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掺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在高铁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变形特征和能量损耗规律,将胶粉以等体积方式部分替换掉原集料中1.7 mm以下的细颗粒,形成胶粉改性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通过对300×300 mm圆柱形试样进行105次的循环加载试验,在5 Hz加载频率下研究了不同动应力幅值、胶粉掺量对试样动力学变形及能量耗散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基于实际服役水平状态下胶粉改性水泥稳定碎石的累积塑性变形计算模型和阻尼比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从变形角度,C5P0.1R30材料的累积塑性变形最小,表现出较好的抗动力学变形特征;2)橡胶粉的掺入增加了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韧性,降低了应力幅值增加对累积塑性变形增加的敏感性;3)结合累积塑性变形计算模型,并从参数分析的角度看,C5P0.1R30可作为基床表层结构推荐材料;4)从阻尼比角度看,胶粉替换水平为30%时,阻尼比数值较大,路基结构受高铁列车动荷载激振后,能量衰减较快,具备一定的减振降噪潜力。因此,基于对胶粉改性水泥稳定碎石动力学特性分析,推荐1.7 mm以下胶粉等体积替换水平为30%,这对于改善高铁路基基床表层材料刚度,构建减震降噪型路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磷酸镁水泥的聚合物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磷酸镁水泥,选择使用原材料是重要的改性方法.为提高材料性能,通过变化聚合物乳液种类及掺量,试验研究聚合物对磷酸镁水泥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聚合物乳液的物理性质粘度与改性磷酸镁水泥的密度、流动性及凝结时间有较紧密联系;而聚合物乳液的化学性质pH值则可能是影响改性磷酸镁水泥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合适的聚合物乳液在适宜掺量下能对改性磷酸镁水泥的抗压强度产生较小影响,提高材料的抗折强度与粘结强度,并显著增大断裂能;掺加聚合物乳液不改变磷酸镁水泥的水化产物类型,但显著影响水化产物的形貌与结构的密实程度.  相似文献   

3.
改性超细水泥堵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作为最早的堵水材料在世界各油田被广泛应用.针对超细水泥颗粒小、水化速度快、时间短,施工过程难以控制的问题,在超细水泥中添加特制的聚合物溶液对其进行复配改性,使得超细水泥的各种性能特别是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水灰比减小,水泥固化时间缩短;在相同的水灰比下,温度升高,水泥固化时间缩短;水灰比越小,堵剂的强度越高;温度越高,在相同的时间内堵剂的强度越高.该堵剂适应地层温度范围宽(室温~130℃),使用安全,封堵强度高.从2003年开始在大港油田各个区块应用60多井次,施工成功率100%,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结构抵抗极端荷载方面潜力突出.为研究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利用LS_DYNA软件建立了由砂浆和钢纤维组成的细观数值模型.首先,通过静态压缩和劈裂试验对细观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对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细观尺度上解释了应力-应变历程,研究了钢纤维含量对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当钢纤维在合理范围内(0%–2.5%)时,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动态强度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然而,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动态增强因子低于传统混凝土材料.同时,定量分析了钢纤维增强效果,并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推导了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俊斯 《科技信息》2012,(15):371-372
本文从工作性能、强度、变形性能、耐久性能、抗冲击性能、透水性能、降噪性能等方面介绍了路用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PMc)在国内的研究进展,并从材料、结构和经济性方面阐述了路用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在研究当中存在的问题.为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这种新型路用材料的科研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EPS表面改性及其保温砂浆的耐候性与抗裂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EPS表面为憎水性,无机胶凝材对其不润湿。在新拌砂浆中,由于EPS颗粒与水泥浆体之间不亲合,且容重很小,所以在搅拌过程中很容易造成EPS颗粒“上浮”,从而导致砂浆分层,但水性下降,严重影响其和易笥与施工性能。通过对EPS预处理,使其表面由憎水性变为亲水性,使之能被亲拌硅酸盐浆体所润湿。EPS表面改性的技术途径为:选择适宜的高分子粘结剂和偶联剂,配制低水灰比的聚合物硅酸盐胶凝材,利用粘结剂和偶联剂的双重作用,通过复合胶凝材对EPS的表面包裹,在EPS表面形成亲水性硅酸盐薄壳,实现EPS表面改性。以改性EPS为轻骨料,水泥为胶结材,纤维和聚合物改性可配制施工性,热工性,耐候性,抗裂性良好的保温砂浆。这种新型保温砂浆可用于外墙外保温,突出了传统保温砂浆只能作内保温的局限,已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中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氯丁胶乳聚合物防水素浆的性能及其在建筑物外墙防水工程中的应用 .采用这种新型防水材料进行多项防水工程施工 ,工程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冲击试验,研究负温状态下红砂岩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不同负温对岩石强度性能、分形维数及耗散能的影响,并结合微观断口形貌剖析较低负温下岩石动态力学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表明,较低的负温会使红砂岩出现"冻伤",在高应变率加载下岩石会迅速丧失承载能力,动态力学强度急剧下降,这与静载实验中岩石强度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的趋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冻结岩石试件的耗散能WL与分形维数D呈正相关性,且与宏观破坏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即耗散能越大,岩石破碎越严重,相应分形维数也越大,但分形维数与耗散能的增速比存在阈值;断口形貌分析结果显示,较低的负温会使红砂岩内部组成物质间界面处生成大量裂纹,这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能力差,在高应变率加载下极易失稳扩展发生低应力脆性破坏,而胶结物由于组成矿物成分复杂更易受负温影响,因此在动荷载和负温双重作用下往往是胶结物处先产生破坏,进而引起红砂岩整体破裂.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废旧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高效再生利用,在确定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最佳配合比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力学及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比选确定最佳水泥掺量,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的微观形貌,对其强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水泥掺量为1.5%,对应的最佳乳化沥青掺量为4.5%,最佳含水率为5.69%,此时劈裂强度为0.6 MPa,抗压强度为3.58 MPa,抗压回弹模量约为1 032 MPa,劈裂强度为0.51 MPa。在添加水泥以后,水泥的水化产物与乳化沥青结合形成网状结构加强了集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高、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水泥-聚苯乙烯轻质材料的制备及抗冲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半干料压缩成型工艺制备一种水泥-聚苯乙烯轻质材料,通过压缩试验获得其应力-应变曲线,采用高低两种冲击能量测试抗冲击性,利用自制装置测试和计算其对冲击力、冲击能量的吸收比,分析了水泥掺量以及纤维、乳胶粉对冲击力、冲击能量吸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泥-聚苯乙烯材料具有与传统聚苯乙烯混凝土完全不同的破坏形式,不发生脆性破坏,具有较高的韧性,在压缩作用下的应变可达到0.6以上;随着水泥掺量增加,材料对冲击力的吸收比先降低后升高,加入纤维、乳胶粉可提高材料对冲击力的吸收比;材料对冲击能量的吸收比先升高后降低,加入纤维、乳胶粉可提高低水泥掺量下冲击能量的吸收比,但降低了高水泥掺量下的吸收比.具体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