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泽厚实践美学将实践活动严格界定为物质生产实践,致使其美学思想不可避免具有"社会性"、"客观性"、"物质性"等特征,因此他批判了朱光潜美学强调美的个体性、精神性和意识形态性.从"后实践美学"时李泽厚实践美学的质疑看,李泽厚实践美学提出和建立时所大力批判的,恰恰是李泽厚的美学思想最为欠缺的,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朱光潜的实践思想是对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的一种具有潜在可能性的矫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李泽厚从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出发,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新感性"等理论阐释美学、美、美感与艺术,回应中外各派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美学论坛上,朱光潜、蔡仪和李泽厚先生被公认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三大家,他们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美学的代表。朱光潜先生持唯心主义美学观,认为美即欣赏,是人们心中的看法,是把主客观统一于心的结果;蔡仪先生确立了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李泽厚先生提出了社会实践的美学观点,认为美是人创造的,是劳动实践的产物。这些美学大家的思想体现了美学学科历史发展的传承性和扬弃性。从历史的分析入手,比较各家美学观点的异同,有利于理清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为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发展中,实践本体论美学是刘纲纪的独特贡献。这一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他综采众长,融会超越的结果。其理论来源,除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美学,仅就现代以来的中国美学而论,毛泽东、王朝闻、朱光潜、李泽厚等人对他的影响较大。正是在这些关学思想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刘纲纪创造性地发展了当代实践论美学思想,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李泽厚提出"美学热"以来,美学论文、专著、刊物如雨后春笋;其它相邻学科也加盟其中;美学研究生报考竞争激烈;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等无一不表现出人们对美学的热衷.这些正是在社会文化环境催动下所产生的第三次美学热潮.  相似文献   

6.
赵宗俊 《科技信息》2013,(11):212-212,246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而体育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作用并产生与体育实践是借助美学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强有力杠杠和对这一特殊生命现象所进行的一种新的哲学解释,这种解释就是把体育的美放在了人的本质属性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意境中思考。本文结合体育运动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理论,从体育的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属性上阐述体育运动美的本质及其特性,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和美学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使体育运动更好的展示美、创造美。对后现代美学来说,体育美学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因此我们需要透过体育现象和本质对此来进行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新世纪以来, 中国美学界有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在响着,这就是" 实践美学终结论"。对于 21 世纪的多元化发展的中国当代美学来说, 这种声音是极其有害的, 也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这里的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从实践本体出发研究审美发生、审美本质等问题,克服了主客观论美学的某些局限,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实践美学混淆了哲学本体与美学本体的区别,说不清实践到审美之间的发展行程,实践创造不出"美本身"和全部审美对象."实践自由"说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缺失"形而下美学理论品格"和"形而下美学理论形态",并不是功能齐全和形态完整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叔本华在优美和壮美之间又提出“媚美”这一美学范畴,这是他对美的形态分类的一大贡献。这一范畴的提出是与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紧密相连的。王国维的“眩惑”与叔本华的“媚美”在内涵上具有相通之处,同时又包容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蕴。文章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既说明了它们的贡献与意义,又指出了它们作为特定历史语境产物的局限性。在理解和使用这对范畴时,我们不能将其合理的内核绝对化。  相似文献   

10.
美与“自由”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段时间以来,“自由”成了比较通行的关于美的似是而非的本质规定,成了一个言美必谈的概念,听起来很动人,用起来很顺手,但细考起来却有许多问题。1.“自由”作为美本质是权威定论“自由”于美学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主张这概念作为美本质的人都是中国当代受人尊敬的美学巨腕。而且“自由”这个概念,极大地满足了80年代以来中国人走出文化专制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李泽厚在1962年说:“如果说,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是美的内容,那么自由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就内容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就形式言,美是现实肯定实践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美学是一门通过文本语言研究文学之美的边缘学科。本文以语言美学为研究方法,李清照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从语音和语象两个层面,论证了[i]韵在李词表情上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发现隐性意象在意蕴生成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践存在论美学作为实践美学的新发展和美学的新形态,是朱立元先生在师承已故蒋孔阳先生为代表非主流的实践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在新时期语境中的探索与创造,其理论与观点虽尚未完全成熟,但却可能代表着实践美学发展的新路向。从人们对自然美认识历程的实例考察中,可以论证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不休,"后实践美学"的批评矛头主要指向"前期实践美学",因此,有必要重审"前期实践美学"的核心要义,以客观对待"后实践美学"的质疑。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实践美学"不断丰富其理论内涵,并在终极指向上与"后实践美学"趋向合流,最终形成"实践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歌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性特征。李商隐的诗具有意蕴深邃韵味无穷的朦胧美,表现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味,诗歌境界的缥缈凄迷,诗歌情感的深沉迷惘等,形成中国诗学中"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境界,由此可见文学的审美性,文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5.
美学视野中的刑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与刑事诉讼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概念,但是刑事诉讼却有其独特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美学也为刑事诉讼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平台,通过美学的视角,可以一改刑事诉讼的坚硬面孔,增加刑事诉讼研究人性,使人真正成为刑事诉讼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老庄美学是中国美学的源头之一,对中国美学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老庄美学重视人生,热爱生命,追求个体的精神解放和人格自由,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这无疑也对当代人的人格确立和精神追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老庄美学在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处理上更是启迪着当今生活在"工具论"世界里的人们.老庄美学虽以人为本,而又向自然回归;虽重在人格修养,而又以人性的自由为落脚点,这在审美境界的构成上恰与孔子美学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以老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为基点,探讨了老庄美学以生命哲学为核心的审美境界论建构.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简洁美新奇美与对称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笔者“数学美与数学的统一美”一文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科学家关于美的论述和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阐明了数学的简洁美、新奇美与对称美的内涵及表现.并分析了它们与真与善的关系及其对数学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美认知活动中,存在着“自然本身就是美的,自然美就是大自然现成的东西”、“自然美是人类按照艺术规律创造开发出来的”等非理性倾向。这些必将造成自然的审美危机,必须重新阐释自然美的内涵,恢复自然美的尊严。  相似文献   

19.
实践美学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观照美和美感,形成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创造等命题。新实践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实践本身具有超越性,美和美感是在自由的实践中生成的。同时,实践美学也是在论争中发展完善的,对实践美学的误解和随意歪曲有必要澄清和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