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为准确、快速地研究人体下肢运动规律,构建人体下肢模型。针对该模型推导出了人体步行状态下腓肠肌相应的力学方程F_1(t)。利用OpenSim搭建人体骨骼肌肉模型,并以腓肠肌进行静态力学分析为例,解析了肌肉在逆向运动学(IK)和残差缩减(RRA)两种不同分析方法中的肌肉激活度和力矩。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准确地模拟人体下肢肌肉的运动规律,利用RRA分析能够真实反映腓肠肌的受力情况,分析出肌肉激活度,为进一步揭示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为设计人体下肢康复机器人提供肌肉阻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山滑雪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滑雪板的特性直接影响着运动的效果,因此对滑雪板的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用数值研究的方法,从滑雪板的几何特性出发,在转弯半径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了滑雪板转弯运动时的约束方程,建立了单刚体人体滑雪运动的广义Lagrange—Routh动力学方程,并对人体在平地和斜坡两种情况下的滑雪运动进行了数值仿真与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实际的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滑雪运动的力学特性,进而增强了对滑雪运动本质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的运动仿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心肌纤维结构和复合材料理论建立了人体左心室的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进行了心肌梗死的病变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兴奋延迟使得左心室功能异常,心壁运动不协调,病变区应力集中.仿真结果与加标记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及其他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探讨心脏的病理机制.该研究将心脏电生理模型和力学模型进行了有机结合,为建立具有电生理和力学特性的虚拟心脏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几各组织与器官的非线性动力学简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各人体组织及器官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简要叙述。利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根据生理学、病理学与力学知识建立的组织与器官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能预见组织与器官的规则与非规则的生理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5.
人体关节与软骨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学行为 ,关节的保健与康复 ,均受关节软骨承受的载荷的影响 .研究关节在静、动载荷下 ,两相软骨层的接触力学与摩擦学对临床医学和假体移植以及仿生机械均有重要意义 .这里对有关接触力学、计算模型、边界摩擦模型以及关节移植假体材料摩擦学特性的近期研究成果与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假人仅限于有限的特定碰撞方向应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满足正向(0°)、侧向(90°)和斜向(60°)动力响应生物力学逼真度的假人胸部概念模型,使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人体胸部不同方向的粘弹性动态力学响应特性,对人体尸体(PMHS)胸部正向、侧向和斜向力学响应进行了1维集总参数动力学模拟,及2维3方向耦合假人胸部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满足多方向力学响应的概念假人胸部方案是可行的,所建立的多方向耦合胸部数字模型是可靠的,该模型能够用于包含斜向碰撞在内的多种碰撞工况下的乘员胸部伤害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文对以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作为系统驱动控制元件的微型机器人模型-管道子母型微型机器人系统进行了力学分析,并根据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和人体管道的工作要求提出了该微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研究了其控制机理和运动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车用复合材料板簧力学特性,提出基于有限元法的车用复合材料板簧力学特性测试方法。首先构建车用复合材料板簧的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结合耗能减振作用力分析的方法分析板簧的刚度测试和抗拉力,并建立车用复合材料板簧动态荷载检测模型;然后采用集中荷载作用力矩分析方法监测板簧力学特性,根据传感器实测数据实现车用复合材料板簧力学特性数据融合,进一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板簧力学特性分析的效果较好,力学特性分析的误差较低,有效提高对车用复合材料板簧的力学和荷载的识别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书阐述现代理性力学的数学原理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并发展成精确的智力模型,这种阐述可以帮助读者把思维理解为力学系统。该系统显示出真实的、非隐喻的力、惯性和运动。作者用力学术语分析了诱导、论证、学习和通告过程。这些分析为心理学和经济学提供了有限合理性的新特征,为力学提供新型的材料,这些材料显示出不同思维类型的本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也为哲学提供结合离散和连续力学量的杂交系统的严格理论。描述人体的物理科学和描述人类思维的心理科学合成的力学重整体(reintegration)将为传统的哲学和现代的计算问题打开技术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阐明力学科学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力学科学的逻辑状况问题,特别讨论了当前的一些热门话题、以及力学原理所表现的逻辑模式与传统力学特性分析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机械波的能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体中机械能密度随时间变化时,伴随着机械能的传递,存在机械能流。运用机械能流理论,可获得物体内机械能空间转移及应力状态的全部信息。通过对连续媒介中机械能转移的动力学分析,导出机械能流密度矢量S,并讨论了机械波中的机械能流。  相似文献   

12.
