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纽带。这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意识形态化以及阶段性等特点,致使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贡献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视。然而,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功不可没,总的来说,他们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并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阐释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实现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总结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就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化水平以及在深入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认识论。它既是完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又是完全中国的,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长期实践中取得巨大成果,并且在科学实践观、认识的辩证法、哲学的认识路线、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认识规律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入的要求和表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要重视胡乔木同志论中共党史研究和撰写工作的意见。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本质属性和特点。要始终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力求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发展的历史。要力求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发展的历史。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等的综合研究。坚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关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命运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取得胜利,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成果已经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立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但标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而且标示着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时代化”,还标明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本质属性,因而是一个恰当的、具有开放性的、并且能够经受住时代主题变换之考验而不失生命力的学科名称。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由于受“资本主义地域性”的限制,从而具有相对制度的妥协性、对西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性、以及由于缺乏执政党支持而派生出的学理性,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而在“社会主义地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则更为原本地保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并且以中国化成果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拓展。在承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领导下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在吸收社会建设经验后诊治现代性症候的能力,在理论拓新的同时坚持群众路线和人类关怀的能力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革命和建设中,朱德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要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分析中国国情,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贯彻实事求是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落实群众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秉持创新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四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沿着"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化"的逻辑进路,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摹写——建构——运用的过程。其实质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逻辑发展过程。这条与"实践——理论——实践"道路相悖的道路选择既有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方面,但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研究特色和重要价值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一部系统全面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的精品力作,在研究内容上全面系统,在研究思路上新颖独特,在研究方法上科学严谨,在资料把握上丰富翔实等显著特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进行了科学概括。该著作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内容,提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水准,提升了学科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起点和归宿,也是他奋斗一生的目标。民生主义的提出不仅对当时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力图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当代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使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对孙中山先生民生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民生思想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从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到三民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到民生工程,昭示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的民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解放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富裕民生的建设实践和奋斗目标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民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中心主题与现实取向。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的民生运思传统和致思方式;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卓有成效的理论成果无不蕴含着浓郁的民生旨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推进所凸显的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答;民生也已经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着力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立法工作多年来进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的有效措施,以法律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有关国民党史料、档案的不断开放,关于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的背景、原因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和综述,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多快好省”发展到“又快又好”发展,再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深刻记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艰难探索历程;充分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鲜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思想的这一重要战略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提出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应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党的立场和人民立场的统一;充分借鉴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吸收“价值中立”的合理因素;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时俱进,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9.
《进步日报》“史学周刊”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史学成果刊布和活动交流的一个重要场域,“史学周刊”刊载的史学论文,都力图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贯彻于历史学的研究实践之中,并且通过历史学研究来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在适应中国社会需要过程中不断推进与发展、不断丰富与提升的过程.从发展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解决好"三个错位",破除苏联模式、教条主义束缚,回应"两个挑战",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发展的历程.从结果上看,思想解放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的突破,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的认识,端正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发展规律性和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