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晶 《科技信息》2008,(10):178-178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生都是在悲苦和绝望中度过的,本文通过深入探究他的悲剧家庭生活经历对他的诗歌主题和意象的影响,从而揭示了弗罗斯特其人其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臧振华  韩峰 《科技信息》2007,(12):116-116,165
弗罗斯特认为“诗歌是通过喉咙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诗歌的意义蕴藏在句子的“声音”之中。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句子声音理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以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为例,分别从诗歌的格律、音韵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弗罗斯特的诗歌理论,即句子声音观,进而探索弗罗斯特诗歌独特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但在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歌中,他却偏爱于黑暗和死亡,甚至直接在自然诗歌中切入死亡主题。本文则旨在挖掘导致这种主题倾向背后所影射的多层原因,从弗罗斯特人生的灰暗、时代的阴云和宗教哲学的影响三维一体的角度,来阐释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黑色”成分的病源所在,以揭开弗罗斯特诗歌中死亡幻想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4.
喻远洋 《科技信息》2009,(30):163-164
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熟悉黑夜》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本文从不同视角对弗罗斯特的《熟悉黑夜》进行了独特的分析。文章首先从诗歌的形式与韵律方面分析了其独特性。进而从时代与自我两方面试图挖掘与分析诗歌中浓郁的黑暗,并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弗罗斯特将一首小诗《牧场》作为序诗反复出现在他多本诗集的卷首,一些意象,譬如“树林”和“雪”,经常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诗歌或多首诗歌之中。这种递归象似的手法是弗罗斯特阐述哲理思想与抒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也是他的诗歌之所以具有魅力的一个缘由,从这一视点切入,读者或许可以在新层面上体会诗人的哲思与诗情。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抒情诗歌大量地是以乡村生活和风俗人情为背景,在诗歌写作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观点的表达。这种在描写乡村生活和风俗人情的诗歌中暗示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诗歌写作成为了弗罗斯特诗歌写作的一大特点和风格。本文仅以其短诗给予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弗罗斯特的诗歌蕴含着独特的自然性与复杂性。诗中对照的自然意象的运用、自然场景的设定和音韵的巧妙运用体现了诗人的自然观。弗罗斯特的诗歌看似简单其实深奥,多重意义的阐释、概念阐释的多意性以及对读者思维的引导等因素造成了其诗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浅析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平对其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早期生活是在艰苦和失望中度过的,这也为其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心理和思想的准备,也对其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对弗罗斯特的生平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摘取其诗来浅析其生平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浩然 《科技信息》2013,(22):179-180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广为传诵、经久不衰。选材独特,语言简洁,音律和美,意蕴深远是其诗歌的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本文将通过三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深入分析弗罗斯特诗歌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郭旭东 《科技信息》2007,26(23):137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美国甚至全世界文坛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很多评论家认为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现代派特色,认为它是现代派诗人,却忽略了他诗歌中的传统因素。笔者认为,在弗洛斯特诗歌的格律、语体风格、题材、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明显的传统因素。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的许多诗歌都表现出关注自然、回归自然的主题,倡导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他的诗歌创作是在自然的滋润下完成的,清新而纯朴,给人一种宁静、独立的感受,展现了他浓厚的东方生态智慧,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文章从生态审美的三原则即“自然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交融性原则”入手,探讨弗罗斯特自然诗中浓郁而又朴素的生态审美意蕴,启迪人们不仅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应当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新家园。研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生态美学意蕴,不仅反映出东方传统生态智慧的普遍价值和现代意义,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并不盲目相信进化观,他在诗歌创作中对于进化观的思考,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科学与宗教、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等主题的作品中。于弗罗斯特而言,由于有了对世界的科学认知,外在世界变得有规律可循,科学与日常生活是融合为一体的。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未必总能真正提升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时间的变迁也不总是意味着由低等向高等的进步;人不应对抗自然,而应坦然接受自然法则,适应环境,顺势而为,并不断取得进步;对待宗教化的题材,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理性地审视观照对象,并以去神圣化的手法加以表现。弗罗斯特对于诗歌主题及表现方式的选择,亦是进化思想在英美文学传统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73-I0173,I022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诗人,被认为是跨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一生钟情于希腊悲剧,不懈研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反映了他本人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情绪。在哈代的文学生涯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具艺术魅力、内涵最丰富的作品,也是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上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不但使这些影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在世纪末的迷惘与困惑。本文就《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悲剧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美国人民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从传统中创新,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意是其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作为美国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溢着大量的美国文化因素:记录世人对"美国梦"的追求,体现圣经的人物、思想和西方宗教神话、典故,并包含亘古不变的美国信条,这些都是弗罗斯特给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诵读他的诗歌对现代人理解美国的精神文化、宗教信仰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得以保存的维系了潘汉年一生并真实反映其命运的诗歌作品,着重评述由于婚姻、社会和时代的影响而灌注于他诗歌中的强烈的悲剧色彩及独特的文学风格,展示他作为诗人、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的情感、思想,挖掘蕴含其中的较为丰富的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7.
徐静 《科技信息》2009,(30):126-12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对隐喻现象研究,并且对诗歌进行了文化语言学角度的分析,讨论了诗歌隐喻的翻译,并通过弗罗斯特的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余光中译本的分析,试从文化语言学视角浅析译文中诗歌隐喻翻译的得与失,以期能在诗歌隐喻翻译研究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冯至先生在他的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中的四首叙事诗的意义在于,挖掘出了爱情悲剧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命运悲剧,使他创作的主题转向了对"人"与"命运"最纯粹的自我思考,让他的诗歌超越了时代,引起我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183;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美国人民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从传统中创新,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意是其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彭天扬 《科技信息》2013,(6):220-220
<正>1、引言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读者喜爱,并被多次编成选集,并且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励,曾经四次荣获普利策优秀诗歌奖,也是美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被总统邀请在就职典礼上朗诵自己诗作的诗人。他为后人留下了《未选择的路》、《雪夜林边驻足》、《林间空地》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