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对印度来说可谓大国外交收获颇丰的一年。3月克林顿访印,不到半年瓦杰帕依总理就实现了回访。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了中国。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访印。6月印度与欧盟召开了印欧首脑会议。10月2日~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又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普京这次为期四天的印度之行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力量的平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态。特别是这次访问紧跟在瓦杰帕伊刚刚访美之后,就更加引起人们的种种议论。冷战后,印度冲出印苏的联盟格局,全面外交攻势凸显冷战时期,南亚地区的战略结构呈现以印度与苏联为一方,巴基斯坦与美国为男一方的“双打对抗”格局,印苏之间保持着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领域的特殊关系,印度军事装备的70%以上来自苏联。冷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最近连续“冒犯”美国。一是埃尔巴坎总理不顾美国的反对,于8月10—12日对伊朗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其间与伊朗签署了价值23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协议规定,将在伊朗大不里士至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之间修建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伊朗将从1999年开始通过该管道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直到2020年为止。此外,埃尔巴坎还建议召开由土耳其、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共同参加的四方会议,讨论四国交界地区的库尔德人问题。二是9月初美国为  相似文献   

3.
<正>3月21~2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赴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席了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第48次会议并访问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与尼泊尔四国。其间,王毅在3月25日对印度进行的工作访问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是自2020年中印边境西段发生冲突后,中国官员对印度的最高级别访问。中印关系出现回暖征兆。  相似文献   

4.
1986年12月27日苏军入侵阿富汗7周年,国际社会强烈呼吁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卡斯特罗在第三次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重新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 28日印度、巴基斯坦外交秘书昨今在伊斯兰堡举行会谈,讨论了签订禁止攻击彼此核设施条约问题。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结束对沙特阿拉伯的两天访问。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抵约旦进行两天工作访问。 29日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一行24日至今访问我国。 美  相似文献   

5.
2020年1月11~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东三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与阿曼进行了穿梭访问。联想到此前不久伊朗总统鲁哈尼访日、日本充当美伊之间"协调人"而频频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不难看出,安倍的中东外交走的是一条"平衡外交"之路:在美国与伊朗之间搞"平衡",既不触怒美国,也不得罪伊朗;既要照顾到伊朗面子,又要均衡顾及沙特等中东其他大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6,(4):8
正伊朗总统鲁哈尼访问欧洲据外媒报道,伊朗总统鲁哈尼1月25日至28日访问了意大利和法国,多名内阁部长和由120名商人组成的经贸团队随行。这是伊朗总统十多年来首次访欧,也是多国宣布解除对伊制裁后,伊朗领导人进行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旨在努力打开外交新局面。访意期间,鲁哈尼会晤了意大利总理伦齐和罗马教皇方济各。伊朗与意大利签署了12份总额达180亿美元的经贸合同,其中包括与意钢铁设备制造商达涅  相似文献   

7.
戴高乐政府最近活动频繁;邀请西德总理艾哈德访问巴黎;戴高乐亲自赴伦敦参加丘吉尔的葬仪;派出总理蓬皮杜和外长德姆维尔访问巴基斯坦和印度。戴高乐和艾哈德的联合声明声称,双方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决定“共同市场”六国之间最近举行各级会议讨论“政治合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殖民主义者正在积极地把伊朗变为它的军事基地和侵略前哨.自从今年四月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在美国指使之下缔结了军事联盟起,美国所最关心的是消除土耳其和巴基斯坦之间地理上的“空间”.今年五六月间,土耳其总理曼德列斯访问华  相似文献   

