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导产业是福建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稳定器”和“压舱石”。“十四五”时期,要稳固主导产业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将驱动科学进步作为第一动力。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鞋四大万亿产业,走出一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和低碳化的新发展路径,加快形成以科技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通过采取加强上下联动、产学研用融合、强化人才支撑、加大资金保障、构建产业生态等措施,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助力福建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农村城镇化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资金、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的空间聚集和使用方向的转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因此,要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就必须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设法使农村区域的产业,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聚集起来,更好地分工合作和获取信息,建立配套服务业,最终形成农村区域内的中小城镇,推动农村城镇化。所谓产业聚集效应是指以基础产业为支撑面,主导产业为龙头,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一般产业有机结合形成新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选择较多地侧重于经济标准和指标,对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以传统经济标准和指标为基础,构建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及废物利用率、水资源消耗量、煤炭资源消耗量等指标,以及反映促进社会进步情况的社会进步标准和吸纳就业人数比、人均收入占区域所有产业人均收入比等指标,体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三方面的要求,并利用AHP方法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对陕西省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点石成金",到2020年贵州刺梨产业将实现年总产值48亿元。小小刺梨,将为贵州打造现代山地生态高效农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精准扶贫提供又一路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在贵州,刺梨产业正在成为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到2020年,贵州全省  相似文献   

5.
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主导产业能促进本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本区域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选择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时不但要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同时也要考虑外部约束条件。文章就西藏自治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给出一个评判的综合指标体系,基于此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协调的含义,把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发展解读为两者的同趋性、互动性、协调性,并通过聚类分析、VAR模型、协调度C模型和协调发展系数D模型,在实证层面对这三个特性进行解读,我们得出: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发展虽然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在空间维度上并未实现同趋分布;再次二者的互动作用不明显,尤其表现在人口城镇化对产业非农化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我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观测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度问题:16州市中除昆明外,其余15州市均表现出不协调的特性。这些研究结论将为推进云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质量水平,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程度是衡量内涵式城镇化的两个主要指标.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辽宁城镇化发展呈现出速度快,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城镇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工业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牵动作用下降;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关系需进一步改善等问题.据此提出,从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和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入手来建设内涵式城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新形势下,进一步厘清科技创新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及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对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技创新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规律认识科技进步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基础,科技创新加速了人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主导模式及应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因此,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向,最终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和多元化城镇体系应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导模式.同时,为保证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把握合理的速度、强化产业支撑、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当前江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产城融合不太理想,不同区域产业支撑差异较大,科技投入不平衡,农业转移人口的科技文化素养偏低,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人才相对不足,以及科技文化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实施以科技为支撑的城镇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人才供给体系,推进城乡科技文化设施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1.
宋杰鲲  李婷婷  赵美多 《河南科学》2012,30(9):1348-1352
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有助于山东省把握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发展的规律,寻求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为山东省科学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构建了包含三个目标、11个准则和22个具体指标的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和离差函数,构建了子系统发展度、子系统两两协调度、子系统两两协调发展度以及系统总体协调度等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运用其对山东省1995—2010年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评价,进而提出了促进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工业污染源现状 ,分析环境污染问题 ,论述了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山西省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加大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力度,对于经济协调发展、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区位熵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业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业发展存在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但近期集聚水平有所下降.产业集聚现象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有扩散效应,并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但也应重视反集聚经济对海峡西岸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资源整合,分区规划及跨省区管理协调机制的建立健全等方面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真理  刘海珍  周鹏 《科技信息》2012,(15):420-420,426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但是产业集聚区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为此,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导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区域行政法治一体化。建立行政法治机制,是经济区的整体性、协作性、系统性和互补性的客观要求。以成都经济区为例,只有建立起成都经济区的行政协调组织机制、行政立法机制、行政执法机制、行政规划机制等,才能保障成都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重庆市及其40个区(县)市产业投资的时空对比分析发现:三次产业投资规模比例不协调,投资额与投资效率之间不成比例,投资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经济梯度和投资梯度不一致,分析认为以上特点主要是由于自然禀赋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和区域金融政策的差异导致的;最后,从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提出重庆市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思想武器。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档案工作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提升档案为新闻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服务能力,才能促进新闻事业包括新闻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滨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津市滨海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滨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在对该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资源,环境3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相关因素与关键因子,建立了两类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在选定的高,中,低3种发展速度下,进行了模型的仿真运算,提出了推荐方案及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测算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本文依据相关规划和标准建立了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市荣昌县为研究区,运用ArcGIS软件空间叠置分析工具和层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进行了测算,并探讨了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模式.结果发现,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潜力为35 241.85hm2,占区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2.34%;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现状和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区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宜采用"粮油基地"、"蔬菜基地"、"城乡统筹示范村"、"西部生态农田"等4种不同的模式进行.研究认为,摸清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经验模式,是发挥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势,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的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