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理论研究CO(A^1∏,v=3)和Ne碰撞体系由于∏态A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现象的微分干涉角的影响因素,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对微分干涉角进行了推导,利用得出的公式,研究了微分干涉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CO(A′∏,v=3)和He碰撞体系由于∏态Λ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现象的微分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向异性相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对微分干涉角进行了推导,利用得出的公式,研究了微分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CO(A′П,v=3)和He碰撞体系由于П态∧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现象的微分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向异性相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对微分干涉角进行了推导,利用得出的公式,研究了微分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理论模型基于一级含时波恩近似,考虑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原子与^1П态双原子分子体系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的微分干涉角。  相似文献   

5.
为了理论研究在COA^1∏(v=0)-e^3∑^-(v=1)体系和He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与碰撞参数的关系,考虑一级波恩近似,长程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在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态)体系,计算了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不同碰撞参数下的干涉角,得到了和实验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分子碰撞转动传能中干涉通道间量子干涉效应的本质,采用量子力学的一级波恩近似、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建立了单三重混合态Na2分子与Na(3s)的碰撞传能的干涉相位角的理论模型,得到了计算干涉相位角的方法.研究得到:影响干涉相位角的实验条件,干涉角和碰撞速度和碰撞参数的关系.此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指导利用分子束进行此类实验,从而更清晰地理解量子干涉内部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量子非弹性散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1Ⅱ态双原子分子-单原子碰撞诱导转动传能的理论模型,并应用到COA1>Ⅱ(v=3)与He、Ne和Ar碰撞体系中,计算了体系由于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的微分干涉角,得到了微分干涉角随实验参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理论模型基于一级含时波恩近似,考虑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原子与1∏态双原子分子体系的积分干涉角.  相似文献   

9.
理论模型基于一级含时波恩近似,考虑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原子与1态双原子分子体系的积分干涉角.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连续激光激发钠原子,在钠原子D1谱线的激发谱中发现了两个凹, 研究了相干驱动场激励下的三级级系统激发谱并进行计算和分析,给出了激发谱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实验与理论分析表明,激发谱中的凹陷与量子干涉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原子分子碰撞过程中转动传能的相关信息,本文对转动传能量子干涉效应模型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分子的电子态传能研究中,Gelbart和Freed的‘gate-way’模型完全没有考虑两个跃迁通道之间的量子干涉效应.而Alexander的模型,则认为两个跃迁通道之间的干涉是完全干涉.本文利用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和波恩近似给出了包含干涉相位角的传能截面表达式,建立了新的量子干涉模型并讨论了各量子干涉效应理论模型的成立条件.  相似文献   

12.
考虑各种碰撞过程对氦原子单电离三重微分截面的影响,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和共面等能几何条件下,电子碰撞He(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同时给出了直接碰撞过程、交换碰撞过程以及干涉效应对三重微分截面的贡献.结果表明,三种碰撞过程对He(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模拟了两条平行碳原子链通过硫原子连接在一对半无限大的金电极(111)面之间组成的双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原子链间距比较小时,原子链之间的距离是决定双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关键因素。随着原子链的间距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硫原子在金电极上的洞位占据类型在整个双分子结系统的电子输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