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Te(Ⅳ)-Pb(Ⅱ)-Cu(Ⅱ)-As(Ⅲ)-H2O和Te(Ⅳ)-MeS-H2O系热力学分析,得到溶液中Te(Ⅳ),Pb(Ⅱ),Cu(Ⅱ)和As(Ⅲ)离子总浓度与溶液pH值、温度以及溶液中S2-浓度的关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硫化物沉淀法可以深度净化Na2TeO3溶液,去除其中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及砷离子,确定理论上去除Na2TeO3溶液中Pb(Ⅱ),Cu(Ⅱ)和As(Ⅲ)离子的最佳pH值为11左右。采用硫化物沉淀法对Na2TeO3溶液中Pb(Ⅱ),Cu(Ⅱ)和As(Ⅲ)离子的净化实验验证了热力学分析的正确性,通过实验使粗TeO2中的Pb,Cu和As杂质的质量分数由0.273 0%,0.165 9%和0.280 0%分别降低到3.24×10-4%,1.00×10-4%和1.30×10-3%,但S2-浓度过量对As的去除不利。实验确定硫化沉淀法去除杂质离子的最佳条件是:pH=11,温度为373 K,反应时间为50 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Cu(II)单核配合物Cu(II)(im)4*2ClO4(C12H16N8O8Cl2Cu)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参数为Mr=534.78,单斜晶系,a=0.835(3), b=1.664(6), c=0.818(3) nm, β=110.70(6)o, V=1.063(7) nm3, Dc=1.670 Mg/m3, Z=2, F(000)=542, μ=1.336 mm-1, 空间群为P2(1)/c. 利用Gaussian 94量子化学程序包,在B3LYP/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配合物进行了从头计算. 由其分子轨道能量、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的贡献可以预见,Cu(II)(im)4*ClO4能与超氧自由基反应,与活性测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Na+在碱激发矿渣基地聚物中的移动与分布,以矿渣为前驱体原材料,以液体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在实验设计条件下[n(Si O2)/n(Na2O)=1. 8,n(Na2O)/n(Al2O3)=1. 1],通过调节水掺量制备n(H2O)/n(Na2O)分别为18. 52、21. 03、24. 95的矿渣基地聚物。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测试仪、孔隙率测试及浸出试验等表征手段,对比了不同n(H2O)/n(Na2O)的矿渣基地聚物的性能、结构及其钠含量分布。研究结果显示,n(H2O)/n(Na2O)改变影响碱激发矿渣基地聚物的孔结构,孔径随n(H2O)/n(Na2O)的增大有细化的趋势,而孔隙率则随之增加; Na+随水分在孔隙网络中移动,导致地聚物不同高度位置的钠含量和碱浸出率存在差异,n(H2O)/n(Na2O)的增大使地聚物的钠含量分布曲线变陡,Na+的迁移趋势更明显;地聚物顶部附近的钠含量和碱浸出率最大,意味着其在理论上具有更强的泛碱趋向,间接说明Na+的移动影响碱激发矿渣基地聚物的泛碱行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对照土壤和铬污染土壤的模拟酸雨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Cr、Zn、Cu的释放特征,比较了对照土壤与铬污染土壤重金属释放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模拟酸雨pH值越低,3种重金属的释放量越大;两种土壤中3种重金属对酸雨的敏感性差异为Cr >Zn> Cu,对照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为Cu> Zn,铬污染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为Zn(≥)Cr>Cu,说明金属Cr对土壤中Cu、Zn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土壤中Cu与Zn的累积释放量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在铬污染土壤中Cu与Cr的累积释放量之间呈现显著指数关系;在pH4、pH5的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中释放的Cr年平均浓度分别超标127、104倍,酸雨加速了铬污染土壤中Cr的释放,从而增加了环境中Cr对人类直接或潜在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以铜锈环棱螺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Zn2+复合污染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腺SOD和CA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Cu2+(1.0 mg·L-1)或Zn2+(2.0 mg·L-1)不会引起铜锈环棱螺死亡,但大多数Cu2+、Zn2+复合污染会引起铜锈环棱螺死亡.单一Cu2+(0.1 mg·L-1)或Zn2+(1.0 mg·L-1)处理时,铜锈环棱螺SOD和CAT酶活性均出现先增后降现象,而且绝大部分酶活性大于对照组.0.1 mg·L-1Cu2+与2 mg·L-1Zn2+复合污染时,铜锈环棱螺CAT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或P0.001).所有0.1 mg·L-1Cu2+与2 mg·L-1Zn2+复合污染组铜锈环棱螺SOD酶活性却都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所有1.0 mg·L-1Zn2+与不同浓度Cu2+复合污染组铜锈环棱螺的SOD和CAT酶活性均比单一Zn2+处理组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酸雨腐蚀对大理岩单轴压缩特性的影响.