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聚醚N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为原料,MOCA为扩链剂,分别添加无机填料(石英粉、玻璃粉、煤沥青)和有机填料(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羟基氯醋)合成填充型聚氨酯弹性体,考察了不同填料与不同添加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的黏度、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系的热稳定性;添加质量分数5%的环氧树脂所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其力学性能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热塑性推进剂用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二步法合成了一种能为硝酸酯增塑并满足推进剂使用要求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  相似文献   

3.
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溶液二步法合成了4种硬段含量不同的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探讨了反应温度、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应力—应变(σ—ε)实验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弹性体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氨酯弹性体因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具体介绍了由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开发的8种PU(聚氨酯)产品。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研究增塑剂对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极性增塑剂y-丁内酯(GBL)对微相分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非极性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DOA)对微相分离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GBL和DOA的加入均能提高聚氨酯材料的耐热性能;GBL和DOA的加入均能降低聚氨酯材料的硬度,其中GBL不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DOA严重损伤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  相似文献   

6.
用作火药黏结剂的聚氨酯弹性体溶解效果将直接影响火药组分的混合及火药的力学性能。采用八种不同溶剂溶解聚氨酯弹性体,并对其溶解现象、溶解程度及黏度进行初步研究。根据极性相似原则和溶度参数相近原则选择与配制多组溶剂,由乌氏黏度计测量同一温度下相同浓度待测液的黏度,得出溶解最好的实验方案是极性相似且溶度参数相差不大的丙酮/THF(1∶1)。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合成出一种新型的共聚醚聚氨酯热塑弹性体材料。实验证实在适当的软硬段比例,此弹性体具有一般聚氨酯弹性体的优良性能,但不存在软段结晶,且成本相对较低。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此种热塑弹性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应力—应变等手段对共聚醚聚氨酯的相结构及其相应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相结构与硬段含量有着重要关系。两相之间的介面层厚度受链段相容性的影响并对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IPDI基热塑性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熔融预聚二步法合成了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为硬段的热塑性取氨酯弹性体(TPU),利用DSC,DMA,TEM,WAXD对聚合物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证,并测试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典型的微相分离特征,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微相分离程度增加,拉伸强度也随着增加,而延伸率却有降低的趋势,WAXD分析表明,所有TPU均不存在明显的结晶形态,当硬段含量为45%-50%,聚合物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室温固化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工艺,探讨了多元醇低聚物、分子量、异氰酸根含量和扩链系数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聚酯多元醇CMA-24和TDI100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异氰酸根(NCO)含量为3.6%,扩链系数为0.97时,可以得到拉伸强度为38MPa,断裂伸长率为480%的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11.
利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不同硬段质量分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黏合剂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流变性能,表征了加工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黏合剂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工工艺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黏合剂的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其平衡转矩随着加工温度和转速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加工工艺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黏合剂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加工温度和转速的提高使其拉伸强度降低,而延伸率则随着加工温度的提高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橡胶和浇注型聚醚聚氨酯弹性体为挠性材料,采用3种不同黏合剂进行黏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TDI型聚氨酯MOCA合成的弹性体与橡胶黏结,用Chemlok-250做黏合剂制样,测试界面黏结的性能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以加速应力松弛法研究了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TPUE)的应力松弛过程,将从TPUE大形变弹性分子理论推导出的单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结合三种承受应力链的键数随时间衰减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应力松弛过程的定量表达式,并以高温和大形变量实验数据对理论进行了验证.以二元回归法求得分子参数α,k,k_3,并进而求得松弛活化能△E_3.  相似文献   

14.
详细论述了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MPU)的加工过程和特性,通过实验指出了生胶可塑度与MPU的加工过程和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影响可塑度的因素有生胶中硬链段的含量、聚酯二醇的结构和生胶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15.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四氢呋喃均聚醚(PTMG)为原料合成聚氨酯(PU)预聚体(A组分),三羟基聚醚多元醇(330N)分别与1,4-丁二醇(BDO)或乙二醇(EGO)混合作为扩链剂(B组分),将A、B组分聚合制备PU弹性体。探讨330N/BDO与330N/EGO不同体系以及各体系不同质量比对PU弹性体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30N/BDO体系的软段玻璃化转变温度(Tgs)较低,硬段熔融热较高,随着330N/BDO质量比的下降,Tgs 上升,硬段熔融热增加;330N/EGO体系的拉伸强度、硬度稍高,而断裂伸长率和滞后损失(tan δ )有较大落差,随着330N/EGO质量比的下降,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加,断裂伸长率和滞后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16.
短纤维增强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慧娟 《山西科技》2012,(6):104-107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二异氰酸酯(MDI)、扩链剂(BDO)为原料,利用一步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对短玻璃纤维表面进行了偶联剂处理,将处理过的玻璃纤维添加到聚氨酯中,并改变玻璃纤维的添加量,研究了添加量对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为软段、聚醚(酯)多元醇为改性剂,采用浇铸工艺制备聚氨酯弹性体(PUE)。研究了聚醚(酯)多元醇种类、分子量以及用量对PUE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异氰酸酯、扩链剂种类对PUE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HTBN与PTMG-1000混合物(质量比为1 1)为软段、PPDI为硬段、E-300作为扩链剂制备PUE,当预聚体NCO%为6.0%、NCO/NH2摩尔比为1.05,预聚体浇注固化后在115℃热处理2 h,得到的PUE力学性能最佳。PUE的拉伸强度为48.23 MPa、撕裂强度为165.26 N/mm、断裂伸长率为652.45%、硬度(邵氏A)为97。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聚乙二醇的用量,将丙交酯与聚乙二醇共聚制成嵌预聚体,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后再用三羟甲基丙烷交联,制得系列聚氨酯型新颖性体。通过对其性能研究表明,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聚氨酯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降低,而降解速度去加快。  相似文献   

19.
蓝恭琰 《科技资讯》2012,(28):30-31
本文主要从聚氨酯弹性体的发展与现状、分类、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工程中应用实例的介绍,以及应用前景的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述。便于加强对聚氨酯弹性体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在疏浚施工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制与人体具有适配性的柔性基材,采用简单的一锅法合成了新型仿皮肤交联液晶聚氨酯(crosslinked liquid crystal polyurethane, CLCPU)弹性体。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对液晶聚氨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对其进行热学性能表征,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ynamic mechanical analyzer, DMA)测试其黏弹性行为,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e, PO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液晶聚氨酯的液晶相行为和力学性能。进一步将所制备材料作为介电弹性体组装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并用静电计对所获的TENG进行电输出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CLCPU表现出向列相液晶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