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实验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地域的四个蚕豆品种同一时期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蚕豆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明显地分为慢带区和快带区;不同品种同一器官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器官间的同工酶酶谱间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蚕豆品种间的同工酶酶谱能够真实地反映它们在遗传基础上的差异程度。这对于蚕豆的亲缘关系分析、蚕豆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品种鉴定等理论研究、遗传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贮存二年和十四年的八个春小麦品种进行了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及其酶活性的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十四年的种子其蛋白质含量,α—淀粉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都有明显的降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较明显。α—淀粉酶有4—5条同工酶带,且均为阴极酶带。贮存时间长的种子丙二醛的含量较高。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则主要在慢带区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小麦不同抗赤霉病品种幼苗和不同品种幼苗感染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Potch).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具有明显的差异,感品种(2个)比抗病品种(2个)和耐病品种(2个)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活■更高,且酶带数目、颜色深浅、宽窄程度上都有差弱。这种小麦幼苗同工酶的差异,可作为比较不同品种抗赤霉病的生化依据,并为抗病有种及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辣椒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5个辣椒品种9个发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发育时期3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五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11条酶带,而在双叶期和四叶期,未检测到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谱在二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9条酶带,而在双叶期酶带数最少,仅为3条;酯酶同工酶酶谱在六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6条酶带,在六叶期和二层花序期酶带数最少,只有1条.通过分析这3种同工酶的总酶谱,找到了区分5个辣椒品种的标志性酶带.  相似文献   

5.
铁胁迫对大豆POD和EST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2个品种的大豆--浙春3号和1601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铁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春3号的2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基本一致,随铁浓度的增加酶带数和强度都有所增加;而1601的2种同工酶,在高浓度铁处理时,酶带数和强度都减少.2个大豆品种不同时期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对铁胁迫的反应也有差异.不同品种大豆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铁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番茄芽期(双子叶展开期)和苗期(四片真叶展开期)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数芽期10—13条,苗期13—17条,芽期酶带数少于苗期酶带数。而且番茄品种间芽期酶谱差异性大于苗期酶谱差异性。对番茄芽期和苗期样品混合点样,电泳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其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与芽期、苗期酶带完全吻合,没有出现新的酶带。说明番茄茅期和苗期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只是基因表达顺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我国杉木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地区杉木幼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1.杉木不同组织、器官的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谱带有二个区域,负极一般均为3条谱带,正极区域差异较大。 2.不同地理起源的杉木,其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谱带不相同,但也具有二个相同谱带区域,负极为3条谱带,正极为4条谱带,个别地区为5条谱带。  相似文献   

8.
不同板栗品种(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48个不同板栗品种(系)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8个品种(系)的POD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数、迁移率、酶量(酶带宽窄)及酶活性(酶带深浅)等方面均存在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依酶带条数的多少,初步将48个品种(系)划分为8大类,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几个亲缘关系最近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理种源诸葛菜的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地理种源诸葛菜的成年植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种源之间的酶谱带、相对酶活力差异显著,它们有两条基本谱带,最多谱带为10条,最少谱带为6条,诸葛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这些特征为形态多样性提供了依据。有利于选择高产,抗病植株。  相似文献   

10.
大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对锰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华春18和浙春3号)在不同时期、不同锰浓度(0,0.01,0.10,1.00,10.00,20.00 mg/L)处理下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华春18的2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浙春3号的2种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目比较稳定.此外,大豆在中等程度的锰胁迫下能适当产生一些补偿性的酶带,但酶活性已受到一定的抑制.2个大豆品种不同时期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对锰胁迫的反应也有差异.不同品种大豆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锰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蒙古沙潜(Gonocephalum reticulatum Mostschu lsky)不同发育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沙潜的不同虫态(卵、幼虫、蛹、成虫)和不同龄期幼虫(1~6龄)的酶谱在谱带数、迁移率、酶带宽窄(酶含量高低)及酶带染色深浅(酶活性强弱)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探讨了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蒙古沙潜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冬青属5种苦丁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并根据同工酶分析结果探讨了冬青属苦丁茶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不同物种的供试材料均有两条共同的特征谱带,同时又有丰富的酶带多态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也显现出一定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定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冬青属苦丁茶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之一,但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以及种下分类群的划分则尚需更多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3.
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 K-K-J-G 电泳光密度扫描法分析了黄精属三种不同植物——长梗黄精、多花黄精和玉竹的叶片,根状茎和根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无论是叶片、根状茎或根内的酶谱带,三种植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别。在叶片中,虽然三种植物的酶带总数量相同(10条),但酶带的位置和活性明显不同。长梗在 C 区中谱带最多,玉竹在 B 区中最多,多花在 A 区中最多。在根中,三者的酶带总数量和位置也有差异。在 C 区内,只有多花有一条酶带,而长梗和玉竹均无酶带,特别是 D 区的出现为根所特有,表明器官之间酶带的不同。作为主要药用部分的根状茎,三种植物的酶带,在 B 区和 C 区均存在显著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各种之间遗传基质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物种的生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精属植物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K-K-J-G电泳光密度扫描法分析了黄精属三种不同植物——长梗黄精、多花黄精和玉竹的叶片,根状茎和根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无论是叶片、根状茎或根内的酶谱带,三种植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别。在叶片中,虽然三种植物的酶带总数量相同(10条),但酶带的位置和活性明显不同。长梗在C区中谱带最多,玉竹在B区中最多,多花在A区中最多。在根中,三者的酶带总数量和位置也有差异。在C区内,只有多花有一条酶带,而长梗和玉竹均无酶带,特别是D区的出现为根所特有,表明器官之间酶带的不同。作为主要药用部分的根状茎,三种植物的酶带,在B区和C区均存在显著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各种之间遗传基质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物种的生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植物病毒防治剂(TheVirocideforPlant)—TS制剂喷洒感病桑树植株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进行同功酶比较,发现处理株多酚氧化酶的酶带数和对照株相同,均为4条,但酶带位置、强弱有差异;处理株过氧化物酶有4条基本酶带,而对照株有3条酶带,处理株出现一条新酶带.处理株多酚氧化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下降60%,而对照株酶活性下降80%.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质含量,处理组为0.3g/L,对照组为0.38g/L,表明经TS制剂处理比对照桑萎缩病的病株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甘草属(Glycyrrhiza linon)的7个种及2个变种(甘草、无腺毛甘草(变种)、光果甘草、腺甘草(变种)、胀果甘草、科氏甘草、黄甘草、粗毛甘草和刺果甘草)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属植物的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而各种间的酶谱具有明显差异,2个变种和原种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这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前人对甘草属种闻的分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SOD同工酶谱都具有较小迁移率的S带、中等迁移率的M带和较大迁移率的F带;S带为Mn-SOD,M带和F带为Cu、Zn-SOD.各无性系SOD同工酶谱都具有1条S带和1条M带,F带数目在各无性系存在差异;青杨和黑杨的F带为3条,白杨的F带为6条,亲缘关系较近的青杨和黑杨SOD同工酶谱较为相似,而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的白杨SOD同工酶谱存在较大差异,SOD同工酶谱分析可应用于杨属植物的分组、无性系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