将大理岩岩样浸泡在封闭的模拟酸雨溶液中,在浸泡时间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改变酸雨溶液的pH;在pH相同的条件下,改变酸雨溶液的温度.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酸雨溶液电导率、反应后浸泡溶液的钙离子浓度,分析pH和温度变化对大理岩与酸雨溶液之间化学反应的影响.将浸泡后的大理岩岩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模拟酸雨对大理岩单轴抗压强度和破坏方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酸雨溶液中浸泡后,大理岩破坏时的脆性程度减弱;室温时,随着浸泡溶液的pH降低,大理岩和酸雨溶液反应更加充分,大理岩单轴抗压强度降低;但当温度为80℃时,大理岩单轴抗压强度随着pH的降低反而明显增大;随着酸雨溶液温度的增加,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达到稳定的时间缩短,短期内单轴抗压强度比室温时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Na/金属氯化物电池(ZEBRA)由于使用了氯铝酸钠(Na Al Cl4)作为阴极电解质(熔点157℃),往往在较高温度(270~350℃)下才能运行。本文通过把三氟甲磺酸钠(Na CF3SO3)溶于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SI)离子液体中,配制0.2 mol/L的Na CF3SO3离子液体电解质。使用循环伏安法、热分析法分别测试离子液体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热稳定性。最后,以Na Cl包覆的泡沫铜作为电池正极,用玻璃封接的方法组装平板化的试验用Na/CuCl_2电池,并测试电池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离子液体电解质来替代传统的NaAlCl_4电解质有着很高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组装的平板Na/CuCl_2电池可在175℃条件下稳定运行,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pH9.5 的Na2CO3-NaHCO3介质中,亚硫酸盐对Cu2 催化的Luminol-H2O2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对影响化学发光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亚硫酸盐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3×10-9mol/L.亚硫酸盐的浓度在1.0×10-6-8.0×10-9mol/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增强值(Δ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1.0×10-7mol/L亚硫酸盐溶液平行测定11次,RSD为2.7%.该方法用Na2CO3作为吸收液成功地测定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化学极化和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Zr55Al10Ni5Cu30及(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及相应的晶态合金在0.50mol·L-1Na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Zr55Al10Ni5Cu30及(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及相应的晶态合金在0.50mol·L-1Na2SO4溶液中均出现了钝化现象,其中(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出现了二次钝化现象.Zr55Al10Ni5Cu30及(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均小于相应的晶态合金,向非晶合金Zr55Al10Ni5Cu30及相应的晶态合金中添加稀土Ce元素后,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腐蚀速度降低,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提高.四种合金的EIS图均呈单容抗弧特征,Zr55Al10Ni5Cu30及(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的电荷传递电阻均较相应成分的晶态合金大.两种非晶合金在0.50mol·L-1Na2SO4溶液中比晶态合金有较好的抗蚀性能,在四种合金中,添加Ce元素的(Zr55Al10Ni5Cu30)0.97Ce0.03非晶合金具有最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盐酸羟胺的作用和pH5.0的溶液中,Cu(I)与二溴氯-偶氯膦形成1:2的篮色配合物,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为3.02×10^4L.mol^-1.cm^-1。当溶液中存在氟化铵掩蔽剂时,大多数其它金属离子不发生干扰Cu(I)的显色反应。本方法可用于纯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微量铜的分析测定,结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模拟酸雨试验研究了酸雨的PH值及温度对新型铸造铝合金进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试验中,随着腐蚀液PH值的降低、温度的升高试样的腐蚀速率增加,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试样的腐蚀速率降低。