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稀土对硅锰耐磨铸钢铸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课题通过在硅锰铸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合金,来研究稀土在硅锰钢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硅锰钢中加入0.15%稀土合金后,其铸造性能得到了改善。铸态组织大大细化,从而发展稀土铸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绘了中 Mn铸钢等温转变(IT)曲线和加热等温转变(HIT)曲线,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点;分析讨论了中Mn铸钢加热等温热处理的组织转变规律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研究和生产中锰铸钢提供了有关热处理方面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65Mn钢弹簧的弹减规律及热处理工艺对弹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弹减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弹减速率较大,第二阶段弹减速率较小;但热强压处理后,弹减过程只出现弹减速率较小的第二阶段,亚晶越细小,第二类内应力越大,则弹减抗力越高,热强压处理能有效地细化亚晶,提高第二类内应力。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正交试验的三水平四因素L9(34)正交表进行成分优化制备低合金贝氏体铸钢.对低合金贝氏体铸钢热处理温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热处理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7.
8.
根据分子的拓扑指数,探讨了烷烃的临界温度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一种直接由分子结构信息预测烷烃临界温度的方法,对160种烷烃的预测结果表明:临界温度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98%的烷烃的预测误差在2%以内,平均误差0.528%。 相似文献
9.
10.
对超导体临界温度的测量要求非常小的电流和电压 ,小电流与小电压对系统的测量精度要求很高。我们基于双向四引线法 ,用Q basic[1 ] 语言编程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自动控制。为保持电流与电压的同步 ,采取了外部同步 ,即根据 2 1 82纳伏表和 2 4 0 0电流表的延迟 ,在程序中利用一些空循环以达到同步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利用该系统对MgB2 高温超导薄膜进行测试 ,当T =36K时 ,电阻变为 2 2 5× 1 0 - 4 Ω。这种方法的优点 :减少甚至消除了热电压误差 ,测量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自动化的 ,整个系统有 0 1 μΩ的灵敏度和 0 0 1 μΩ的最大分辨本领[2 ] 。 相似文献
11.
运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700~1200℃温度范围内高锰钢Mn13单独加入钛(质量分数0.10%)、复合添加钛(质量分数0.11%)和钒(质量分数0.20%)后的高温热延性进行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下拉伸断裂后试样的断口形貌以及断口处的析出粒子进行了分析.温度-断面收缩率曲线表明在高锰钢中加入0.10%钛后,其断面收缩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表明钛的加入恶化了高锰钢的热延性;在此基础上加入0.20%钒,高锰钢的热延性出现了进一步的下降,即钛和钒的复合加入严重恶化了高锰钢的热延性.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对单独含钛以及复合含钛钒的高锰钢在700~1600℃存在的平衡析出相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Ti(C,N)的平衡析出温度均约为1499℃,远大于其液相线温度,这说明Ti(C,N)在高锰钢的液相中就可以开始析出.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晶界以及三叉晶界处存在大量的Ti(C,N)和(Ti,V)C粒子,这些粒子的出现抑制了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并且加速了晶界附近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锰对钢筋应变时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Mn-Si钢筋中不同含锰量对应变时效的影响。随着钢中锰含量的增加,应变时效敏感性有所降低。对应变时效敏感性的试验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强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工艺参数及影响强度机制等方面综述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力学强度的影响。综合认为,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木材强度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等部分木材强度逐渐下降;但当处理温度较低时,抗弯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有所增加,随温度升高,其强度值将下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木材半纤维素、木素和纤维素定性变化规律是相同的。热处理过程与木材初始状态(含水率和干燥方式),以及热处理参数(温度和时间)交互作用对木材强度影响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硅,锰和轧制工艺对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了模拟热轧。研究了合金元素硅,锰和终轧温度,轧后冷速和轧制变形对试验钢双相组织形成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参数内,试验钢均获得双相组织,其稳定性较好,导出了估算热轧空冷Si-Mn双相钢的fM和fFP值的计算式,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热轧参数对试验钢硬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二维简谐势阱中有限粒子数的理想玻色气体的性质进行了数值分析,讨论了系统在产生BEC时的一些物理量,结果表明,在粒子数N为有限情况下,基态的粒子占有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平滑的;系统的热容始是连续的;零点能的考虑与否并不影响系统的BEC特性,但对系统的逸度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s and drop-weight tear test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industrial X70 and two kinds of industrial X80 grade pipeline steels. The effective grain size and the fraction of high angle grain boundaries in the pipeline steel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low temperature toughness of the pipeline steel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effective grain size, but also on other micro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martensite-austenite (MA) constituents and precipitates.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MA constitu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ipeline steels. Nubby MA constituents with large size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toughness, while smaller granular MA constituents have less harmful effects. Similarly, larger Ti-rich nitrides with sharp corners have a strongly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oughness, while fine, spherical Nb-rich carbides have a less deleterious effect. The low temperature toughness of the steels is independent of the fraction of high angle grain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速国内双相钢的开发和应用,采用CAS-300Ⅱ模拟退火实验机,通过模拟退火实验,研究了加热速率、临界区退火温度、过时效温度、过时效时间对DP590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速率在5~60℃/s内增加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增加,延伸率、强塑积均减小;临界区退火温度在780~850℃内增加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先减小后增加,延伸率、强塑积均增加;过时效温度在260~400℃内增加时,屈服强度增加,抗拉强度减小,延伸率整体呈增加趋势,屈强比增加;在280℃进行过时效,过时效时间在240~480s内增加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减小,延伸率、强塑积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了含0.52%C,2.8%Cr,1.5%Mo,0.5%V的中碳铸造空冷贝氏体钢,尺寸从100mm×200mm×120mm铸锭到10mm×10mm×55mm冲击试样,空冷后都能获得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其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加热1050℃,保温40min,空冷淬火,再200℃回火2h,然后空冷,其冲击值可达29.15J/cm2,弯曲强度可达1181.8MPa,洛氏硬度达59.2。 相似文献
20.
Benfu Hu Quanmao Yu Lin Lu Chengchang Jia Hiroshi Kinoshita Heishichiro Takahashi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2002,9(4):292-297
Fe-Cr-Mn(W, V) austenite steels used as low radioactive structural materials in fusion reacto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and the creep fracture life of Fe-Cr-Mn(W, V) steel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rough (C+N) complex-strengthening, so can be the high temperature ductility. Th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the steels are superior to that of SUS316 steels and JPCAS below 673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 ductility and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 is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The fra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above 673Kindicates that the main way to further improve duct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 is the control of carbide coarsening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