋白组成之间也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由于牦牛中未检测到象中国荷斯坦牛那样无法凝乳的个体,这一特点使得牦牛乳更适合制作乳酪,实验还对牦牛凝乳后的酶乳清、凝乳酪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