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角度出发,在语气和情态两个子系统的框架内,分析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初期的一篇著名的政治演讲“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揭示了说服性政治演讲这一独特语篇类型的人际意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文章的开头,我先引用一个故事——英国首相丘吉尔最精彩也是最后的一次演讲只花了不到1分钟,他只说了一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03,(10):20-21
<正> 中部的财富在哪儿?让我们听听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孙中一“探索中部的财富”的演讲吧!此篇是根据他演讲的内容整理出来,目的是让没有亲自听到中部的人有所启迪。出路,出路,出去才有路“东部已经下海,西部正在开发,中部该怎么办?”这是孙教授演讲的第一句话,既简单又丰富,给人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在他的演讲中,这样充满激情、颇具个性的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期,“多元”、“多元化”在一些人的口头上简直成了时代精神或历史潮流的代名词。他们认为,一切均以“多元”为好,甚至真理也要“多元化”。其中,有的属于学术上的争鸣和论辩,我们应持科学分析的态度。但却有少数人鼓吹真理多元论,目的在于企图否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当然是我们所不能允许的。为了弄清问题、端正思想、批驳谬误、捍卫真理,本文拟就以下三个问题作些阐述:对真理多元论的评析;为什么说真理是一元的?牢固坚守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目前,进一步明确这些问题,有其特别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布什今年7月中旬访问匈牙利时,匈牙利总理内梅特把一截带刺铁丝作为特殊的纪念品赠送给了他,这件纪念品上有这样一段题字:“这是匈奥边界铁幕上的一截铁丝网……我们相信,世界上还存在的人为的物质和思想隔墙,终有一天会崩溃。”其实,这道“铁幕”早在今年5月初就已经“崩溃”了,它“象征分裂欧洲的铁幕已经打开”。战后,在欧洲刮起了一股“冷战”之风。1949年4月,西欧北美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一个军事同盟条约——北大西洋公约(后来土耳其、希腊、联邦德国先后加入)。是年,匈牙利便在匈奥边境线本国国  相似文献   

6.
随手写来     
“自由世界的良心”匈牙利反革命罪魁纳吉及其伙伴八人,已经由匈牙利政府分别判处死刑和徒刑。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都说是应该的,实在大快人心。但资产阶级分子和帝国主义国家政府却皱眉、叹息而至于狂吠了。这也可见是非之间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而美国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却说:这件事震动了“自由世界的良心”。什么是“自由世界的良心”呢?用艾森豪威尔自已的话来说,能颠复别人国家的政权的,就是自由世界的“良心”。据美联社电,有人问艾森豪威尔:鉴于纳吉的处死,他是否仍然认为应当向“铁幕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他回答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秘诀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题为“成功秘诀”的讲座,邀请丘吉尔前来演讲。演讲的那一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的记者都到齐了。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力量     
100年前,法兰西杰出的科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他“确信科学会解决所有的问题”。时光流逝了100个年头,这位曾经对世界科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这一预言,已被无数的事实所验证。 科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业已为我们这个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甚至连老祖宗的一些“幻想”、流传民间的某些“神话”也变成了现实。这已无需多说。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又向人们揭示了另一条真理,科学的精神价值早已成为人类  相似文献   

9.
人们往往追求舒适、安逸的环境,却不知道舒适、安逸的环境最容易扼杀一个人的创造性,使他变成一个满足于现状的平庸的人。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就说过,舒适的生活在麻痹我们的冒险心,扼杀我们的创造精神。反过来说,“不安全是世界上最大的推进力”,威廉·费礼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也就是1883年8月24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首任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Henry Augustus Rowland)这一年8月15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所作的题为“为纯科学呼吁”(A plea for pure science)的演讲。这篇被后人誉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演讲,影响了美国科学研究发展的进程。122年后,中国科协学术会刊——《科技导报》在2005年第9期上重新刊登了罗兰大师的这篇演讲[1],读后恍觉罗兰转世,再次为中国科学研究发展敲响了警钟。罗兰大师在122年前的这篇演讲中,列举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以…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光谱——精神与生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世上的一个最简单的真理大约就是“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他为人民谋幸福”,因而他就可以成为人民的救星、人民顶礼膜拜的领袖。 然而,在人们为了“幸福”付出许多之后,“幸福”仍然距离人们很远。人类社会在现代的发  相似文献   

