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直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3种翅片间距(s=2.0、2.6、3.2mm)和3种管排(N=2、3、4)的9个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和阻力特性,在工业常用凡数范围内给出了包括翅片间距及管排数影响的换热和阻力性能通用关联式,同时得出翅片间距、管排数对换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设计和选用平直翅片管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平支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3种翅片间距(S=2.0,2.6,3.2mm)和3种管排(N=2,3,4)的9个平直翅片管热器的换热和阻力特性,在工业常用Re数范围内给出包括翅片间距及管排数影响的换热和阻力性能通用交联式,同时得出翅片间距,管排数对换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设计和选用平直翅片管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析湿正弦波纹翅片管束的热质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测定了正弦波纹翅片管束在析湿条件下的换热和阻力特性,得出了影响因素和供设计选用的关联式,揭示了αDeρcp/αod比值不仅与Le数有关还与(s/d3)有关.Colburn的热质比拟关系对2排管束基本上符合,对3排以上的管束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单排管空冷散热器的翅片侧流动及换热特性,获得了相对翅片间距和相对翅片高度等参数对单排管空冷散热器的翅片侧换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随着单排管空冷散热器相对翅片间距的增大,翅片侧对流换热系数和阻力随之减小;随着相对翅片高度的增大,翅片侧对流换热系数和阻力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5.
对附带亲水层和没有附带亲水层的开缝翅片管换热器在析湿工况下的空气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亲水层对空气侧换热和压降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析湿工况下亲水层使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换热特性减弱,风速和翅片间距越小时,减弱程度越强;对于相同结构参数没有亲水处理过的翅片,亲水处理过翅片的空气侧换热系数降低的最大值可达到25.4%;亲水层对降低空气侧的压降则有显著作用,降低的最大值可达到51%;附带亲水层与未附带亲水层开缝翅片管换热器析湿工况下,空气侧换热系数比和压降比关联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6%和8.4%,在±15%误差范围内分别能涵盖93.4%和84.2%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换热器翅片表面空气流动热力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为了减少换热器翅片设计中的盲目性和复杂性,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发生在双排/叉排波纹翅片表面的空气流动和传热过程.在合理简化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标准κ-ε模型和速度-压力耦合的SIMPLE算法,获得了有代表性的翅片表面温度分布、换热系数等值线图,以及表面气流速度矢量图和相关计算数据.分析了翅片入口风速对翅片表面的温度、气流流动、换热系数、换热量及气流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入口风速有利于提高翅片的换热性能,但同时又会增加系统能耗,因此入口风速的确定必须考虑系统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和流阻特性,以换热系数和压降作为评价指标,用逐个分析各参数对换热和流阻特性的影响以及综合换热评价指标两种评价方法实现对换热器风机风量、翅片间距、厚度和管横纵向间距的优化。结果表明:翅片间距对压降影响最大,管纵向间距对空气侧换热系数影响最大;一种优化组合为风机风量1 450 m3/h、翅片间距2.4 mm、翅片厚度0.38 mm、管横向间距28 mm和纵向间距15 mm,另一种优化组合为风机风量1 700 m3/h、翅片间距2.4 mm、翅片厚度0.38 mm、管横向间距28 mm、纵向间距21 mm;使用优化换热器的冰淇淋机的换热能力比原设备分别提高了5.73%和6.85%。  相似文献   

8.
