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加强对其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一旦受到影响就需对其进行补偿。补偿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少数民族的习惯权利的确认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应保持一种平衡。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偿的具体措施是利益分享,适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分享方式是金钱补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共有53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传承人日益减少并呈现老龄化趋势。本文对我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进行梳理,深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落后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趋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快速有效地保护,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绚丽多姿,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破坏和消亡威胁最严重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对其进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研究认为:整体空间分布不均衡,靠近新疆边境地区呈带状分布特征;南疆地区较为集中、北疆地区相对分散、东疆地区比较零星;行政区域上,喀什地区最多,阿勒泰地区次之,克拉玛依市、哈密市、吐鲁番市、和田地区较少,且存在非遗数量与人口数量和密度成正相关的特点.表现出3个高密度核心圈的分布核密度特征和覆盖6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民族分布特征.形成上述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地形地貌、河流湖泊、人口分布、交通条件、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建议从政策、生态、生产和生活4个路径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难处境,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刻不容缓,对此,笔者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佐证,其文化信息空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与人文知识信息。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多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这些资源的文献种类繁多,是图书馆建设自身特色文献的重要来源。利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讨、分析和研究大理地方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服务,更好地体现民族地方图书馆的重要价值,促进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示边疆少数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和绩效,积淀馆藏特色文献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继2006年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在2008年6月,又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计公布了1 028项.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共计有333项,占公布总数的32.4%,但其保存现状令人担忧.民族地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调查、研究工作,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建立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阅览室、数据库和网站,以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码分析,构建地方性传统技艺类非遗话语环境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样本特征的非遗主体对非遗文化感知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1) 话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同样本特征的居民,如性别、职业、学历和收入等,对非遗文化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性较大;2) 话语环境的“支撑条件”有利于筑牢遗产归属,为主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居民自身对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态度和地方认同.3) 话语环境的“结果”主要从非遗文化技艺流失原因、发展影响等探讨发展前景,结合支撑条件发现阻碍因素集中于年轻群体意愿、保护意识、技术操作、商业化与创新以及非遗产品或文化宣传等方面.至此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劳动力回流、学习平台建立身份认同并解决技术问题、品牌文化推出创新和现代营销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有效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非遗教育传承是极其重要的传承方式,高等教育对于非遗的传承应该是产学研并重的,以学带动保护,以研促进发展,以创形成应用。为有效解决目前非遗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以十年左右为一个周期的过渡阶段的传承模式,即科研、课程、竞赛、活动四位一体的方式,以期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建卓有成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而科学地恢复、整合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则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所谓生态场,即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性场景,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传承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智慧、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立体空间。它们的合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奏。为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基础尚好的,使其得以恢复;已分散的,就将其整合梳理;已遭破坏的,就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保护效果的评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的评价能够充实文化遗产学理论,为科学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能够更好地预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的评价应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历史分析、评价研究等方法,从组织管理、社会环境、遗产项目本身、保护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联性,论述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阐释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深化图书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中小型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晚、力度不够,但从某种角度上看,它们却具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势。以北海市图书馆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小型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