9.
林一鸣 《世界知识》2023,(11):36-37
5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会在印度果阿邦举行。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2017年正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后,印度首次作为轮值主席国举行这一会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也是巴基斯坦外长12年来首次访问印度。一些国际舆论期待此访成为印巴关系的“破冰之旅”,但由于内外环境限制,印巴关系的“冻结”状态恐怕还将延续。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印度、巴基斯坦成为正式成员国。这是上合组织首次扩员,无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将使上合组织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上合组织自2001年正式宣布成立后,通过吸收观察员国与对话伙伴国,实现了自身影响力的不断扩大。2004年蒙古国被吸收为观察员国,2005年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成为观察员国,2009年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成为对话伙伴国,2012年阿富汗成为观察员国、土耳其为对话伙伴国。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印度外交国务部长、印度前陆军参谋长辛格对朝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并与朝鲜外相李勇浩举行了会谈。这是印度部长级官员近20年来首次访问朝鲜。这次访问的时间点非常特殊,选在了金正恩与文在寅会晤之后,金正恩与特朗普峰会之前。7月,韩国总统文在寅对印度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气输入的“两条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先后有印度、沙特、缅甸、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政府官员或国家领导人访华,能源问题正是他们来访的焦点所在,甚至有人将穆沙拉夫总统和普京总统对中国的访问称为“能源之旅”。大体上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有两条线,北线:俄罗斯、中亚—中国;南线:中东—南亚(—东南亚)—中国。目前看来,北线的方案相对成熟些,牵涉国家较少,各方利益相对好协调,风险较小;南线情况则较为复杂:虽然有关运输线路的构想不少,但有关方面的矛盾和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有些地带的地质特征也不利于油管的铺设。所以,无论从安全角度还…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能源,印度外交越来越向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倾斜,全力发展与有可能成为其能源供应地或能源通道国家的关系,并着力构建周边油气供应网络。  相似文献   

14.
正6月3日,伊朗能源部长阿尔德卡尼安率团访问巴格达,伊拉克宣布,两国签署了为期两年的电力进口合同,将此前从伊朗进口电力的协议延长至2021年。伊朗表示,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伊朗和叙利亚的电网将通过伊拉克进行连接。这一消息引发了多种疑问:首先,两伊为何选择此时签署能源合作协议?5月初伊拉克卡迪米政府刚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与中东的能源外交,并把维护能源安全视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经四年的谈判,日本与伊朗就阿扎德甘开采问题签署了合同,这表明长期以来日本在中东地区推行的能源外交政策有了更大的突破,但是,随着伊朗核问题的紧张,这样的能源外交对日本来说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019年,整个亚洲的地缘政治态势似乎都在加速重构,对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的稳定和总体外交布局产生着影响。西南方向,印度8月初单方面改变印控克什米尔的现状,导致印巴关系陷入近年低点。巴基斯坦一开始采取了克制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印度拒绝任何谈判,巴基斯坦下一步的回应显然将更加强硬,甚至不排除未来发生小规模冲突。中国无法置身事外,一方面是印度的做法已伤害到中国的主权利益,另一方面印巴争议本身也需要有国家站出来主持公道。因此,中国申请联合国安理会就印巴之间围绕克什米尔所产生的争议召开会议。虽然只是个闭门会议,但已经引起  相似文献   

17.
伊朗核危机爆发前,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伊朗在世界政治中和近现代外交史上的特殊地位。如今,关于伊朗核危机的报道充斥媒体,公众对伊朗外交的兴趣急剧升温。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外交舞台上的惊人之举增加了外界对伊朗外交谋略的神秘感。实际上,伊朗上个世纪接二连三地同世界强权进行外交博弈,屡创佳绩,其外交谋略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27~4月1日,巴基斯坦国家物理中心(NCP)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了第12届地区数学物理会议,本书是这届会议的论文汇集。该会议起始于1986年,由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三国物理学家共同发起举办,主要由上述三国学者参加,以后逐渐扩大到中亚独联体国家及印度、孟加拉等国,旨在交流有关成果,探讨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20年印度穆斯林迁徙运动是在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背景下,印度穆斯林反殖民斗争哈里发运动和阿富汗对英外交策略双重作用的结果。该运动给印度穆斯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它作为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并未给印度社会带来大的动乱,且促进了印度和阿富汗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此外,该运动使印度穆斯林的文化认同和地域认同之间产生直接的思想联系,为之后巴基斯坦的建国运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薛力 《世界知识》2014,(22):45-47
<正>近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了中国媒体的较多关注。比如,一些媒体认为:印度总理莫迪9月初对日本的访问,是在呼应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旨在"遏制与牵制"中国;越南总理阮晋勇10月底访问印度,是为了在印度洋上支持印度,并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而寻找支持力量;即便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9月中旬访问欧洲四国,媒体也突出其欲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支持的一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看待周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