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8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征服中亚到20世纪初俄国人征服共管辖中亚这一千多年的中亚伊斯兰教史,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亚伊斯兰教史的分期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对中亚各民族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一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摧毁了萨珊王朝,势力达到伊朗东部的呼罗珊,伊斯兰教出随之东进。但在8世纪初之前,阿拉伯人虽然经常侵掠中亚河中地区,但传播伊斯兰教在当时并不是阿拉伯战士所关心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与掳获战利品.直到8世纪初,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层…  相似文献   

2.
中亚帖木儿王朝(1370~1507年)存在的一百多年间,伊斯兰教及其文化传统与突厥蒙古人的传统之间的调和与矛盾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对帕木地王朝的影响。苏非派尤其是纳合西班底教团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力量是帖木地王朝后期明显的政治特征。在帕木儿(1336~1405年)建国的过程中,伊斯兰教不仅是枯木地对外扩张的一面旗帜,而且也是王朝的精神支柱。14世纪中期,伊斯兰教在中亚河中地区的代表是撒马尔罕的谢赫——伊斯兰和忒耳过的赛义德以及苏非派的谢赫。他们在帖木地崛起的过程中,积极支持帖木地,并为他制定了“遵养时海,如贪…  相似文献   

3.
一、马木路克突厥王朝的兴起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以埃及作为阿拉伯帝国的行省,在这里统治了202年(969-1171年)。以后库尔德人萨拉丁灭掉阿拉伯人的法蒂玛王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13世纪,蒙古人开始西征时,阿拔斯王朝内的大批突厥人向西迁移,来到埃及...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史书上称阿拉伯为大食,它的崛起大致与我国唐朝同时.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团结、组织阿拉伯人消除了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实现了政治统一.到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和奥斯曼(644-656)执政期间,阿拉伯人开始了对外扩张.在灭亡波斯后,阿拉伯人开始了对中亚的人侵.阿拉伯人对中亚的征服可划分为三个阶段,67y-705年的30年间是初期的征服.公元61年群阿维叶建立倭马亚王朝之后,以巴士拉为基地花了近几年时间(633-671)彻底征服了波斯东部的呼罗珊地区.6D年以后就以呼罗现为基地,派兵越过阿姆河(…  相似文献   

5.
原住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经过长期融合,形成阿拉伯民族,具有统一的宗教(伊斯兰教)和语言(阿拉伯语)。在七世纪至十三世纪期间,他们曾建立封建军事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最强盛时领土横跨亚、非、欧三洲。勤劳智慧的阿拉伯人民,在吸收古埃及、巴比伦、希  相似文献   

6.
公元7世纪后期,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占据呼罗珊而传入今中亚南部地区,并由南而北,以战争、商贸和传教士等形式在一千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后,最终普及中亚。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对当地社会、民族及原有化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西突厥人伊斯兰化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突厥人接触和了解伊斯兰教时期。这一时期从阿拉伯人征服中亚的8世纪初期(705年至715年)起,到萨曼王朝建立(874年)止,经历了一百多年。在这期间,河中的统治者们是巴格达哈里发派遣的总督。当时哈里发和这些总督们实行一种保守的政策,他们一方面沿阿姆河、泽拉夫善河和锡尔河河岸修筑长城和壕堑,以保护河中文明区域不受突厥人的人侵。另一方面,他们派遣教团到突厥人中去传播宗教。据雅古特报道:“希沙姆哈里发(724-743年在位)派遣一个阿拉伯使团前往突厥,目的是建议他们皈…  相似文献   

8.
关键语句:阿拉伯人不是全都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不是阿拉伯民族独有的文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是伊斯兰教。19世纪初学习西方的思潮,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石油衍生着福与祸。阿拉伯民族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不是民族至上,而是国家至上。中东争端的漫长冲突展示了阿拉伯的一些弱点。  相似文献   

