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镇的构成要素——以山西省代县阳明堡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西省代县阳明堡镇为例,通过对该历史文化名镇的构成要素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阳明堡古镇在从一个军事镇发展到一个商业集镇的演变过程中其主要构成要素的变化,分析了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变化,从而总结出阳明堡镇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规律,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镇(名城)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其保护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历史文化古镇(古城)保护与开发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本文以淮安市河下古镇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镇是对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传承,是聚落演变后的历史遗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利用价值.本文以评选出的252个名镇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2中的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等工具,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历史文化名镇呈集中分布态势.总体上名镇大多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部,名镇分布密度最高的两大区域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根据名镇特征将其分为特色民俗类、建筑遗迹类、军事革命类、历史文化类及贸易交通类五大类型,不同类型的名镇分布格局各不相同.在影响因素上,地形、河流、交通及文化都与其分布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楼观镇以楼观台而闻名,历经二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晚清至民国,因自然和社会因素影响而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时至今日,楼观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而得到很好的重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经济、文化传播而有用于世.  相似文献   

5.
论析了云南文化品牌与名村名镇的关系,指出乡村文化保护的是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及其蕴含其中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例分析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之关系,指出要做好云南名村名镇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首要的工作就是固本,要对所幸存的遗址遗物加以科学的保护,并分析论述了旅游与乡村民族民间工艺品的融合及其发展态势,指出云南当下一些新农村建设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提出在乡村的建设规划中应有多学科的专家参与规划、评审,村落周围环境中的水源、森林等也应纳入规划、保护之中,更要把医疗、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使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汪浪  余步华 《科技信息》2012,(29):220+286-220,286
目前,景德镇发展大旅游意识不强,旅游产业化程度偏低,旅游软硬环境较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不够,陶瓷产业规模偏小。本文研究基于"旅游与商贸相结合、观光与考古相结合、历史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千年名镇——世界瓷都品牌;突出瓷艺殿堂和生态文明两个特色;名瓷文化、历史文化,发挥陶瓷文化艺术和陶瓷生产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作用,获取旅游——瓷业互动发展的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保护历史街区的社会网络,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出现的"重物轻人、重量轻质、重经济轻文化、重个体轻网络"等问题。【方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区偏岩镇、江津区白沙镇及巫溪县宁厂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构建核心保护街区的居民户"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的"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借助Ucinet 6.0平台构建社会关系网络拓扑结构。计算由网络密度、K-核、切点等6项指标所构建的网络结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性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结果】偏岩镇的社会网络稳定性值、脆弱值、均衡值分别为1.008,1.27%,1.578 1;白沙镇的分别为0.899,0,0.378 6;宁厂镇的分别为0.643 9,1.72%,0.512 4,整体上偏岩镇的社会网络保护较好。【结论】以社会网络的稳定性、脆弱性、结构均衡性等指标为依据,指导历史街区三区划定、空间格局保护、建筑物分类保护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保护历史街区的社会网络,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出现的“重物轻人、重量轻质、重经济轻文化、重个体轻网络”等问题。【方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区偏岩镇、江津区白沙镇及巫溪县宁厂镇 3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构建核心保护街区的居民户“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的“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借助 Ucinet6.0 平台构建社会关系网络拓扑结构。计算由网络密度、 K - 核、切点等 6 项指标所构建的网络结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性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结果】偏岩镇的社会网络稳定性值、脆弱值、均衡值分别为 1.008 , 1.27% , 1.5781 ;白沙镇的分别为 0.899 ,0 , 0.3786 ;宁厂镇的分别为 0.6439 , 1.72% , 0.5124 ,整体上偏岩镇的社会网络保护较好。【结论】以社会网络的稳定性、脆弱性、结构均衡性等指标为依据,指导历史街区三区划定、空间格局保护、建筑物分类保护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是甘肃省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以罗家大院为代表的水烟作坊遗址及以黄河为纽带的水运兴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此外,以高氏祠堂、青城书院、明清四合院为代表的文化遗迹,同样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作为省城兰州的标志性的史迹遗存,青城古镇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同城市气质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立在历史文化资源之上的城镇建设,必须以"维系本土、突出特色"为前提,此外,针对镇内古迹名胜的特殊属性,展开有关文化复兴目标的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大理地区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如何有效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大理地区当前古村落面临的发展现状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云龙诺邓村、巍山东莲花村、剑川沙溪等村落,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尝试对大理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更新模式作出一些探讨,为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遗产公众价值概念的解析研究,评估分析陕西陈炉镇遗产公众价值内容,探讨发展与促进陈炉历史文化名镇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建议,提出其遗产公众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构建当地遗产保护组织的基本模式。通过"情感驱动、利益引导、智力支持",调动陈炉镇居民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支持居民建立自己保护组织,推动居民发展自己的保护力量。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镇是遗产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社会聚落形态的重要依据。当前,历史小城镇、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同领域专家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商贸交通型古镇的分布具有低地势、沿河流、趋近商道等特点,统治阶层的态度、交通的改道、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资源的枯竭等则是商贸交通型古镇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参照“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民族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并就创建和保护“民族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在发展旅游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建立民族文化大省中能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一些创建和保护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海珍 《科技信息》2010,(36):I0254-I0254
娜允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傣族小镇。其文化空间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傣族聚居区已经是仅存的了,显得弥足珍贵,具有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省太原市店头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为例,从山体植被、古树名木、特色资源等三方面的保护入手,同时结合村落及其周边环境景观设计,介绍和分析了店头村植被修复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景观设计构想,也为其他地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印象禅城     
《广东科技》2013,(1):32-33
禅城区是"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的中心城区,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历史在此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禅城区密集地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占佛山市的7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7项,其中国家级9项,占佛山市的70%;拥有祖庙、东华里古  相似文献   

17.
对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以沿黄9省及自治区为研究区域,以黄河流域26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利用最近邻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均属于集聚分布,但名城的聚集程度较小,名村的聚集程度较大;(2)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分布大体呈“北少南多”的特征,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而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村则绝大部分集聚在山西省;(3)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大,交通因素次之,而地形地貌与水系的影响程度最小,人文因素、政策因素也会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珂  彭兴芝 《科技信息》2012,(34):232+239-232,239
本文通过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旅游价值与保护价值,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并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安徽屯溪老街为例,进行分析探索一种理性的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城县麦市镇,是武汉城市圈唯一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本文介绍该镇概况及主要旅游资源,分析麦市镇的旅游名镇打造对策,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环保第一镇——甪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为江苏省首批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改革开放以来,向直镇在发展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十分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初步形成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003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9.22亿元,财政收入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居民人均存款1.5万元。地表水、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域的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72.8%,森林覆盖率10.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6平方米。 十几年来,(?)直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向直经验"广为推介,被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赞誉为:"环境保护好,中华第一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