含Cr铝合金有较好的耐酸雨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成水溶性氨基二硫代甲酸型螯合树脂(DTCR),评价其对模拟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物进行表征,利用模拟含铜废水考察自合成物(DTCR)的除铜能力。配制不同浓度的游离态Cu2+与络合Cu2+(EDTA、NH3)的模拟废水,控制其pH值、DTCR的加入量以及絮凝剂(FeCl3)加入量,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取上层清液,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残余Cu2+的含量。结果在反应时间为20min,DTCR捕集剂加入量为48~73.2mg/L,FeCl3(浓度为0.9mg/L)加入量为5~7mL,pH值为3~6时,废水中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6%以上,经过处理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结论该方法优于传统处理方法,可以在弱酸性介质中除铜,不必事先进行破络等预处理,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型Schiff碱的合成及对铜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Schiff碱缓蚀剂:1,5-二甲基-2-苯基-4-(4-羟基苯亚甲胺)-3-吡唑啉酮(MBAP).采用UV-vis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极化曲线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缓蚀剂MBAP-乙醇溶液在0.5mol/L NaCl溶液中对紫铜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蚀剂-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缓蚀剂对紫铜的缓蚀效率增大.当加入0.5mol/L NaCl溶液中的缓蚀剂-乙醇溶液浓度为2.0mmol/L时,缓蚀效率达到最大值.MBAP通过化学和物理吸附两种形式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膜,起到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动电位扫描、循环极化、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3,5-二(2-吡啶基)-1,2,4-三唑(HBPT)在0.5 mol/L H2SO4介质中对铜的缓蚀性能.极化曲线研究表明3,5-二(2-吡啶基)-1,2,4-三唑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对铜的阳极反应起抑制作用,对铜的阴极反应起促进作用,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循环伏安研究显示3,5-二(2-吡啶基)-1,2,4-三唑可能在电极表面产生吸附或与一价铜发生作用,从而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对铜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TritonX-100存在的水溶液中铜(Ⅱ)-1,10-菲咯啉-赤藓红体系的荧光猝灭反应.铜与1,10-菲咯啉(Phen)和赤藓红(TIF)反应形成组成为[Cu(Phen)_2](TIF)的离子缔合络合物并引起赤藓红的荧光猝灭,此反应具有高的灵敏度,其检测限为3.6μg·L~(-1)铜.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其它离子的影响.在用二苯硫腙-CCI_4分离和预富集后,方法可用于水和土壤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在培养箱中暗培养大豆,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大豆(soybean)的发芽率、根长、根的鲜重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及根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大豆种子伤害症状越明显。当pH≥3时,模拟酸雨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当pH〈3时,则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模拟酸雨淋洗下,土壤淋滤液的 pH 值、Ca~(2 )Mg~(2 )、K~ 、N_2~ 和盐基离子总量的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为利用土壤淋滤液评价和预测酸雨对土壤的各种影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铜阳极在纯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钝化行为。实验发现,在电极上生成不溶Cu_2O及CuO,使电极发生钝化。论文还详细讨论了生成Cu_2O钝化膜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Na2S溶液为沉积液,在一定的温度、pH值、电压和时间下,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铜衬底上生长出一层质地均匀的蓝色Cu:s薄膜.通过XRD及SEM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及表面与截面形貌进行表征,对G/Cu2S/Cu/Ag结构进行直流I-V及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测试.结果表明Ag/Cu2S/Cu/Ag结构的Ag/Cu2s结点处存在明显的EPIR效应,而且相对于单个Ag/cu2s结点而言,Ag/cu2S双结点具有更大的结点电阻且EPIR效应更明显.另外,Ag/Cu2S/Cu/Ag结构的EPIR效应还与测量的脉冲参数和测量温度有关.对于本样品而言,最佳测量温度为室温,脉冲宽度t0为0.00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