9.
中亚库布拉维教团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亚库布拉维教团是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的一支宗教团体,它不仅在12世纪后期至13世纪初的中亚政治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而且对伊朗什叶派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库布拉维教团的形成和教义以及在政治、宗教上的影响等方面作一初步论述。一 12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存在五个王朝即塞尔柱克王朝、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花刺子模王朝和西辽王朝。各王朝为了争夺中亚地区的统治权,掠夺土地和财富,彼此不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上考察波斯社会王权与教权、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对了解伊朗现今神权政体的政策何以会调整和变化有所裨益。王朝更迭什叶派占上风伊朗是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古称波斯,1935年正式改为今名。7世纪中叶,波斯被阿拉伯穆斯林军占领,伊斯兰教开始在当地传播。波斯的伊  相似文献   

11.
公元7—8世纪,中亚经济进一步发展。阿拉伯人在中亚继续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农业的发展,手工业、采矿业及城市、贸易也发展起来,整个中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亚洲大陆东西端不同地缘实现交往,有其潜在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伊斯兰教的产生是两种文化产生的基本前提;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的崛起为二者交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历史上陕西省及其行政中心西安所处的独特地缘、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是二者交往的动力。陕西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交往方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两种文化的交往载体是两个民族的民众。第二,二者交往的方式以和平为主。第三,战争也是两种文化行为体交往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新疆苏非派是新疆伊斯兰教受苏非主义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在喀喇汗朝时期,苏非思想与伊斯兰教一起从中亚河中地区传入我国新疆,步入了地方化、民族化的进程.苏非主义渗透到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疆苏非派的神秘性特征也是它吸纳教徒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并运用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法,对苏非成员及其社会的神秘现象进行解释,进一步分析苏非派"接近真主、人主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关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历史文化认同;二是社会文化认同;三是政治文化认同。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历史文化认同的关系表现在强调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现代伊拉克的联系;重视两河流域传统与泛阿拉伯主义和伊斯兰的关系;阐释两河流域传统与现代巴以冲突的关系。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社会文化认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传统节日的展示。复兴党民族主义与政治认同的关系体现在两伊战争期间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认同和海湾战争期间的伊斯兰宗教认同上。政治认同的不断转换也说明复兴党在伊拉克的统治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15.
麦地那时期是伊斯兰教发展和阿拉伯国家初创的重要时期。当时已在阿拉伯半岛上相处近千年的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的关系也经历了从合作到冲突的演变。造成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双方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和各自需求的不同,也是伊斯兰教从初创到传播和阿拉伯民族从统一走向扩张的必然结果。犹太人也就成为阿拉伯人征服的第一个“异族”。  相似文献   

16.
苏俄时期,英国向中亚推行干涉外交,即军事上采用入侵、收买、策反,颠覆中亚苏维埃政权;双边关系上通过向中亚派遣官方使团,培植亲英势力;经济上通过对中亚棉花的专控和经济渗透,扰乱苏俄国内经济,以谋取在中亚更大的经济实惠;宗教上鼓吹泛伊斯兰教思想,并通过建立“泛伊斯兰同盟”,企图将中亚据为己有;当然,英国的干涉外交是难以得逞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期沙俄征服吉尔吉斯人之后,将大批俄罗斯、乌克兰农民迁入吉尔吉斯地区.19世纪70、80年代中国西北陕甘回民起义失败后逃入中亚东干人和一部分被迁入中亚的德意志人最终也大部分在吉尔吉斯北部定居下来.大量移民迁居到吉尔吉斯北部地区改变了吉尔吉斯斯坦民族成分和物质文化的构成,打破了吉尔吉斯旧的社会结构,改变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民族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14—16世纪,在中亚纳合什班底教团中苏非主义学说经历了三次发展。通过这三次发展,该教团提出了把宗教活动与社会政治活动相联系的学说。这为纳合什班底教团插手中亚国家的军政事务提供了依据,并对当时中亚及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伍德勤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117-119
伊斯兰教大约从公元8世纪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约从公元13世纪末开始传入南洋群岛。伊斯兰教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鳊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五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非常明显。伊斯兰教组织在这五国强调宗教教育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