在W /O乳化重油黏度变化影响因素系统的实验研究基础上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掺水重油在乳化过程中黏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机械搅拌进行乳化的掺水重油 ,其黏度的变化与温度、掺水率、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等因素有关 ;在重油掺水机械搅拌乳化过程中影响黏度变化程度最大的因素是温度 ,其次是掺水率 ,然后是搅拌时间 ,影响程度最小的是搅拌速率 .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掺水率的增加黏度是逐渐增加的 ,二者对黏度的影响程度相当 (温度的影响略大于掺水率的影响 ) ;随搅拌速率的增大和搅拌时间的延长 ,掺水乳化重油的黏度也是呈增加的趋势 ,二者对黏度的影响程度也相当 (搅拌时间的影响略大于搅拌速率的影响 ) .表 5 ,参 6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信息融合熵理论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为复杂的机械故障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利用信息论熵的相关理论和D-S证据理论,分别研究机械特征参数提取和机械故障诊断的信息融合问题.用机械健康度定量度量机械状态的优劣,给出机械特征参数提取和机械故障诊断时信息融合的计算方法.最后,以柴油机的故障诊断为例,论述实际故障诊断应用中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将该诊断方法与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该诊断方法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融合熵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稳定性,能够提高机械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综合矢量力学和分析力学理论的优点,给出用分析力学变量表示的位矢、速度、加速度以及质点的矢量分析动力学方程,探讨一种新的处理力学问题的矢量分析力学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物理图像清晰,在各种坐标系中有统一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便于引进分析力学变量,适宜处理复杂的、多约束力学体系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机械加工标准样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机械加工获得表面形貌的特征,观察了同种机械加工方法获得不同粗糙度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各种机械加工方法获得表面形貌存在着差异,同种机械加工获得不同粗糙度的表面形貌结构具有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DMTA技术研究了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的储能模量、阻尼和力学状态转变点有明显影响,有助于提高PMMA材料高温段动态力学性能和扩大力学状态稳定区间.这表明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这一新的表征手段,能更有效地表现出纳米粒子对聚合物基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和效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机械产品的绿色化重要性,以金属机械产品零件为例,在分析机械产品制造工艺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械产品零件绿色制造工艺途径和绿色回收途径.提出了机械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生态的最大寿命,绿色途径的生态外延涉及经济、企业管理等领域,认为绿色途径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场或室内试验条件下难以测试大尺度岩体并确定其参数的问题,总结提出了应用数值试验方法确定节理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的方法流程.即将节理岩体单元离散为岩块和节理两种类型,通过室内试验分别研究其力学特性,再把岩块和节理进行组合形成岩体,通过数值计算得出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将这套方法应用到贵州省某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的岩体参数优化分析中,研究了试件尺寸、各向异性、岩块及节理力学参数等对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的影响.数值试验方法为工程节理岩体参数的确定和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桥沥青铺装层力学计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桥面铺装是桥面行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桥面铺装的受力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沥青路面,沿用原力学计算方法不能较准确地揭示桥面铺装的真实受力状态。文章将桥面系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作为统一的力学计算体系,研究了桥面铺装体系的力学特性和分布变化规律,为桥面铺装层体系设计和选材提供理论依据,达到改善铺装层受力和延长铺装层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性能分析是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系统地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弹性地基板、弹性层状体系等各种力学模型,分析了各种力学模型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其解算方法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路面力学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