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我们平时用一双慧眼来认真细致地观察大千世界,那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为此,要想写好观察日记。你首先得打开自己的视野,去拓宽你作文的洗耕夕路……  相似文献   

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我们平时用一双慧眼来认真细致地观察大千世界,那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为此,要想写好观察日记。你首先得打开自己的视野,去拓宽你作文的选材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 ,“理解”一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 ,它贯穿在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活动之中 ,又融注于汉字认读、词句领会、段落读解、文意概括、语言品味、作品赏析等教学的各个方面。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 ,叶圣陶先生就简明扼要地指出 :“小学中学都有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教学生阅读课本 ,通过阅读课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也就是理解能力 ,目的在达到能够独立阅读跟他们程度相适应的书籍报刊。语文课程教学生练习作文 ,通过练习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也就是表达能力 ,目的在达到能够自由写作工作生活中需用的文章。”长期以来 ,国家…  相似文献   

4.
作文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参观、访问、实践活动等,他们感受最深刻,情感最丰富,兴趣最浓烈,最容易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露出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生活内容,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说明阅读书籍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哲学家培根也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深刻道出了书对人的影响力和对人心灵的塑造作用。阅读是语言能力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语文老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下的高考,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要“说得精彩”。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好”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拙见。一、用心感受生活才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是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最大的苦恼,怎么才能解除这一苦恼呢?关键就要在写作的初始环节上下功夫,多多采集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常的生活是写作的重要素材,我们要学会从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广泛地收集素材。无论高考作文怎样命题,但就写作的内容而言,贴近生活是第一要素。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根本不可能写出一将像样的作文来.中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具备两个最起码的条件:一是要懂章法,二是要有材料,缺一不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使学生读和写都共同进步的观念,通过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使学生在“在章法”的同时积聚作文“材料”,并通过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检阅阅读教学的成效,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同步。读为了写,写是读的体现。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是写作教学的基础,而写作教学则是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万会宾 《科技信息》2009,(22):242-242
怎样才能不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教师可遵循一些方法:注重激发兴趣,指点生活发现,鼓励个性表达,强调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说,艾云是真正能担当起“才女”名号的人。洞明于人情世事,却又沉迷于哲学沉思与诗化写作,两种难以并存的品质不可思议地在她身上交融,成就了艾云奇特而感性的文字。人情练达使她的文章透出一种干练、清晰与老到,专心沉思又让她摆脱了女性作家易有的肤浅。所有时下制造广告效应的女性写作流派都与她无关。一个用女人的纤细神经紧紧勾住柏拉图、海德格尔命题的人,这就是艾云。  相似文献   

13.
周喜亮 《科技信息》2008,(30):288-288
一、精心准备,启发诱导,转变观念 在学生自改作文之前,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准备。要引导学生走出“学生作文改是天经地义的”这一误区,认识到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它对提高自己的写作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表达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认识提高了,态度端正了,学生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才能自觉地投入自改作文的活动中,才能达到修改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大多数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我们老师也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缘故。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然而,我们在作文经常遇到如上所说的“尴尬”现象;有的学生只会依赖作文选写“比猫画虎”式的“葫芦文”;有的学生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写的是假人假事假经历的“胡编文”。还有的学生写的是东摘西抄的“拼凑文”;甚至有个别学生写的是全文照搬的“移植文”,真可谓“天下文章一般抄”。说的都不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改革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要一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文章的写作千变万化,个性十足,但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笔者谈谈对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作文就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然而,我们在作文经常遇到如上所说的“尴尬”现象;有的学生只会依赖作文选写“比猫画虎”式的“葫芦文”;有的学生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写的是假人假事假经历的“胡编文”,还有的学生写的是东摘西抄的“拼凑文”;甚至有个别学生写的是全文照搬的“移植文”,真可谓“天下文章一般抄”。说的都不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真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中学作文教学要“听”、“说”、“读”、“写”并重,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积蓄·倾吐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提高作文素质必须找准突破口。我的看法,突破口应是正确引导学生积蓄材料,同时使学生乐于倾吐。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叶先生所言“注重倾吐”与“生活积蓄”就是谈“为炊”与“米”的问题,意在告知语文教育工作者: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其生活积蓄,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赞可夫)要唤起、激发学生写作冲动,既在于使学生的“积蓄”可以“倾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