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笔者进行了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延吉市2009~2010年间诊断为肺癌的死亡病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人。按性别、年龄1:1配对,共185对。结果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吸烟习惯。发现两组的吸烟量和开始吸烟年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少儿科技》2014,(7):17-17
<正>健康生活,远离香烟,是人们积极倡导的生活理念。吸烟与肺癌、喉癌等疾病有很大关系,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吸烟还会损害听力。研究人员对超过16万年龄在40至69岁之间的英国人的听力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吸烟者听力受损的几率比完全不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要高15.1%,而被动吸烟者听力受损的几率要高出完全不吸烟者28%。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藏自治区2727例恶性肿瘤的顺位、性别、年龄及部位构成比,为西藏恶性肿瘤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疾病分类ICD.10的方法,收集了西藏拉萨市部分医院的恶性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得到2000~2009年西藏自治区2727例恶性肿瘤发生部位排序前7位(构成比);男性恶性肿瘤前七位由高到低顺位、合计例数和所占男性病例总数比例;女性恶性肿瘤前七位由高到低顺位、合计例数和占女性病例总数的比例。另外,还得到消化系统肿瘤构成比;恶性肿瘤病例中,男性例数、女性例数及男女比例;患病年龄以40~69岁年龄段居多,构成比为72.10%,且男性多于女性。结论:西藏恶性肿瘤患病人数在2000~2009年期间男性患病部位以胃、肝居首位;女性患病部位以乳腺居首位;系统患病中消化系统处于首位;恶性肿瘤病例数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比例中40岁以上恶性肿瘤占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 肺结核并存肺癌时,常导致后者误诊。我院于1988年1月~1995年10月,收治肺结核患者5018例,其中确诊肺结核并存肺癌者48例,占同期肺结核患者的0.95%。现就其延误诊断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2例,女6例。年龄41~75岁,平均56.7岁,50岁以上者40例(83.3%)。吸烟39例(81.2%),不吸烟9例(18.8%),其中吸烟指数≥400年支者3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但它们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研究旨在调查主动和被动吸烟对这两种疾病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来自四个中心。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从临床数据库中提取,而涉及日常生活中环境暴露、复发和残疾进展的数据通过电话随访访谈获得。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复发的影响,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评估残疾进展。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首次发作后五年内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名MS患者和318名NMOSD患者,女性分别占60%和79.6%。有主动吸烟史的MS患者复发风险更高,在控制协变量后,这种关联变得临界显著(aHR=1.52,95%CI=1.00,2.31;p=0.052)。每天吸烟超过10支的患者和每天吸烟少于10支的患者之间复发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aHR=0.96,95%CI=0.63,1.47;p=0.859)。然而,与从未接触过被动吸烟的患者相比,接触被动吸烟与...  相似文献   

6.
刘蓉 《甘肃科技》2022,(21):88-91
总结分析医院急症死亡病例的特点,研究提高急救的措施和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分析医院急诊科78例抢救无效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死亡病例中,中年组(46~69岁)死亡病例最多,占到44.87%;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占到60.25%;死因以猝死、创伤、脑血管病为主,分别占到28.21%、24.36%、17.95%。应该重视健康教育,加强疾病预防,强化院前急救,降低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正> 我科自1997年5月~1998年5月以来,用鱼腥草溶液超声雾化治疗急性鼻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共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观察组:3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病人,随机选择急性鼻炎18例,慢性鼻炎急性发作1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48岁,平均年龄为36.5岁,病程3~14天。(2)对照组:25例患者为本科门诊病人,急性鼻炎15例,慢性鼻炎急性发作1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8~53岁,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通过对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9±3.4)岁,男性多于女性,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全部病例均首先诊断肺结核,均给予不同程度的抗结核治疗1至3个月,病灶均无明显吸收或有增多趋势.结论:肺结核与肺癌两病并存日见增多,特别是老年肺结核患者更应高度警惕并存肺癌,两病并存应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1.资料 资料取自60岁以上双侧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对照组为同年龄单侧自发性气胸34例。患者年龄在60~69岁31例,占77.5%,70岁以上9例,占22.5%。男性32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例为4:1。  相似文献   

10.
