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维劳夫特纤维(Viloft)用于服装面料的基本特性和纺纱时的工艺特点,重点指出该纤维和涤纶纤维;昆纺时应打破传统的并条混纺工艺,采用圆盘混棉、必不可少的多仓混棉工序以及三道以上的并条混合,才能使成纱质量得以提高。列出了并条混棉和回盘混棉两种工艺路线的对比实验结果,分析了维劳夫特纤维纱毛羽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重点介绍了正面为涤棉纱、反面为维劳夫特和涤纶中空纤维混纺纱的经二重组织织物特殊织造工艺以及印染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黄红麻纤维化学改性及其与棉混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红麻纤维进行了化学处理并将其与棉进行混纺,试验结果表明,经碱处理后的黄红麻纤维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在与棉的混纺中表现出较好的可纺性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3.
Properties and Processing of the Pineapple Leaf Fib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perties and constituent of pineapple fiber were tested, and on the base of that, chemical treatment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spinnability of the fiber, and the pure and blended yarn of pineapple fiber were produced in worsted and cotton spinning system.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降低棉/Outlast空调纤维混纺纱线的毛羽,配制出2种浆料配方,并测试了浆液性能.分别采用配制出的2种浆料配方对棉/Outlast空调纤维混纺纱线进行浆纱实验,测试了不同配方浆纱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最优浆料配方为:磷酸酯淀粉40g,PVA30g,聚丙烯酸20g,油剂3g.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尘笼纺涤/棉混纺纱中涤沦和棉纤维的排列形态,并对相同原料、相同规格的尘笼纺和气流纺涤/棉混纺纱和织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在尘笼纱中,纤维的排列形态相当紊乱;尘笼纱和织物的强度均比气流纺的相应产品为低;而且,尘笼纱织物容易起毛起球。  相似文献   

6.
在国产设备上纺制不同比例的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成纱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纺比例对混纺纱条干有一定影响,随着芳砜纶纤维含量的增加,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条干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归因于2种纤维摩擦性能差异导致的附加不匀减小,由于混纺比改变造成的纤维数量变化和纤维直径不匀变化对纱条随机不匀的影响不明显;芳砜纶/...  相似文献   

7.
针对竹浆纤维自身的性能,分别加入棉和细旦涤纶混纺成纱,来改善竹浆纤维的湿强差,织物尺寸不稳定的缺点,并设计开发出竹浆纤维纱直贡和人字斜两种面料.介绍了纺纱和织造的主要工艺,提出了竹浆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实际问题.为竹浆纤维的实际生产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竹纤维的性能特点,结合竹纤维与棉混纺纱府绸产品的生产实践,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织造各工序因素对织物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织物品质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者基于洋麻和羊毛在纤维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提出洋麻仿毛改性的依据、目标和条件。通过仿毛改性,改变了洋麻工艺纤维的长度、细度、表面形态,机械性能、可纺性和缩绒性,生产出改性洋麻含量为30%的具有类似纯毛风格的毛麻混纺产品。该产品的开发有重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红麻韧皮纤维生物酶脱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红麻韧皮纤维胶质组分,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生物酶脱胶机理。通过实验确定红麻生物酶脱胶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及参数,为红麻韧皮纤维生物酶脱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Tencel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纤维素纤维,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采用Tencel纤维与棉纤维混纺不但保持了纤维素类面料穿着舒适的特点,而且两种纤维优势互补,改善了纱线和织物的内在及外观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对Tencel 50/JC50系列变化斜纹、提花织物的纺纱和织造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以捻系数、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子实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麻赛尔/棉混纺纱线性能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找出最佳工艺参数;并用最佳工艺参数纺制不同混纺比的麻赛尔/棉混纺纱,比较不同混纺比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捻系数、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的增加,成纱的断裂强力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随着麻赛尔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An integrated cotton fiber quality index (ICFQI) model with cotton fiber qualities which can directly express cotton fiber integrated quality and spinning yarn quality was studied.The fiber length,strength,Micronaire ( fiber fineness and fiber maturity),uniformity of fiber length,and short fiber content are the pivotal indexes expressing ICFQI.All of the results above are the basic knowledge to build up the models of ICFQI.According to spinning consistency index (SCI),spinning strength and spinning yarn integrated quality,ICFQI was the best choice.As the methods of ICFQI had quite a lot of advantages like explicit mechanism,few independent variables.The integrated fiber quality index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yarn strength and spinning consistency,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yarn evenness and yarn thin places.In additional,the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CFQI and SCI was established as:SCI =0.235 6 · ICFQI+56.153.It was concluded that ICFQI value was the shared reference index for the testing of fiber inspection agency and the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aw cotton bales by textile mills.  相似文献   

