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是基于数据点间消息传递的算法,主要通过数据间的相似度实现聚类.与传统的聚类方法相比,AP聚类无需事先给定聚类数目就可实现聚类,因此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然而在处理高维复杂数据集时存在随着聚类效率提升而准确度不高的问题.为改善AP聚类算法的效率和精度,提出基于类内和类间距离的粗粒度并行AP聚类算法——IOCAP.首先引入粒度思想将初始数据集划分成多个子集;其次对各子集结合类内和类间距离进行相似度矩阵的改进计算,最后基于MapReduce模型实现改进后的并行AP聚类.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IOCAP算法在大数据集上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在保持AP聚类效果的同时有效地提升算法精度.  相似文献   

2.
稀疏子空间聚类是处理高维数据聚类的有效途径,而相似度矩阵的构造是稀疏子空间聚类的关键一步。文章引入子空间追踪算法来构造相似度矩阵,并由此给出了保证特征选择和特征再选择的充分条件。数值实验表明,子空间追踪算法所选择的原子相比经典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其选择的原子更具代表性,精确特征选择率更高,聚类误差也得到了保留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3.
为提取电力负荷数据的有效信息,改善传统聚类方法在电力负荷数据中相似度衡量方式单一及聚类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欧式形态距离的负荷曲线近邻传播(AP)聚类方法。使用五分位法将用电负荷曲线重表达为曲线形态变化特征序列,使用改进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衡量不同特征序列之间的模式匹配度,以此作为曲线之间的差异度;构造一种兼顾曲线整体分布特征和曲线形态变化特征的双尺度相似性度量方法,使用熵权法对两种特征进行自适应配比;将所提相似度衡量方法应用到AP聚类方法中,改进相似度矩阵计算方法,对用户典型日用电负荷曲线进行聚类。在标准合成时间序列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欧式形态距离度量方法能够有效区分负荷曲线的变化特征;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聚类质量和稳健性,相比其他相似度量方法,调整兰德系数提高了9.0%~43.8%,DB指标与标准集相差0.014 3,在电力实测数据集上能对用户进行合理划分。  相似文献   

4.
谱聚类算法建立在谱图划分理论基础上,与传统的聚类算法相比,它具有能在任意形状的样本空间上聚类且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的优点。然而,谱聚类算法涉及如何选取合适的尺度参数σ构造相似度矩阵的问题。并且,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聚类的过程需要较大的时间和内存开销。研究从构造相似度矩阵入手,以传统NJW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K近邻的自适应谱聚类快速算法FA-SC。该算法能自动确定尺度参数σ;同时,对输入数据集分块处理,并用基于K近邻的稀疏相似度矩阵保存样本信息,减少计算的内存开销,提高了运行速度。通过实验,与传统谱聚类算法比较,FA-SC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能够取得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5.
AP算法是Fey BJ.等人提出的一种聚类算法.与传统的K均值聚类算法相比,AP算法不需要选择初始的聚类中心点,因此,聚类结果更客观.但AP算法中相似度矩阵对角线上的偏向值需要人为设定,而这个值会影响到聚类数目;另外,当AP算法发生震荡时,算法无法自动退出震荡.为解决AP算法中的振荡问题及相似度矩阵对角线上元素值的确定问题,王开军等人提出了自适应AP算法,逐步改变偏向值p,得到不同的聚类结果,再根据聚类结果的Silhouette指标,找出最好的Silhouette指标对应的偏向值及聚类结果.当震荡发生时,逐步增加阻尼因子?值,直到算法退出震荡.使用MATLAB实现了自适应AP算法和Silhouette评价指标,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谱聚类算法在构造相似矩阵时对尺度参数敏感以及对多尺度数据集聚类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密度敏感的改进自适应谱聚类算法.首先利用密度差来调整簇类样本点之间的相似度构造新的相似矩阵函数,然后利用新的相似矩阵构造拉氏矩阵,选取拉氏矩阵的前k个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组成新的向量空间,新的向量空间中的点与原始数据一一对应,最后引入K-means聚类算法对数据点进行聚类.该算法在降低对尺度参数敏感性的同时又改善了对多尺度数据集的处理.通过在人工数据集以及UCI数据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优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邻传播算法(AP)不需要事先指定聚类数目,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能够自动识别聚类中心及聚类数目。在同一批数据集上,AP算法聚类结果稳定,鲁棒性好。除此之外,AP聚类算法可以采用多种距离度量方式,聚类结果精确。针对近邻传播算法(AP)不能对异构数据进行聚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张量距离的高阶AP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张量表示异构数据对象,然后将张量距离引入AP聚类算法,用来度量异构数据对象在张量空间的相似度。张量距离的引入,不但能够度量异构数据对象在数值上的差异,同时能够度量异构数据对象在高阶空间中位置的差异性,有效的捕捉异构数据对象的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示,提出的高阶AP算法能够有效的对异构数据对象进行聚类。  相似文献   

8.
动态迭代聚类算法分析基因序列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技术在知识发现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K—均值算法是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算法,但K—均值算法必须预先选择类的数目作为先验值,即研究者需要确定数据空间内有意义类的数目.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聚类算法—动态迭代聚类算法,动态选取K个边缘相似度的数据对象作为最初的初始聚类点,并根据类内或类间的相似度离差程度不断地精练(合并或分割)初始类群.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聚类质量,使聚类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谱聚类是一种基于图谱划分理论的聚类算法,本质上是将聚类问题转化为图的最优划分问题;量子聚类可以充分挖掘数据样本的内在信息,是一种基于划分的无监督聚类算法.为了充分发挥谱聚类算法和量子聚类算法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形距离核的谱聚类和量子聚类融合算法(MFD-NJW-QC).首先,计算数据集的流形距离核矩阵,构造相应的拉普拉斯矩阵;其次,根据拉普拉斯矩阵的若干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造新数据集,并使用量子聚类算法对新构造的数据集进行聚类,从而得到原始数据的类标签;最后,基于7个人工数据集和5个UCI数据集验证MFD-NJW-QC算法的聚类性能.结果显示,MFD-NJW-QC算法能够明显提高聚类性能,尤其对于具有流形结构,且类簇大小不平衡、密度分布不均匀的数据集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半监督仿射传播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运用半监督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处理高维数据时聚类精度低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半监督仿射传播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LLE算法将高维输入数据集映射到低维空间得到低维数据集,计算低维数据集的相似度矩阵,再用半监督算法调整相似度矩阵,最后用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对低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半监督仿射传播聚类算法相比,在处理高维数据时聚类效果更好,精度更高,迭代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