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改善能源结构、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工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风能是依靠风力发电来获取能量的一种形式,与其他能源相比,风能是充沛和廉价的,风能是目前最有开发利用前景和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曾经作为社会发展支柱之一的能源,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新型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实现能量的可储存和可转换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由Physica-Verlag出版社和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ISI)共同出版的《技术、创新及政策丛书》第15卷。经济学评估研究表明,投资成本会因能量成本的节约和其他益处所降低。本书对潜在能力的大小进行评估,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评估潜在能力存在及规模的理论框架;2.是否存在潜在能力;3.潜在能力有多大,是什么决定了它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态势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阳光又是所有能源中最丰富的绿色清洁能源。每年由于太阳辐射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能相当于1990年全世界所消耗能量数的6000倍以上.其年资源量比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等高出数干倍,且广泛存在.因而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相似文献   

5.
全球城市固体废弃物及其能源潜力概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每天全球排放的垃圾约2700万吨,每年产生垃圾100亿吨,经过初步估算,若垃圾的热值以5434.00kJ/Kg计,每年的能源潜力5.36×10^16kJ,大约相当于目前世界每年总能耗5.56×10^17千焦的十分之一。若全球的垃圾全部用于焚烧发电,每焚烧1吨垃圾按可发电400度计,则每年可发电3.94×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1987年世界电力工业总发电量1.06×10^13千瓦小时的37%。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关于探究R&D需求和潜力的一年连载中的倒数第二个部分,它旨在探索生物工艺学应用到石油、天然气行业中将面临的挑战,以及揭示通过遗传改进的有机体性能提高的可能性。当前科学的不确定性仅仅在于未来的有机体在全球能源圈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也表明科学正以高速度向前发展,同时我们要明白:工业承受能力问题需要被适当地评估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过去的100多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我国北方地表温度也已显著变暖。近90年来,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上升了0.5~1.0℃;华北地区建国以来年平均温度上升1.2℃。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出现异常,旱涝和风暴增多。全球变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0里,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8厘米,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地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致使…  相似文献   

8.
食物-能源-水(food-energy-water, FEW)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且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将“FEW风险群”列为未来10年影响全球格局的3类重要风险集合.本文基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分析方法,识别出3种代谢网络中具有关联的节点和路径.基于识别出的关联节点和路径,分析了FEW间的关联及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17年广州市食物生产相关的用水总量为12.19×108 m3,能源相关的用水量为22.91×108 m3,食物生产有关的能源消耗为11.36×104 tce,与水有关的能源消耗为21.27×104 tce;广州市资源消耗水平逐渐增加,资源指数迅速恶化,资源自给率水平逐渐降低,对环境影响也呈加强趋势,各子系统间的依存度和关联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9.
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在稳步增加。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电时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但风力发电也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比如能量不稳定、噪声污染以及飞鸟冲撞等等。这些问题有办法解决吗?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当中,风能可以独占鳌头吗?  相似文献   

10.
“93.5”黑风暴扰动能源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93.5”黑风暴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根据湿斜压大气的湿扰动能量方程,对“93.5”黑风暴发展过程中有效位能和湿扰动动能源的贡献进行了数值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扰动有效位能在行星边界层内的巨量释放是该期间的“93.5”黑风暴迅速发展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是各种生命产生或构成生命体的有机质的总称,生物质所蕴合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凡是能够作为能源而利用的生物质能均统称为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是人类最早利用、且曾经是重要的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强烈呼唤与人类生存和谐相容的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了一种基于射频能量采集的认知无线网络系统。其中,次用户发射机(ST,secondary transmitter)首先从主用户(PU,primary user)发射的射频信号中收集能量,然后利用所收集能量与次用户通信。此外,ST保留有可能来自之前传输块的剩余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目标是通过传输时间和发射功率联合优化,达到次用户网络能量效率最大化。为保证次用户网络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在能量效率最大化过程中对ST施加最小吞吐量需求约束。由于能量效率最大化是非线性分数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inkelbach方法的快速迭代算法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可以在保证QoS约束的同时显著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都依赖于煤炭美国和德国能源的50%几乎都来自煤炭.印度70%、中国80%的能源也都源自于此。但与此同时,煤炭也是制造污染最多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两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汉森甚至将煤炭发电厂称为“死亡工厂”。如何在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上减少污染并提高效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邓爱华 《科技潮》2009,(8):26-29
长久以来.人们期盼着能找到一种“石油植物”,像稻米的春种秋收一样,春播绿草.秋收石油,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地里能“种”出石油?这个在以前被认为是痴人说梦的问题正在一步步从梦想变成现实。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的副研究员左海涛,他畅谈了能源植物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直线上升,能源现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增长的瓶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呢?寻求稳定的海外石油、天然气供应只能是一个中、短期的策略性计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应有更长远的眼光和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发展中出现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归根究底是人口超过世界人口容量的问题。而顶极群落作为自然界中特定地域允许的生物量最大的状态,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能源方面将顶极群落与人类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源结构与能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获取能量的能力和减缓人口增长、节制过度消费、充分利用获取的能量两个方面的启示,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能源战略提供理论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综合改革中,各高校的能源管理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高校能源也是商品.管理部门既要做好供应服务,又要按商品的属性回收其价值.影响能源回收价值的因素较多,本就目前存在的设施设备、管理系统和收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神奇的生物质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海 《广东科技》2003,(6):11-13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有生命物质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质(比如秸秆、稻壳、木屑、动物粪便等等)。这些有机质具有一定的能量,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以生物质为载体、由生物质产生的能量,便称为生物质能。地球  相似文献   

19.
“电荒”、“煤荒”、“水荒”、“缺油”都昭示了中国的能源紧缺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去年在美国召开的亚洲能源合作研讨会上.零点研究集团公布了与美国莱斯大学和日本UFJ究所最新合作完成的《中国城市居民对中国环境与能源问题的看法》,课题中的主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有一定能源紧缺意识,但节能行为普遍不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将面临更多的资源紧缺。如何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现代化强国之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能因其清洁、可再生性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被认为是未来主要的可替代能源。生物质是指可再生和可循环的有机物质。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即把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固定在生物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