14.
玻璃纤维/聚丙烯长丝喷气混纤纱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电镜观察玻璃纤维/聚丙烯长丝喷气混纤纱的结构,并通过对单纱热压,分析纱结中玻璃纤维的状态;在DCS500岛津试验机上测试了喷气混纤纱的性能。通过研究得到:喷气混纤纱的拉什强度和模量、纱线断裂伸长率受玻璃纤维/聚丙烯丝的混合程度、玻璃纤维在纱线中的状态、纱干表面聚丙烯纤维丝圈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选择性染色法,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大量不同混比纱段表面纤维的分布,发现不同种类纤维在纱线表面是周期性地并有间隔地呈螺旋状排列,单纤维集聚形成不同的段长,这些段长在纱线表面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通过微机计算分析,它符合典型的随机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从而可用此分布检验纱条质量,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6.
大麻/棉转杯纺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大麻/棉混纺纱的实践,得到大麻/棉纺纱工艺及关键技术。具体分析各工序工艺原则,主要工艺参数、质量控制以及实践中采取的技术设备改造等问题。对转杯纺纱进行重点研究.对纱线的性能进行测试,对纱线质量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验探求将不同品种或规格的长丝混合网络的工艺,利用不同性能的纤维及网络加工的特点,试织一系列混合网络丝织物.这些织物在弹性、抗折皱性、耐磨性、色光效应、呢面风格等方面均独具特色,为扩大网络加工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赛络纺复合纱线结构及其拉伸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赛络纺复合纱线工艺、组分特点以及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复合纱线组分纤维的拉伸性能着手,结合有关短纤维纱和股线的结构力学经典理论,计算并建立了非对称复合纱线的理论拉伸方程,并用几种组分纤维及其复合纱线性能参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拉伸方程进行了验证,两者的结果相符,利用此模型很容易计算并预测在既定成纱参数下的赛络纱线力学性能,并进一步揭示了赛络纺复合纱线的结构机理和拉伸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双组分纤维混纺纱强伸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双组分纤维纯纺纱的拉伸性能和断裂过程出发,对双组分纤维的混纺纱的断裂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双组分纤维混纺纱的伸长率与各组分纤维本身的拉伸性能,混纺比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并用几种双组分纤维及其混纺纱的实验拉伸结果与所推出的理论关系式做了验证对比,证明所建立的理论关系式是可靠的。该式对于预测混纺纱的拉伸性能,从而正确选择混纺纤维及其混纺比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汉麻/棉混纺纱毛羽多、弹性差、耐磨性低的特点,对27.9tex55/45汉麻/棉混纺纱进行了浆纱处理.选用主浆料为变性淀粉/聚乙烯醇(PVA)的混合浆料及变性淀粉/马铃薯淀粉的淀粉浆料,利用正交分析法,讨论浆纱的工艺条件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汉麻/棉混纺纱线上浆可不用PVA浆料,而采用以变性淀粉/马铃薯淀粉+丙烯酸的浆料配方也可满足织造要求;一定范围内增加含固率和PVA有利于浆纱各项性能指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