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物法与化学生物法除磷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配制水样进行生物法与化学生物法除磷比较实验。生物法采用SBR工艺,化学生物法采用在SBR系统中添加Ca^2 的方法。实验表明,化学生物法除磷效果优于生物法,尤其适用于处理PO4^3-较高的废水。  相似文献   

2.
用人工配制水样进行生物法与化学生物法除磷比较实验。生物法采用SBR工艺,化学生物法采用在SBR系统中添加Ca^2+的方法。实验表明,化学生物法除磷效果优于生物法,尤其适用于处理PO4^3-较高的废水  相似文献   

3.
张金花 《科技信息》2013,(16):471-471
为使出水含磷量达到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厂通常在生物除磷的基础上,采用化学除磷,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除磷原理,化学除磷工艺,以及化学除磷相关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对污水生物法脱氮除磷机理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评述了近年来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污水除磷技术研究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晓娟  肖举强 《甘肃科技》2004,20(3):102-103
本文阐述了污水除磷的最新研究动态 ,重点介绍了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吸附法除磷机理和研究现状 ,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探讨了今后生活污水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碳源不足、聚磷菌与反硝化菌对碳源存在竞争、泥龄矛盾难以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双污泥反硝化聚磷-诱导结晶磷回收新工艺.该工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效率,还可实现磷资源的有效回收.针对该新型工艺,以厌氧释磷的富磷上清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试验优选结晶柱在生物系统中的位置,并考察结晶柱中钙盐投加量对化学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优化结晶过程p H的角度考虑,诱导结晶化学除磷系统宜放置于厌氧沉淀池后;钙盐投加量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增加磷回收率,但在增加沉淀过程后,增加钙离子投加量可明显提高化学除磷量;粗糙的晶种表面更容易聚集钙磷结晶物,无定形钙磷化合物可能为结晶产物的主要前驱物.  相似文献   

7.
污水除磷机理及常用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霜菊 《科技资讯》2010,(19):157-159
在阐述城市污水除磷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常用的传统的活性污泥法、A2/O法、UCT法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的运行流程及原理。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深入,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能耗低且二次污染少的新工艺或组合工艺将成为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污水除磷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除磷不同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物化除磷法由于其除磷效果好、运行稳定、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适用于处理流量不是很大的含磷废水;生物除磷法可减少活性污泥的膨胀、污泥产出量少、节约能源、运行费用较低,是目前流行的除磷方法;膜技术除磷可克服生物除磷法的缺陷、回收纯净的磷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提出物化除磷法与生物除磷法相结合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污水生物除磷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除磷微生物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生物除磷机理,介绍生物除磷技术.  相似文献   

10.
Orbal氧化沟是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新工艺之一,因其在技术、经济上具有独特优势而受到国内外污水处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对氧化沟系统的工程介绍及工艺运行的数据,分析了其生物脱氮除磷功能、抗冲击负荷能力等特征,并从生物动力学方面对系统进行了分析,给出充氧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市政污水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生物法、化学法、磷酸铵镁结晶法和吸附法的除磷效果和产生的问题,并重点阐述了吸附法除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吸附法具有吸附剂成本低廉、吸附专一性好、可回收磷的优点,吸附法除磷将是今后市政污水消除磷污染和回收磷资源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化学磷回收促进生物除磷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中碳源不足严重影响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利用化学除磷宏量效果显著,生物除磷微量作用明显的特点,本试验对少量上清液进行磷沉淀可以相对提高m(C)/m(P)、m(C)/m(N),以达到磷回收和改善处理水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m(COD)/m(P)≤25时,抽取10%进水量的厌氧上清液并调节pH=9,利用进水中业已存在的钙、镁等离子沉淀磷,在m(COD)/m(P)≥20时,出水磷体积质量可恢复至0.5~1 m g/L;通过计算表明,化学除磷后约增加了30%的碳源,同时又可回收20%的磷。  相似文献   

13.
<正> 城市污水回用的关键技术是对净化后的水体即“中水”进行脱磷。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大量实验研究认为,只有采用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有效去除“中水”的磷含量,从而使众多的污水处理厂将大量净化后的“中水”  相似文献   

14.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物废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介绍了几种典型脱氮除磷工艺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生物废水除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生物废水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SBR侧流除磷工艺低成本化学除磷及磷回收潜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反应器,SBR)侧流除磷工艺为基础,以厌氧释磷液的富磷污水侧流化学除磷过程为研究对象,围绕磷资源回收,探索低成本化学除磷方法.结果表明,富磷污水化学除磷过程可以缓解碳酸盐对除磷药剂的竞争.当侧流化学除磷池以ρ(P)=3~5 mg/L作为出水磷质量浓度控制目标时,单位药剂(CaO/mg)除磷量为0.6~0.2 mg;除磷药剂的用量为城市污水直接化学除磷系统的7.7%~8.4%;处理单位体积(1 m3)ρ(P)=50 mg/L的富磷污水时,可以得到0.27 kg含磷率为17%的化学污泥.SBR侧流除磷工艺可以回收污水中65%的磷,当提高SBR运行周期n和充水比λ时,磷的回收率有望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生物脱氮除磷的MSBR工艺、UCT工艺和BCFS工艺。认为随着近代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生物技术的掌握,目前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反硝化除磷技术和厌氧氨氧化技术。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深入,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的组合新工艺将成为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在常规A2/O工艺厌氧池末端接入旁路化学除磷池,并调节化学除磷池的pH值以达到除磷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2/O工艺,当进水TN为40~50 mg·L-1、出水TN为11.8~15.5 mg·L-1时,TN平均去除效率为69.21%;当进水TP为4.2~8.9 mg·L-1、出水TP为0.50~0.75 mg·L-1时,TP平均去除效率为90.57%,较传统A2/O工艺,TN、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04%、2.37%,说明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SBR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易于调节曝气时间,能实现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满足强化生物除磷技术(EBPR)的要求,成为生物除磷技术的研究热点。综述了SBR废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特点、生物除磷机理及SBR生物除磷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化学辅助除磷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化学、生物同时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发生生物与化学协同作用;化学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生物絮体除磷作用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投药量/总磷初始量30时,投药量/总磷初始量与总磷去除率间呈线性关系,总磷去除率最高达到84.44%;化学絮凝剂的投加使活性污泥混合液电导率由51.14ms/m增加到52.30 ms/m,颗粒表面电位由-13.2 mV降到-9.1mV,有利于胶体脱稳沉淀和电性中和作用的发挥,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不明显;化学絮凝剂与活性污泥生物絮体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使絮体表面孔隙明显减少,絮体更加密实;投药量超过10mg时,生物絮体胞外聚合物总量减少,蛋白质和多糖的比例提高,核酸比例降低,增强了生物絮体的桥联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处理含磷废水的生物法和改性沸石处理法,阐述了污水除磷技术的新进展,探讨了生物法与化学法有机结合除磷的可能性,指出了沸石强化A2/O工艺除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