为早期诊断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PTB-NSCLC)患者,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的分析,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选取我单位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理诊断为PTB-NSCLC的5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治的一般资料相匹配的NSCLC、PTB患者各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PTB-NSCLC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史、临床症状、肺结核状态、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早期与局部晚期及进展期NSCLC在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B-NSCLC组在PS评分≥2、CT表现为结节影、空洞影方面比例高于NSCLC组(P<0.05);在胸痛、吸烟年支分层(>400支/年)、痰培养阳性率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21-1、SCC水平方面高于PTB组(P<0.05)。吸烟(OR:3.718 ;95%CI: 1.360~10.165)、空洞(OR :4.364 ;95%CI :1.419~13.427)、纤维钙化(OR:2.917;95%CI:1.082~7.861)与肺癌发生风险升高正相关,糖尿病、CT表现为多种形式与肺癌发生负相关。在鉴别PTB-NSCLC患者、单纯性NSCLC、单纯PTB三者时,尽管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葡萄糖代谢的最大SUV值难以鉴别,但根据吸烟、结节影、空洞、PS评分、痰培养阳性率情况,且在纳入多因素分析后,提示具有多年吸烟史(>400支/年)、CT表现为结节影、空洞、PS评分≥2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PTB-NSCLC。局部晚期及进展期NSCLC更易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同时,在肺结核患者中,具有吸烟史、伴有纤维钙化病变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通过对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9±3.4)岁,男性多于女性,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全部病例均首先诊断肺结核,均给予不同程度的抗结核治疗1至3个月,病灶均无明显吸收或有增多趋势。结论:肺结核与肺癌两病并存日见增多,特别是老年肺结核患者更应高度警惕并存肺癌,两病并存应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国人吸烟与帕金森病(PD)的负相关联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在北京地区55岁以上PD患病率调查中确诊及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研究中心诊治的患者共114例;以及性别、民族及居住地与其匹配的对照205例.结果 以非吸烟人群为对照,吸烟年限<20a、≥20a;戒烟年限>20a、<20a、现仍吸烟;吸烟量0.5盒/d、>0.5盒/d呈现PD神经保护性增强趋势,OR值分别为0.61(95%CI:0.35,1.07)、0.35(95%CI:0.18,0.70);0.61(95%CI:0.31,1.12)、0.47(95%CI:0.17,1.13)、0.44(95%CI:0.23,0.86);0.54(95%CI:0.33,0.89)、0.53(95%CI:0.12,0.86).结论 吸烟与帕金森病的负相关联存在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顾介靓  王春霞  彭玮 《甘肃科技》2012,28(11):120-122
了解医院开展控烟干预以后,职工与患者的吸烟状况,分析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寻找医院控烟的有效途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院全体职工及调查时段门诊、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医院职工的吸烟率为13.03%,患者吸烟率为45.68%,男性吸烟率为54.67%,女性吸烟率为2.02%;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社交需要、周围有吸烟环境、郁闷压力等精神因素;吸烟的危险因素是:男性、郁闷、亲友吸烟;吸烟者戒烟的影响因素有:烟瘾、亲友敬烟、戒烟引起的身体不适;医院控烟重点防控区域是:室外、楼梯间、走廊、值班室、办公室等.被调查的医院职工和患者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和态度较好,医院每个职工的“无烟医院”意识是医院的控烟工作的基础;医务人员的干预对吸烟者戒烟有促进作用;医院是患者流动的场所,开展重点区域的控烟督查,加强健康教育和无烟医院宣传,有利于医院的控烟工作;全社会广泛宣传烟草危害和公共场所禁烟,有利于降低社会人口吸烟率.  相似文献   

14.
