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利用患者骨髓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学方法以应用于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及分型。[方法]在对骨髓涂片中观察增生异常的病态细胞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细胞染色方法(POX、NAE、NCE、PAS、AKP积分等)帮助鉴别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结果]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FAB分型中M1—M7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及染色体检查异常现象均有本质的区别。[结论]骨髓象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非常有效的依据。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红系造血岛(erythroblastic islands,EI)在急性白血病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形态学方法观察138例骨髓涂片的EI,并且计数阳性率及判定成熟度.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前(除M6外)均未见到EI,而M6的EI都是早期EI.但在治疗后随着疾病缓解,晚期EI出现率增加,化疗后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的出现率分别为23.9%和44.0%.结论:EI在急性白血病疗效的判断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选择3年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标本,进行免疫球蛋白 Ig H 和 T 细胞受体r 链基因重排的检测.其结果18 例初诊病例的骨髓涂片标本中, Ig H 阳性率72 .2 % ,与初诊骨髓液标本的 Ig H 阳性率73 .7 % 对比基本一致[1] .说明骨髓涂片能进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这对于临床考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和预测其早期复发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并对骨髓涂片及骨髓小粒拉片两种血液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64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骨髓涂片及骨髓小粒拉片检查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造血系统疾病占76 5%;骨髓小粒拉片检查对判断骨髓增生程度较为可靠[1]。结论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 ;骨髓小粒拉片检查对于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  相似文献   

5.
探讨骨穿一步法,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意义.18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穿一步法取抽吸一活检双标本,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取材合格的情况下,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穿刺涂片.病态造血组织学的检出率,活检切片高于穿刺涂片;病态造血形态学的检出率,穿刺涂片高于活检切片.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的观察,活检切片明显优于穿刺涂片.骨穿一步法证明先抽吸后环钻取材,并不影响活检结果;穿刺涂片和活检切片同步分析比单一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3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的分析,给临床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依靠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细胞内外铁的检查。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Hb均减低,三系细胞可正常也可减低,骨髓增生程度以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占97%;本病好发于妊娠期产后及婴儿期。结论:通过预防可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术中病理检查标本在做快速切片的同时,做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对照,计算准确率.结果:本组织141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恶性肿瘤62例,冰冻切片诊断恶性肿瘤60例,准确率为96.7%,印片查见恶性肿瘤59例,准确率为95.16%,经四格表x2检验,x2=0.033,P>0.05,二者无显著差异,但有4例冰冻或快速石蜡切片疑为恶性的乳腺肿块,印片上细胞大小形态一致,且可见肌上皮细胞;2例甲状腺乳头样增生冷冻切片毛玻璃状核不明显的情况下,于印片上可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印片细胞学检查与冷冻切片结合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诊断或漏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华鳖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及外周血等几种组织涂片或印片的观察研究,发现骨髓是中华鳖粒细胞的主要发生器官,而脾脏是中华鳖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主要发生器官,白细胞的发育过程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着重描述了各个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原体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20只纯系Wister大鼠乙醚麻醉后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mg/次,每周2次,用药9周诱发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BAL涂片和肺组织印片进行姬姆萨(Giemsa)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BAL涂片及印片均可查见PC囊内小体、滋养体及包囊。结论 BAL和支气管肺活检(TBLB)检查,均可以作为PCP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和外周血等器官涂片或印片观察来探讨中华鳖红细胞的产生器官、发育场所和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骨髓是中华鳖红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脾脏是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和脾脏中亦可见少量未成熟或正在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等三个阶段,着重描述了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及其骨髓的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为白血病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查阅总结近1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VEGF的性质作用特点以及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白血病细胞表达较高的VEGF,VEGF促使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增生,白血病细胞与骨髓新生血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抗VEGF和抗新生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直接细胞分裂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直接分裂究属正常繁殖过程,抑为异常或病理性现象,其说不一,尚难定论。本文在一例重症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发现巨幼红细胞的直接核分裂现象,除了通常的直接核分裂外,尚存在罕见的细胞‘改组’(新核在老核内的形成)及核内无丝分裂。笔者在另一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中,亦曾观察到细胞‘改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直接核分裂应属病理性造血过程,即当造血急需时,在通常病理造血过程的同时,亦可出现各型直接分裂以做为造血的补充。这一现象的发现具有造血理论和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治疗多次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经改良 Bucy方案预处理后对一例第三次复发的急粒患者行无关供者骨髓移植 ,同时给防治 GVHD、抗感染治疗 .结果 + 2 1天骨髓在患者体内植活 ,+ 35天细胞染色体分析呈供者型 ( 4 6,XX.正常核型 ) ,+ 84天血型转换成供者型 ,至今已无病生存超过 6个月 .结果表明 ,无关供者骨髓移植对多次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白血病骨髓血红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血红细胞的红外光谱差异性:与CML红细胞相比,AML红细胞酰胺Ⅰ带较宽;1540cm-1与1 084cm-1吸收峰面积之间的比值较低,范围较窄。该结果提示AML和CML骨髓血红细胞系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分布不同,同时提示骨髓红细胞的成熟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关。骨髓血细胞的红外光谱的差异性对白血病的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对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随机选取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15例,均经FAB分型或免疫学分型确诊,其中确诊未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5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10例。取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培养,将不同浓度IL-24作用于BMMNC。应用四氮唑蓝(MTT)比色还原法、Annexin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及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分别检测IL-24对急性白血病BMMNC体外细胞增殖与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IL-24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4浓度50 ng/mL作用急性白血病BMMNC,48 h后凋亡率为39.21%±5.79%,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L-24处理白血病BMMNC,能够降低bcl-2 mRNA的表达。IL-24体外培养的成人急性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由此可知,IL-24可以下调bcl-2 mRNA表达,可能是IL-24抑制急性白血病BMMNC生长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骨髓不仅是各种血细胞的发源地,骨髓也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也是许多有毒物质毒性作用的敏感靶器官。但是,在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限制了对骨髓毒性的研究,为此,改进了传统的大鼠骨髓涂片法,能够更加容易地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计数的变化,促进了对骨髓毒性的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G6PD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白血病患者和3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标本中白血病细胞G6PD蛋白的表达,比较白血病患者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G6PD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G6PD蛋白在白血病骨髓组织白血病细胞中呈现弱阳性表达。3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G6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5.7%(9/35),而3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中G6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可能存在G6PD蛋白的表达上调,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骨髓核素显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进行全身骨髓显像的血液病患者共63例,分为再障组(n=24例)和非再障组(n=39例),以临床表现、血象、骨髓涂片和(或)骨髓活检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骨髓显像对再障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全身骨髓显像结果以骨髓活性2级作为正常;再障诊断的灵敏度为83 3%(其中重型再障90 0%,慢性再障78 6%),特异性为61 5%。结论:全身骨髓核素显像是一种无创、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对了解再障的全身功能性骨髓分布及各部位骨髓造血功能有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