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末五代之前的兰(菊科泽兰属佩兰Eupatoricum fortunei Turcz.)并非今日兰科兰属(Cymbidium)植物,笔曾论及。但目前许多“兰花”述,因未深入研究,即判定“兰”(古兰)即今“兰花”,实非审慎之举。即以唐末以前诗中的“兰”来看,其诸多特征,也为兰花所不具备。何况兰花之混同兰(古兰),自北宋末郑樵之疑,经南宋朱熹的“辨证”,至明李时珍之考定,到清吴其(忄隽)的实地验证,足以证明“兰”(古代佩兰)实非兰花。作为严肃的学术研究,既不应人云亦云,或随意“折衷”,更不能凭空想象。针对“非兰为兰”而“惑之难解”的痼疾,重新予以考辨,是为再论。  相似文献   

2.
连载一洋兰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易经》中已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孔子在过隐谷时,见幽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以兰花的幽香来比喻人之高雅。  相似文献   

3.
连载一洋兰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易经》中已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孔子在过隐谷时,见幽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以兰花的幽香来比喻人之高雅。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切入,通过比较研究,指出兰(蕙)已超越一般语言符号,上升为凝聚民族化精义,并反映了塑民族品格的“化符号”。其“化”内涵因历史的演进而丰满厚实,又不断影响和规范民族化素质的趋向,这是一个不断“积沉”又不断升华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化符号”的诞生,乃是社会实践并不断抽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他是“扬州八怪”之一,善画、能诗、工书,前人评价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书林藻鉴·松轩随笔》)板桥一生爱竹、爱兰、爱石,画竹、画兰、画石,咏竹、咏兰、咏石,留下了为数可观的题画诗.他为什么对竹、兰、石会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他自己作过阐述:“盖以竹干叶皆青翠,兰花亦然,色相似也;兰有幽芳,竹有劲节,德相似也;竹历寒暑而不凋,兰发四时而有蕊,寿相似也.”(《支那南画大成》)同时指出;“石也有灵,亦当为余首肯.”(上海博物馆藏墨迹)由此可见,他对竹、兰、石因爱而画,由画而咏,画是人化的自然,诗是自然的人化,这些诗画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表现了他的执着追求,映现了他的品格情操,诗画中“有节有香有骨”的竹、兰、石,实际上成了郑板桥的艺术化身.因此,研究他的题画诗的思想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兰是兰科兰属建兰亚属建兰组建兰的栽培品种。本文通过对朱兰的盆栽基质及根进行了研究 ,报道了从中分离到 13株真菌 (其中有无孢目组丝核菌属 3株 )。  相似文献   

7.
中国兰花     
《中国西部科技》2006,(9):30-31
假如说洋兰是花中的美女,那么国兰应该算是兰花中的君子。古时,国兰亦称为蕙、兰。但是对于蕙与兰的定义就常引起争论,像黄山谷说:“一茎一花为兰, 一茎数花为蕙。”认为蕙与兰同属,而李时珍却认为蕙为别种。事实上,蕙与兰都是朴实无华的,常绿的叶色以及香味袭人的花朵,使它成为四君子中风韵飘渺者; 其清香淡雅的花香,使它成为我国四雅“兰、菊、水仙、菖蒲”之首;而且它也象征着许多美好的事物,例如好文章称为“兰章”,纯真的友谊称为“兰交”,好夫妻则称“芝兰之宫”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易经》中已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孔子在过隐谷时,见幽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以兰花的幽香来比喻人之高雅。  相似文献   

9.
兰界语录     
爱兰,就是要爱生态、爱生活、爱发展和爱文化。——2006年3月,四川省泸州市政府孙应成副秘书长在“爱兰一簇兰友联谊会”上讲到。这句话充分地阐明了当代养兰人对爱兰的具体内容,而这也诠释了兰花经济之外的兰花文明。  相似文献   

10.
兰花的水分管理,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是一项较难练好的养兰基本功。本文集多年的养兰和教学经验。详细论述了莳养兰花怎样浇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松村之意不在兰谁都知道,松村先生最喜欢兰花,大概是因为兰花的高洁、质朴、芬芳和这位政治家的品德、性格颇为相称吧!我多次去过松村家,它坐落在东京郊区的一所典型的日本庭院。院内杂木丛生,四季长青,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有一所简朴的兰室,培育着数不清有多少盆的中国兰。据说数量、品种之多为日本之冠。松村来中国访问时,每到之处必问有无兰花,如有必看必买。有人说:“松村先生一见到兰,眼睛生辉,心旷神怡”,我也确有同感。难怪有一次,古井喜实随同松村访华提前回国把松村托带的兰花忘在北京,到广州出境前留下一张名片说,实属“罪该万死”。我国《易经》一书载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兰谱》、《金兰谱》中也有详述。1963年4月,松村多次给廖公打电话,要中方派一个兰花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廖公听后判断:“醉翁之意不在酒,莫非老先生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讲?要快去!听听有何‘同心之言’。”  相似文献   

