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三角洲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2019年《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了重要部署.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的研究与高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权重法,对长三角27个城市22个评价指标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最高,其次是绍兴和杭州,与其他城市比较,这三个城市发展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鉴于此,本文最后给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的过程中,面对贸易战、全球新冠疫情等内外部的复杂变化,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显得愈发重要。研究基于央行对于长三角地域普惠金融发展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与城市经济韧性的相关关系。选择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敏感性指数度量长三角城市的经济韧性。研究发现,长三角各个城市在经济韧性水平上存在差异且变化明显;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为本地市场注入活力,使当地经济系统运行得更加稳定,以此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2020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熵值法测算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环境规制推动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空间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对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存在促进作用且作用大小与地区间经济联系紧密程度正相关。据此提出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等相关建议,以期推动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2006—2019年面板数据,通过计算Moran’I指数发现城镇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存在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构建空间计量面板模型,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是否存在促进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对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发现城镇化发展不仅对本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对邻近地区的经济韧性产生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城市群是北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应当着力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以区域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创新发展数据,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来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但各城市的创新综合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北京的核心地位明显,对京津冀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提高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2013年长江三角洲(下称“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采用2004~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了城市群扩容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在短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容促进了原位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抑制了新进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容对新进地区发展呈现倒U型负向冲击,随着新进地区积极融入城市群,城市群的周边地区发展出现较大的负向冲击。结合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城市群的发展要从整体布局,明确各城市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城市群周边城市的发展要警惕来自城市群发展的回流效应,以减小城市群发展带来的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7.
王仕会  王爱东 《河南科学》2020,38(6):1017-1027
结合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构建了由高质量创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开放、高质量绿色及高质量共享组成的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以及构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甘肃省及其14地市进行时空双维实证评价.研究得出: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且高质量创新等水平逐年提高;兰州市经济高质量协调指数及其他五个层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临夏州、甘南州均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状态,其他地市均稳定提升;2009—2018年间,甘肃省14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均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同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指数空间极差差距较大,且部分地市时间维度增长幅度较小,说明甘肃省经济发展虽稳步提升,但需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探讨财政科技支出和科技创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以2012-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支出和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再次,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科技支出和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政科技支出和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财政科技支出有中介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给出政策建议:增加财政科技支出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2006年以来中央媒体相关报道的实证研究,勾画出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全景图: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文化产业中具有领先发展的优势地位;上海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领先地位不可动摇,成为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产业竞争已成雁形方阵展开,初步形成错落有致的差序化发展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不同方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方阵内的城市之间的实力差别微弱;长三角文化产业的硬件建设成效显著,但其文化创新能力还要继续发扬光大,文化消费能力还应进一步培育和养成。通览这一全景图,长江三角洲的16座城市当能从中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坐标和方位,从而找准自已的优势、差距和发展方向,发掘以往被忽略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文化生产力,从而推进长三角地区整体的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和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0—2018年长三角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长三角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弱北强”的非均衡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长三角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多线程、复杂化的特征,网络整体在2015年之后趋于稳定;个体网络特征方面,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在网络中起到枢纽作用,“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3)块模型分析显示,四大板块内部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板块间的空间网络传导规律具有“梯度”特征。研究结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与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歆悦  胡艳君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63-1371
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要素流动,从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高铁密度最高的地区,研究高铁开通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研究高铁开通其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研究黄河流域目前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以黄河流域上游兰州-西宁城市群(以下简称"兰西城市群")为例,对其水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决策与规划提供支撑.本研究选取了9个水生态经济复合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分段模糊隶属度...  相似文献   

13.
推进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海西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时,一个城市再也无法孤立前行。当前的经济竞争不仅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考验的已不仅是一两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而是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放眼中国版图,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如同巨大的增长极,集聚效应日渐凸显。东南沿海经济区城市群、都市链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地理单元,区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未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开展京津冀区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对丰富和发展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意义重大。基于我国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ndrinos-Sonis模型从竞合角度分析2006~2020年京津冀区域的协同状况,结果表明:第一,区域内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京、天津的“头部”特征显著,但整体差距呈缩小趋势;第二,京津冀区域内51.2%的城市以竞争关系为主,协同水平仍有待提高;第三,京津冀区域的合作互动主要发生在高水平城市与低水平城市之间,竞争互动主要发生在经济实力较为相似的城市之间,河北省内城市之间的竞争互动较为频繁;最后,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明显,呈现出中心城市引领次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引领低水平城市发展的协同格局。  相似文献   

15.
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其经济辐射对合肥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经济联系强度出发,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模型并在ARCGIS10.2的支持下勾勒合肥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经济辐射范围。结果表明:(1)安徽省各城市中,合肥的综合得分最高,综合实力最强,与其作为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相符;(2)合肥都市圈的圈内城市与合肥的经济联系强度整体要高于圈外城市;(3)受到南京经济辐射、城市合作竞争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合肥对芜湖和马鞍山的辐射力较弱并且有减弱趋势。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都市圈的发展提出诸如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正确处理合作竞争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春彦 《甘肃科技》2022,(17):61-66
本研究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TOPSIS法测度了甘肃省2010—2019年各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各州市高质量发展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与甘肃北部和黄河流域的城市相比,甘肃南部和山区的城市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经济规模低、开放经济水平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问题。因此,实现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注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既要考虑量也要考虑质,在扩大经济规模的同时也要提升质量和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机械学中齿轮传动原理构建起了齿轮模型.借用该齿轮模型,通过确定有关待定参数进一步深化了已有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剖析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找出了耦合度和协调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态总体理想,还有部分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以黄河中下游四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城市群政策实施前后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发展特征及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各城市群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出“中游弱下游强”、“以点带面”的发展特点;城市群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各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网络格局表现出“整体稀疏,局部紧密”的特点;四大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但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群政策实施后四大城市群网络密度增长2.7倍以上;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内部各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开封、青岛是支撑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核心节点城市;结构洞与核心-边缘分析发现,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开封、洛阳、青岛、潍坊等8个城市受到限制最小,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快速发展格局中发挥了引领作用。通过查阅26个样本城市统计公报和年鉴,搭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做出评价。鉴于分析结果,合肥市要打造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从"引进来"与"走出去"、聚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推动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对合肥市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这对促进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分析了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理,使用熵权法构建出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2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中国18个发达城市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对2个指标体系分别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发达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仍不平衡,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在中国发达城市之中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针对中国发达城市中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