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多齿围沙蚕的繁殖及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厦门杏林海区的多齿围沙蚕进行人工繁殖和人工培养。结果表明:多齿围沙蚕产卵量一般为2000 ̄3000粒左右;  相似文献   

2.
通过十次取样调查,对江苏启东市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种植区潮间带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itensis)生物量及其分布区域进行了研究,在详细调查了该市双齿围沙蚕1983—1990年以来出口量、采集量及采集方法之后,结合双齿围沙蚕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大米草种植区双齿围沙蚕生物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1978年江苏省在沿海许多区段潮间带大规模扩种了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C.E.Hubbard),大米草种植区域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大量增加,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生物资源,每年都有相当数量活沙蚕出口。根据1987年11月到1989年5月在启东大米草种植区潮间带十次采样资料分析,双齿围沙蚕的最高生物量出现在5月中潮带Ⅱ区1层区域,达175.16g·m~(-2),3—5月生物量增长迅速,6—8月多数个体随潮水入海繁殖,生物量骤减。双齿围沙蚕主要生活在0—20cm 深的土壤上层,多缠绕在大米草地下组织的周围。  相似文献   

4.
采用浓硝酸微波消解双齿围沙蚕和日本刺沙蚕样品,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两种沙蚕中镉、铬、铜、铅和砷等重金属含量。该法的相对标准偏差20%,加标回收在85.0%~97.9%,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沙蚕对镉、铬、铜、铅和砷等重金属均具有蓄积作用,双齿围沙蚕较日本刺沙蚕蓄积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双齿围沙蚕摄食自然沉积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肠道内含物的分析方法,测定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摄食沉积物时的颗粒选择性和摄食效率.结果显示,双齿围沙蚕摄食时偏向于摄食较小粒径的颗粒,该结论符合底栖动物最佳觅食模型;双齿围沙蚕饱食沉积物所需时间较其他多毛类短,2.5 h左右,摄食周期大约7h.单位体重摄食率(以干重计)为(0.469±0.196)g/(g·d),比报道的其他多毛类摄食率低.与同类研究相比,文中还对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若干生态因子对双齿围沙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齿围沙蚕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围沙蚕属。其个体肥大,是优良钓饵及海水鱼、虾、蟹类的饵料,经济价值高,出口量大,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点产品之一。国外早已开展大面积养殖。我国近几年来也开始了养殖,但其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还未过关。双齿围沙蚕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虽有一些报导,但生态因子对其变态、受精、孵化、幼体发育和成体发育尚未见较系统的报道。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为该种的人工育苗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沙蚕亲体采自浙江慈溪市龙山镇沙蚕养殖场,经人工培育至异沙蚕…  相似文献   

7.
为扩大沙蚕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根据双齿围沙蚕饱和湿土养殖的要求,对研发的自动喷淋水与投饵一体机智能养殖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采用PLC控制、触摸屏、组态监控等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以专业化智能养殖操作系统为支撑、电动喂养车为载体的智能沙蚕养殖机。  相似文献   

8.
经对双齿围沙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体积调节能力研究,发现在盐度为107mmolCl·dm~(-3)以上的海水中,其调节能力较强,否则其调节能力显著下降。当环境中缺乏Ca~(2+)时,沙蚕的体积调节能力必然丧失。  相似文献   

9.
双齿围沙蚕的雌性生殖腺比较特殊,始终没有上皮组织或结缔组织的膜包被,即不呈现一般生殖腺的具体形状。其生殖腺几乎分布于每一体节的体腔内成簇的生殖细胞团,卵原细胞团经增殖后发育到卵母细胞就散开,继续发育直至成熟。根据卵细胞形态特征,我们将卵细胞在体腔内的发育划分为卵原细胞期(第Ⅰ时相),无卵黄期(第Ⅱ时相)、卵黄形成期(第Ⅲ时期)和胶膜形成期(第Ⅳ时相)等四期。相应地根据各时相卵子的数量组成不同,把性腺发育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和生殖期四个阶段。双齿围沙蚕周年都存在生殖细胞,并且周年中各时相卵细胞数量组成有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结果:双齿围沙蚕的繁殖期应在4—9月份,盛期应为5—6月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舟山蚂蚁岛长沙塘双齿围沙蚕的生境、分布数量、食性和繁殖习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塘滩涂平坦,潮水涨退缓慢,年平均水温为15.6℃,盐度为20—30%,中潮区上部底质为细软泥沙,有机质含量平均4.14%,硅藻繁生,平均一平方米沙蚕密度为112条,生物量261克。该生境最适于沙蚕生活,高潮区数量较少,中潮区下部基本无分布。沙蚕的食物为有机质和泥沙,硅藻,极少量浮游甲壳类。繁殖期为4—9月,产卵高峰期为5—6月。产卵时水温为20.2℃,产卵后10—20多小时死亡。最后,还提出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报道了天津塘沽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生物种类在水平格局上明显的成群分布.垂直格局中,甲壳类和织纹螺占据了表层空间;表层至15 cm范围栖息着双壳类、腕足类和巢沙蚕等;更深范围是四角蛤蜊为主的双壳类以及长吻沙蚕为主的多毛类.由此及群落结构变得单一的现状,从空间生态位的角度进行了生物修复的一些探讨,列举了青蛤、毛蚶、双齿围沙蚕等一些适宜移植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多毛纲环节动物是形态学分类鉴定极为困难的一类海洋生物。本研究旨在构建浙江沿海常见多毛类的DNA条形码数据库。2015年1-10月期间,针对多毛类环节动物在浙江沿海潮间带进行了多次定性采样,并对样本进行了形态学鉴定以及线粒体COⅠDNA序列分析。从形态学上共鉴定了8个多毛类物种,隶属于4个科,即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威氏围沙蚕P.wilsoni、独齿围沙蚕P.cultrifera、杂色伪沙蚕Pseudonereis variegata、双管阔沙蚕Platynereis bicanaliculata、短毛海鳞虫Halosydna brevisetosa、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四索沙蚕Lumbrineris tetraura。共得到长度为680~930 bp的13条DNA序列,其中2条属于P.wilsoni、2条属于M.sanguinea的片段,这两个物种的序列还未在BOLD中收录;1条H.brevisetosa的COⅠ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上的同名序列差异较大。计算得到样本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2.8%,科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3.9%,科内种间距离远远大于种内距离;从而印证了COⅠ可作为多毛类动物分类的条形码。此外,本研究还设计了一对多毛类动物COⅠ片段的特异性引物,而且适用于扩增A+T含量较高的多毛类物种。  相似文献   