广州某绢麻厂工人吸烟情况1987年12月的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工人吸烟率为63.99%。女性为0.52%。吸烟率的高低与文化程度呈反比,高文化程度的工人吸烟率较低,反之低文化程度的工人吸烟率较高。大多数男性工人开始吸烟年龄为15~21岁,而女性工人一般在40岁以后。日均吸烟量:男性工人大多数为8~25支,女性为5支左右。男性工人戒烟率为6.14%,其原因主要是疾病和经济条件。因此,加强宣传吸烟的危害及提倡在工作场所禁止吸烟,对于降低国民吸烟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被动吸烟与儿童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496名2~6岁的厦门市湖里区儿童家长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方法.结果:儿童的家庭被动吸烟率为59.27%,被动吸烟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率、龋齿率、注意力不集中发生率分别为69.9%、56.5%和30.1%,均显著高于无被动吸烟儿童;母亲怀孕时被动吸烟,出生后一直被动吸烟的儿童的平均身高低于那些即无被动吸烟其母亲怀孕时也无被动吸烟的儿童的平均身高(P0.01).结论:被动吸烟明显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黄文慧  梁建军 《山东科学》1994,7(2):33-35,48
为深入研究宣威县男性肺癌的病因,探讨了遗传因素的作用,分析了194例男性肺癌先证者的核心家系和176例男性对照的核心家系资料。结果发现,肺癌先证者的亲属患肺癌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1.78倍,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父母及女性亲属患癌的危险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90倍和2.43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肺癌的遗传 度为24.68%。女性对肺癌的传遗传是患性比男性高,遗传因素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何欣蓉  王琼 《科技信息》2011,(31):I0366-I0366
目的:探讨近10年青年人肺癌(年龄≤40岁)和老年人肺癌(年龄1〉6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病附属医院病理科对2001年1月--20LO年12月例肺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青年人肺癌病例88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8侧。左肺41例.右肺47例。鳞癌27例,腺癌38例.小细胞癌10例,低分化癌6例.其它7例。老年人肺癌病例453例.男性259例.女性94例。左肺196例.右肺257例。鳞癌226例.腺癌148例.小细胞癌19例.低分化癌41例,其它类型19例。结论:青年组女性发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发病类型以腺癌为主,老年组以鳞癌为主,两种类型有显著差异(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发病都以右侧肺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西北某高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本校内45岁以上教师511例(其中男性268例,女性24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详细记录吸烟史、家族史等相关因素,以上测量完成之后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TC、TG、HDL-C、LDL-C、GLU、SUA、Cr、BUN等生化项目检查.结果:该校不同年龄段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存在差异(46~55岁组为29.03%,56~65岁组为62.69%,66~75岁组为82.05%,76~85岁组为89%,86岁以上年龄组为1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性别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存在差异(男性为75.00%,女性为63.3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体重、吸烟、高血压是影响中老年教师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该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且男性教师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年龄、体重、高血压、吸烟均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56.6%~80%。我们在临床应用脉络宁治疗脑梗塞,取得显著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58例脑梗塞均系我所1992~1994年收治观察室住所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5岁。治疗组30例,应用脉络宁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维脑路通治疗。二组平均年龄及性别比例均无显著差异。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中老年患者有急性起病的脑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结合本单位自1993-1999年分娩的68例早产 (孕周29 -37周间 )妇女情况 ,对其社会因素进行探讨。⒈环境因素⑴妊娠妇女的被动吸烟 :在调查中早产的妇女在妊娠期每日被动吸烟5支以上的占89.76% ,基本不接触吸烟环境的只占10.24%。表明非吸烟的孕妇由于暴露在吸烟环境而增加了危险性 ,它可以造成早产的机制主要是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引起的胎盘供血不足所致。⑵较突然和剧烈的外来刺激方面 :早产的妇女在本次妊娠中因生活琐事与家人发生争吵及夫妻感情不和分别占14.17 %和8.66% ,工作不顺及意外不幸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