12.
真理和价值     
真理和价值是认识论中紧密相联的一对重要范畴.如果对这对厄畴及其相互关系缺少科学的理解,就无法把握“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规律,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人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功能.要把握真理和价值这对矛盾,就必须从主客体矛盾双方入手.价值和真理高度地概括了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两个“尺度”价值和真理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达到互补,从而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辨证的统一,是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达到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怎样写好一篇演讲稿,笔者以为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一个适合对象、适合场合的演讲主题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打动听众,“征服”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不结盟会议,并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发言。在前面的发言中,大多数国家都谴责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但也有几个国家的代表却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和中国。局面有点变化,大家都在期待着周恩来。但是周恩来上台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的和解态度使得会议的气氛为之一变,短短18分钟的演讲使亚非会议绕过了暗礁,重又回到了求同存异的轨道上来。现在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周恩来在演讲中猛烈回击这几个国家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攻击,整个会议就有可能滑向一场不可收拾的大混战。但是周恩来没有,这正是他演讲时高超的选题艺术的体现。二、演讲中可能用到...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价值     
《少儿科技》2010,(10):1-1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说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说着,他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大家仍举着手。  相似文献   

15.
霍春晓 《科技信息》2010,(34):I0177-I0177,I0179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工具语言",旨在透过话语的表面形式,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政治语言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用来交流政治信息的语言,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说服、控制,让公众接受自己的见解或主张,从而影响公众的意识形态。借助批评语篇分析这一重要语言工具,分析丘吉尔的就职演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政治语篇中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在与马克思一起为这一学说奠基的时候,就以十分明确的语言宣告:“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他还说:“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现在的问题首先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历史的车轮已前进了一个多世纪,社会主义早已由科学理论变成了现实,由俄国一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发展为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一种笑气,用在舞会上,人们吸了一些,就哈哈大笑不止。 1844年,美国牙科医生威尔士在舞会上碰到一件奇怪的事:脚上划了个大口子,可是却没有感到痛。这件事引起他的深思:“这一定与吸入笑气有关系。那么,如果利用笑气做麻醉剂,拔牙时不就感觉不到疼痛了吗?” 于是,威尔士亲身试验。他吸入一些笑气,就动手拔牙,他感到一点儿也不疼。经过几次实验以后,1845年1月,威尔士在美国一家医院里公开表 演“麻醉无痛拔牙”。他先让牙病患者吸入一些笑 气,但拔牙时患者却痛得大喊大叫。 年轻的助手…  相似文献   

18.
正挥霍无度的英国伟人丘吉尔这么讲排场,部分是他自己的心理原因,部分是为了他的政治野心,为了官场丘吉尔总是需要一个司机,总得有一个男仆。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被视为一往无前的"英国斗牛犬",领导他的人民度过了二战最黑暗的日子。虽然在他领导下的与纳粹的战争取得了胜利,不过丘吉尔在个人财务状况的战斗中却屡屡失利。以前的传记作者已经注意到了丘吉尔家族的财务状况不佳,但是只有戴维·洛夫的《告别香槟:丘吉尔与金钱》一书详细考察了与丘吉尔有关的银行账户和商人发票。生活中唯一担心的是金钱戴维·洛夫以前是一个投资银行家,创办了一家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历史充满大胆的假说,其中大多数被人们遗忘了,但是其中一部分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变成了真理。二十世纪初期,“大陆漂移”说的出现就是一例。人类历史的早期和中期,人们大都相信海陆是固定不变的,就和信奉生物和人类是永恒不变的一样。基于历史的前进和资料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同志对我国普遍流行的真理定义,即“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个定义默认了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是站不住脚的”,主张“真理只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正确认识。”这种把正确的感性认识断然排除在真理的范围之外,而把真理仅仅限定为“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正确认识”的论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