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科技信息》2010,(21):I0173-I0173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体育养生理论和实践,其内容博大精深,特别是先秦时期体育养生理论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值盛世的今天也必须吸收现代科学文化营养,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些体育养生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健康长寿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一、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 对于古今中外的传统道德和文化遗产,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去鉴别。区分哪些是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是糟粕,应该抛弃。 从古到今,外国的且不说。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如:原始时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古代寓言中的愚公移山。春秋战国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的精神;儒家孔孟之道,剔除其封建糟粕,也有可取的部分。如:“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读书精神。汉代大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化时期。秦统一以后,为巩固新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到了汉朝,由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的成熟,更需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为“大一统”的封建统治来“育才”和“化民”。这就使得秦汉时期,在我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4.
长善救失,呼唤心底的善良 三字经开篇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是“性本善”,我们就应该相信孩子心灵深处一定有善良的东西,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唤醒他们沉睡的或者在成长过程中被破坏了的真善美的品质。《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即是发扬孩子身上的长处,让孩子看到自身的优点。“救失”即是通过找优点,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达到改正其缺点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学习马克思《数学手稿》,开展对非标准分析的讨论,对于我们掌握唯物辩证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数学研究,更好地推动数学的发展,有着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乇主席早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那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应当“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不应当“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论十大关系》则更明确地指出:“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毛主席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研究外国  相似文献   

6.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实际操作。下面所要讲的都是本人这些年来的实践经验,也许这是一家之言,但是里面应该有些令你感兴趣的东西。我们选取的实例来自于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英雄“的第一乐章。也许有朋友问为什么要选取交响乐?这,一方面有本人的偏好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交响乐是最为庞大和复杂的乐曲,使用它可以很好的锻炼你的能力。打开这个将近200K的文件,出现如图:  相似文献   

7.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党几十年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过去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我们共产党人靠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做为执政的共产党,要完成民族的历史使命,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宏伟蓝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8.
张士运 《科技智囊》2006,(11):22-27
城市越建越大、越建越漂亮,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立交桥、绿地广场。“城市化”在今天似乎已经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了,但往往越是熟悉的东西我们越容易搞不清它的含义,以至于产生许多似乎不应该有的争论。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衡量城市化水平?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是什么?这些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萍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208-208
今天,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跟社会主义相结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支援: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也是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价值所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罗勇  兰晓程 《科技信息》2007,(14):18-18,23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促生了伟大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逐步孕育和形成,并成其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新梳理和继承发扬,对于今天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来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天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发生着改变,现在我们应该以“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整体观来进行设计,即“文质兼备”,并吸收传统设计的精华,发扬本民族的设计,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今天,中国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正促进中国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扶持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便利,然而从考试作弊使用的无线设备到伪基站,这些有一定科技含量却危害人民利益的产品,也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的出现,“伪基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发展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解决问题,以发展生产力克服困难。通过“伪基站”,我们看到了危机,更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发端于古希腊自由教育和中国孔子的“做人”、“成人”人本教育。作为源远流长的素质教育思想,它的很多东西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从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历史考察和对国外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评析中,特别是在对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人类追求“类主体形态”、实现人和谐与协调发展所揭橥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4.
如何评价古代的作家和作品的问题,大的方向,大家都明确。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应该“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也就是“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新民主主义论》)。但是,明确方向,不等于诸方顺遂,百事如意。在对于一些具体作家和作品的分析评价上,还是常常难免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的。正是有鉴于此,所以,在学术问题上,我们党一贯倡导“百家争鸣”,倡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探求真知灼见,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就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所以我们在本期上组织选刊了下面的两篇文章,希望得到关心者的注意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朱熹德治思想对"以德治国"方针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德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治国思想的继承。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理论,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借鉴和继承。今天,我们要通过研究朱熹思想,联系实际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针。  相似文献   

16.
汉文帝的改革精神主要体现在其处理所遇到的新问题上。汉文帝的业绩既与其“因循”有关 ,也与其改革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金磊 《科技潮》2002,(11):22-23
五十年前,梁思成先生曾经力主要保护北京城的古城墙,五十年后的现在,我们却只能幻想着那早已不复存在的历史遗迹空怀叹息;今天,北京城正在进行它的又一轮变迁,它有历史、有古迹、有它独有的人文风貌,这都是建设者们要想到的问题。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却让人不得不担心:我们到底还要叹息多少次?  相似文献   

18.
“史德”论是传统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史德”论是历代史家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的。在大力倡导治史,弘扬中华文明的今天,把章学诚“史德”论当作中华文明的成果之一进行分析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继承发扬其主体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文化概念引出为什么要学文化,以及学文化要注重其优化组合,全面协调,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由人是文化动物,引出教育是人的文化活动,教育本质是育人,实现“做事”与“做人”相统一的人,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素质是文化通过教育内化成人的品德的东西。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教育之船,载着文化之内容,渡素质之人。  相似文献   

20.
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鲁晓夫鉴于“冷战”方酣的国际形势,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定为苏联对政策的总路线。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对缓和冷战时期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改善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奠定了苏联后来奉行的“缓和战略”的理论和策略,为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们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