12.
兰花对植料水分总的要求是“喜润而畏湿“,“喜干而畏燥“.这对多年养兰者是轻车熟路,运用自如;但对初学养兰的人则是似懂非懂,难以掌握.笔者是一个兰花爱好者,根据自己多年实践与众多兰友经验,我认为要达到上述浇水要求,科学合理为兰花浇水,需要把握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兰花为百花之英,王者之香,具有真抓、艳民幽面之时为我国汉培兰花已有3000多年的进人历史.不奏时新加九荷兰及要回里成灵州则依靠培植兰花为国净赚风了大量外汇。据或计,全世界兰科植物多达500~800夙,大约有30000-35000个品种野生兰花太太地追广.北自阿拉斯加,南至智利南饬均生长有野生兰花大多改兰花百天不且多拉环效,生长在镜偷、亚拉狲地区。热带兵洲约有300属8300种:热带亚洲25,6800种:井街非洲约130属,3000多种。从兰花种原来了,可方为原生种卜野生兰),杂交种(用人工又见办…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来,人们喜爱兰花,崇尚兰花,景仰兰花,把它尊为国之兰花、花中君子,赞誉为王者之香、国色天香,关键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极其崇高的文化品位.兰花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和对美好道德的一种追求,集真善美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情操,处处散发着一种高雅、文明、和谐的气息,今天我们还要拓展兰文化内涵、赋予新时代精神.我们养兰种兰,发展兰花产业,壮大兰花事业,首先的要求在于要真正认识兰花,深刻理解兰花,充分把握兰花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兰文化,更好地为建设丽江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美好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贵州大地的兰花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2016,(2)
正幽香的国兰、美丽的兜兰、奇特的热带附生兰以及珍贵的药用兰花等众多兰花品种,在山清水秀、自然环境多样的贵州大地上争奇斗艳,使这里成为我国野生兰科植物自然分布中心之一。兰花是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统称兰科植物,是有花植物中的名门望族。兰科也是仅次于禾本科和菊科的被子植物第三大科。全球约有700属20000多种,分布于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也见于温带地区。中国有173属1300多种兰花,主要分布于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兰花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三大类,大多以艳丽的花朵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绘画中,“白描花卉”可谓一朵奇葩。本短文仅从中国画构图学与笔墨上概要论之。构图的规律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对比是核心,和谐统一是结果。构图的法则,当先论及布势。中国画极重“势”的取得,故须布势。所谓势.即画面物象的起伏、纵横、转折、向背的走势,古人称其为“龙脉”。画势于一幅中举足轻重。纵横与开合、收放与聚散,此乃构图布势、取势的法则。纵横是对立的两种趋向,以走向而动,便产生纵向或横向之势,而纵与横每每于穿插中进行,一画中且势有侧重。吴昌硕就是善于在纵横之中取势的。作画布局贵有开合,若只开…  相似文献   

17.
正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大部分家养兰花如下图,一年四季均有绿绿的叶子,在春天开小花。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兰花,都是长相奇特、数量不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就有强调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相互补充与融合的传统,即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诗画交融的特点在神韵派诗歌及文人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司空图为神韵派诗论的开创者,他的诗歌理论以道家美学为基础。而“中国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最主要的流派当然是‘南宗文人画”。南宗文人画亦以庄禅美学为其艺术理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县城里,有一个由中国兰花学会理事、中国兰花协会理事、云南省兰协副秘书长、剑川兰协法人代表陈述新创建的“云南兰花示范园”。走进客厅,墙上竖幅悬挂着由中国兰花协会副会长潘光华教授题写“剑湖菊、剑湖奇、剑阳蝶是兰花三剑客”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9-11日,云南省玉溪市兰家一行 7人,由市兰协会长邓怀俊、常务副会长李安明领队,到成都周边市(县)进行工作访问,为玉溪将于 2006年1月19日举行的第二属中国(玉溪)兰花交易会宣传和招商招展,同时向成都同仁宣传玉溪兰花发展状况、促进两地兰友往来和兰花品种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