对9种不同结构参数的新型开窗翅片进行传热和流动阻力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给出传热因子和摩擦因子随雷诺数的变化曲线,并比较翅片间距和翅片长度等结构参数对其表面换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单位传热面积泵功率和面积优化因子分析比较各翅片的综合强化传热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开窗翅片的翅片间距对表面传热因子和阻力性能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轴向导热对板翅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别计算了考虑轴向导热模型和不考虑轴向导热模型的换热因子,引入无量纲参数传热恶化率(η)来评价轴向导热对板翅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程度,讨论了流体工况下翅片类型(平直翅片和锯齿翅片)、翅片结构、流体种类、翅片材料等因素对η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轴向导热对板翅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程度较大,流体工况下翅片类型、流体种类、翅片结构、翅片材料等因素对η均有所影响。其中,对于不同流体工况,当Re小于等于600时,η较大,此时在翅片的设计和选型时需要考虑轴向导热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翅片类型,在Re小于等于600时,锯齿型翅片的η低于平直翅片;对于不同翅片结构,无量纲参数β为70、翅片密度为4.1的此类平直翅片的η最大,在翅片选型时应尽量少选此类平直翅片;对于低温流体,Pr越大,其η越大;对于不同翅片材料,在综合考虑强化换热和减小轴向导热影响两方面因素下,并非高导热系数材料的传热性能最佳,而是在不同Re下,最大换热因子均对应一个最佳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单排管翅式换热器换热和流动特性,在雷诺数为100~600之间,翅片间空气为定常层流条件下,利用复合坐标网格系统及对流、导热相结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对5种不同几何参数平板翅紧凑管翅式换热器的流场、温度场、换热系数、传热量、压降、翅片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翅片越薄,单位体积、单位质量的传热量越大;在一定雷诺数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翅片间距,并使得换热量最大;对所讨论的5种情况来说,当雷诺数为400时,翅片宽度较小的?热器的总传热量比其他4类高10%左右,但压力损失的降低变化不大。无论在哪种条件下,翅片后半部的传热量占全部传热量的25%以下,并且当雷诺数较低时,该比例会更低。  相似文献   

11.
奥克曾用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城市热岛.但该方程忽略了植物光能富集和分解在城市热岛形成中的作用,本文弥补了此一不足.提出了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潜能.城市燃烧干物质将潜能转化为热能.这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增压柴油机、增压天然气机、小型蒸汽动力装置与压缩蒸汽热泵组成的三类联合循环进行了热大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泵动力选择的原则.研究表明,在合理利用用户所在地能源资源的前提下;应优选高效节能、利于环境保护的热泵动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用于腐蚀性乏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无管束磨损的间热式换热器——双室流化换热器.类比壳管式换热器传热分析,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换热器总热阻由两流化床气固换热热阻和颗粒循环流动传热热阻串联而成;颗粒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控制其传热过程;加大气流速度,增加床层横截面积,选用大颗粒及加大颗粒流量等均可强化其传热.为后期研究其传热特性及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晓峰  李淑兰 《河南科学》1997,15(4):423-428
本文通过分析热管在传热过程中的最大传热极限及相关因素,探讨了在工质确定情况下热管的传热限与热管尺寸的关系,给出了热管最佳尺寸的设计计算方法,以保证热管达到最大的传热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高温换热设备管口区的传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着重研究了管口单元传导面积和管段轴向导热对管口区温度场的影响,得到了管口最高温度与延伸管段长度之间的关系。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这两个因素时的已有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对于高温换热设备管口结构的控温防护而言,其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6.
潜热的等效是求解凝固传热问题常用的一种数值处理形式。对等效对象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曾采用多种方法。本文提出了等效实体导数法,能准确地模拟潜热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该法计算机实施简便,算例表明,结果与实际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热管换热器在房间空调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目前现有房间空调器在潮湿地区使用时,因其除湿量不足而不能很好地创造出室内舒适性环境这一问题,提出了在不改变房间空调器原有配置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毛细管的情况下,加上重力式热管换热器,可以显著地增加空调器的除湿量,并使空调器的出风湿度适宜,而空调器的制冷量和功耗基本不变,所需的重力式管换热器面积不超蒸发器换热面积的2倍,重力式热管换热器在空调器上布置可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大型合成氨装置 U 型管转化气废热锅炉爆管问题,在高压电加热水回路试验系统上研究了垂直 U 型管弯管段沸腾传热特性,得出了发生传热恶化的规律和壁温飞升特性,提出了用管内扰流子及改进 U 型管结构来消除传热恶化,以保证U 型管废热锅炉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利用分流管结构强化碳钢-水热虹吸管内部传热的试验研究,不同充钠量下,高温钠热管中钠-水反应的试验研究和低合金钢-碱金属热虹吸管相容性及寿命的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热管设备,如高含尘气体下的大型热管蒸汽发生器、燃煤高温热管热风炉以及高温高热流密度下的分离式热管取热器, 从而反映了近年来热管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在空心环支承条件下光滑管管束与缩放管管束换热器的壳程流体压降与传热膜系数分布,对换热器壳程传热设计做了优化分析,认为管束的排列结构与长径比是优化壳程传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