13.
于辽宁省盘山县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及其所属的鑫龙湾水产养殖公司开展了海洋钓饵双齿围沙蚕人工繁育、养殖的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开发,人工育苗水体120m3,中间育成面积390m2。试验结果表明:沙蚕受精卵孵化率平均为73%,幼体成活率达62.5%;5刚节总出苗量1.7亿尾;5刚节至30刚节幼体成活率为43%,建立了面积为66.7hm2(1000亩)的沙蚕资源恢复示范区。调查表明,示范区沙蚕年产量变动于363kg/hm2(24.2kg/亩)--1554kg/hm2(103.6kg/亩),平均为660kg/hm2(44kg/亩),采用低温冷藏和泡沫塑料箱包装能够有效保证钓饵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体积调节的稳态参数——渗透压、氯离子浓度、水含量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盐度下,体液渗透压高于环境,在高盐度下基本与环境等渗;体中氯含量曲线与渗透压曲线相似,说明渗透压与盐度紧密相关;盐度越低,体內水含量越高,三者是相互关连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海水围压条件下截齿在切削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SMS)过程中的破碎机理,考虑海底块状硫化物高孔隙率、非线性的特点,选择Holmquist-Johnson-Cook(HJC)材料本构模型,基于Lagrangian有限单元法,利用LS-DYNA仿真软件建立截齿切削破碎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的仿真模型,模拟无海水围压下和高海水围压下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的切削破碎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海水围压作用下,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的强度明显提高,断裂模式主要是脆性失效向塑性失效转变;海水黏着力和高围压作用使得切屑更难从矿体基岩剥离,截齿受到的阻力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6.
正行业领域:生物医药-生物专利信息:非专利技术成熟度:可以量产技术推广方式:正在技术推广联系人:吴桂芳联系方式:18367691165成果内容简介:该成果公开了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底为沙或沙质的养殖池塘,每亩池塘的池底放养有密度为1.0-2.0公斤双齿围沙蚕,养殖网箱上外挂有菊花江蓠,池塘内相邻两箱的间距为1-2m,每平米水面上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1.0-2.0公斤,鱼苗放养前用淡水浸泡5-10分钟,养殖网箱内每立方米水  相似文献   

17.
珠江广州河段环节动物多毛类污染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珠江广州河段四种多毛类中,多鳃齿吻沙蚕的出现率最高,达63.5%.寡鳃蹄毛虫的最高密度达8,320个/米~2,居其他种类之首.2) 多毛类的理论多样性最大者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3) 在排污处多毛类往往绝迹,仅出现寡毛类.通过"τ"值计算,此两者不存在相关关系.4) 氨氮污染可能响影多毛类的种类及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沙蚕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的环节动物,在我国沿海均有广泛分布。研究发现,从沙蚕体内分离纯化获得的活性物质沙蚕毒素和沙蚕蛋白酶均表现出很好的药理活性。本文就沙蚕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开发利用沙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的数量变化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获得多毛类25种,隶属15科23属,多毛类优势种为羽须鳃沙蚕(Dendronereis pinnaticirrus)、腺带刺沙蚕(Neanthes glandicincta)、尖刺缨虫(Potamilla acuminata)、独毛虫(Thar yx sp.)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和大小头(Capitella capitata),A断面多毛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为每年4月(春季)最高,10月(秋季)最低,RB断面的多毛类从1996年7月起,以及ET断面的多毛类从1997年7月至1998年4月,均处于密度和低生物量状态,根据不同时间内多毛类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比较,判断了多毛类栖息环境受扰动状况,A和ET断面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RB断面1996年7月至1998年10月均受到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求高海水围压条件下端盘截齿切削海底块状硫化物(SMS)的载荷特性,研究不同切向安装角、轴向倾斜角和二次旋转角对截齿载荷的影响。基于ABAQUS平台,采用用户定义子程序方法,编制考虑损伤软化和压力强化的块状硫化物矿体本构模型,利用自定义的本构模型建立单个单元的三轴压缩仿真实验对模型可行性进行论证。基于自定义本构模型模拟不同安装参数下端盘截齿旋转切削SMS矿体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围压和端盘截齿安装参数对截齿所受三向阻力和波动系数均有较大影响;随着围压增加,截齿所受到三向阻力增大,载荷波动减小;当圆周切向安装角为45°,轴向倾斜角为10°,二次旋转角为5°时,截齿载荷波动较小,单侧截割效率较高。本研究可为端盘截齿结构改良和安装参数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