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冶炼厂锌精馏过程中铅塔冷凝器实际冷凝能力明显比其设计容积热负荷低,但却不能避免冲顶事故的发生.目前仅通过坼除冷凝器顶部防爆装置以提高散热强度的现状,根据二系统1#铅塔冷凝器不同散热方式;通过对器壁散热状态的测试,并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冷却过程的换热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各种散热方式的换热能力,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冷凝器目前的换热状况,为冷凝器强化传热和结构优化,提高冷凝器的有效容积热负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对R410A空调用风冷式冷凝器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换热量成本比为优化目标,分析了换热器结构参数变化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基于稳态分布参数模型的换热器仿真计算.通过比较,得出冷凝器换热量和传热系数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变化的情况,给出了冷凝器在一定运行条件下的优化措施和相关数据,对使用新工质的冷凝器性能优化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空调运行条件差,运行时受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利用Matlab中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汽车空调压缩机和冷凝器稳态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压缩机和冷凝器的组合仿真程序运算得出不同转速下各个参数随冷凝器空气进口温度的变化关系.仿真结果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家用制冷设备制取热水装置,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该装置用套管式冷凝器取代常见的风冷式冷凝器,利用冷凝热获得热水。  相似文献   

5.
钛冷凝器失效原因分析及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扬子石化公司PTA生产装置中氧化工段钛冷凝器的失效原因,通过断裂换热管的新口分析确定了钛管失效类型为疲劳断裂,根据列管振动分析计算结果,证实了钛冷凝器在运行过程中确实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钛管疲劳失效。据此,提出了消除振动及改进冷凝器结构的措施,并就国产化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开展试验与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处于通风不畅位置的风冷冷凝器,常由于进风中的新风量不足,大量排风重新被吸入,导致进风温度过高,冷凝器换热效果差,容易造成压缩机高压保护而停机.文章针对某工程机房空调的风冷冷水机组经常由于冷凝器换热条件差造成高压保护而停机的问题,经过数值模拟分析问题原因,提出了利用排风筒进行有组织排风的解决思路.实际改造结果证明该方案可...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对该冷凝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流量为220~330kg/h,饱和温度为35℃、40℃和45℃时,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的传热系数线性增大.在高质量流量下,其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实验条件范围内,采用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的系统比采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系统制冷剂的出、入口压降降低了45.1%~50.7%,排气压力提高了约1.9%,COP提高了5.0%~9.3%.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模型与解析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热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带有预冷盘管的蒸发式冷凝器传递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得到了冷凝盘管外冷却水温度和冷却空气焓值沿冷凝器高度方向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结果不仅可以用于常规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而且还为蒸发式冷凝器的仿真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分析了氨用蒸发式冷凝器的工程实例,用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鼠笼式丝管冷凝器周围空气温度场的实验研究结果,为优化空气侧流场和强化换热,对冷凝器结构进行改进,即在冷凝器下游增设了外绕泡沫挡圈以增加通过径向可有效换热的空气流量,同时在其上游最内圈设置泡沫堵芯以减少通过轴向基本不参与换热的空气流量。结构改进前后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冷凝器结构的改进,冷凝器出口温度降低约0.7℃,开机工作系数减小了2.02%,冰箱耗电量降低了2.37%。实验数据还表明,外绕挡圈和泡沫堵芯能有效减少停机时从压缩机仓和冷凝器下游向冷凝器出口所在的上游扩散的热空气量,有利于下次开机后冷凝器快速散热和降温。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夹角、不同管排的V型风冷冷凝器以及不同结构型式的冷凝器的管外三维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模拟采用商用软件PHOENICS3.6进行。由于风冷冷凝器的主要热阻在空气侧,空气侧的换热性能决定了整个冷凝器的性能,所以本文比较了各种夹角、各种管排、各种结构下冷凝器空气侧的迎面风速、平均换热系数、换热量和阻力特性,其结论对于目前空调使用的风冷冷凝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功率可控硅和二极管构成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逆变器的可控硅用电容器关断,电容器贮存的初始电荷用预充电的形式给定,放电和再充电在逆变器工作过程中自动切换。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并说明了系统的特点。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对机械泵驱动两相冷却系统在模拟太空工作的边界问题条件下散热能力和工作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得到结论:当系统的热负荷较小而边界温度较低时,放热量变大使系统平均温度降低,造成蒸发段温度无法控制,冷凝器的温度也可能会降到低于工质的凝固点冻结,冷凝段管路也将因固态工质堵塞而无法循环,此时需采取降低储液器设定温度的方法来减小系统的放热量。当系统的热负荷较大而边界温度较高时,系统在冷凝器的放热量较小而使得热负荷无法完全释放时,系统的平均温度上升,造成泵的入口温度达到工质的饱和温度,产生的气泡有可能会对机械泵内的部件产生气蚀,并引起机械泵工作不稳定,无法保证设定的流量循环。实验结论为该类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影响电站凝汽器换热的因素有多种,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凝汽器换热性能。建立凝汽器壳侧流体流动与换热带有多孔介质概念的准三维数值模型,使用数值模型模拟实验凝汽器内部换热特性。在实验中,考虑冷却水入口质量流量、入口温度、蒸汽负荷、漏空气量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同样研究了湍流黏度、网格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凝汽器入口参数直接影响凝汽器换热特性,漏空气量增大传热热阻,增大传热端差,降低传热系数;湍流黏度取值不同对数值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网格数对凝汽器实时仿真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泵系统由于突然失电出现的两相瞬变流的计算,提出了含有气体释放的蒸汽穴模型,以计算释放气体分布整个管线且波速是变化的情况,并用该模型对某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The operating theory of an evaporative condenser was expatiated.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e-vaporative condens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general refrigeration system was analyzed.Compared with the air-cooled and the water-cooled,the virtues of energy-conservation and water-conservation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were analyzed.Some question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were pointed out,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thod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ly,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porative con-densing technique in mechan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 field and the applied foreground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in comfortable air conditioning were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16.
对聚酯工业生产中所用伞板式真空喷淋冷凝器的传递特性进行研究.基于对过程机理的分析,提出简化的幕帘式传递数学模型,通过对膜内传热方程的求解,将液膜高度与全塔总平均传热系数关联起来,并考虑雾沫夹带和压力降限制,建立了普适的伞板式喷淋冷凝器工艺设计方法.经校验,设计结果与工业实际数据基本吻合,该方法已被中国纺织设计院用于工业设计中.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污垢对电厂冷凝器真实空度和出力的严重影响,叙述了自转塑料纽带的污垢自动清洁原理,模拟试验证明自转纽带的清洗除垢能力强,足以满足传热设备的清洗防垢要求,以电厂汽轮机的凝汽器污染清洗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厚度污垢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幅度,举例计算采用自转塑料纽带清洗技术可以创造的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热力参数的凝汽器典型故障,建立了凝汽器典型故障集、征兆集及故障特征向量集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凝汽器故障诊断的模糊BP神经网络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该网络模型识别故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将冷凝过程分为三个相区 ,研究不同相区的传热特征 ,并介绍了风机的选择方法。利用计算机对物性参数进行平滑拟合 ,建立了风冷冷凝器辅助设计和校核的计算机模型 ,并提供了程序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