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旅游”一词的含义谁都明白,但要是在前面加上“候鸟”两字,成为“候鸟旅游”,许多人就弄不清楚了。“候鸟旅游”一词出现在1909年,是由一位名叫理夏德·希尔曼的德国教师倡导的。他把活泼可爱的青年人比作候鸟,号召他们利用节假日漫游祖国的秀丽山川,加深对故乡乃至祖国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  相似文献   

2.
再有本事的人也免不了求人办事儿。求人家帮忙,人家搭上了时间精力人情,送点礼表示一番感谢之意是应该的。可是,办的这件事,本身就在他的服务范畴之内,有职业道德约束着,也许就不必给他送什么礼了,至少是事后可以送点礼表示感谢,而事前,不必见礼再办事。然而,这简单的道理真的遇上了“实践”,便显得很苍白,很无力。不置身于其中,又怎能体会这“红包”之中包裹着的苦辣酸咸?  相似文献   

3.
苏轼既是一位多能的艺术家,又是位高水平的艺术理论家。他对艺术意境理论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概括意境本质,谓“境与意会”,要求艺术作品有“得之于象外”之美。在具体论述中,他不同意俗本改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为“望”南山,认为这一字之改,乃“神气索然”,意境全无。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  相似文献   

4.
各国做母亲的管教孩子都有一套法宝。我小的时候,如果顽皮得不肯听话,或吵闹得无法无天,母亲惯喜用“老虎来了”这句话来制服我。听说有些母亲也有用“鬼”来吓唬孩子的。日本的母亲有四种法宝可以用来制服孩子:一是“地震”、二是“起火”、三是“打雷”、四是“父亲”。听说对日本孩子们最有效的往往还是第四种。这其间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家长制一直是日本封建制度的基础,而父亲就是家里的“天皇”。孩子们的知识有限,还不懂得天皇是什么,于是就轮到“父亲”威风了。在日本做一个家长确实有些神气活现。出门的时候,家里的人往往要伏在草席或地板上很恭敬地说  相似文献   

5.
一个汉字有多种读音,这种字通常称为多音字。多音字不同于异读字。异读字虽也一字多读,但这多读是不受语言环境制约的,不管读哪一种音,意义都一样(如“跃”过去是异读字,可yuè、yào两读。今已规范为yuè)。多音字的“多音”是相对的,是就该字不与别的任何汉字组合而孤独地存在时说的,如果它不负“使命”,表示某一语素,在一篇文章或一句话、一个多音节词语中出现时,其“多音”现象便不复存在。例如下列多音字在组成有关词语后,就只有一种规范读音: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是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在这部杰出的军事著作中,孙子提出关于战争决胜的“厚爱其民”的战略思想。在日本,有的企业将它作为企业经营管埋的基本指导思想,使自己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夺得胜利。这是很有意义的。孙子“厚爱其民”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战争指导的最高准则。首先,孙子从战争同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上来慎重考虑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计篇》一开头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认为战争是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的大事,不可以草率从事,必须认真研究,慎重考虑。如果“主怒而兴师”、“将愠而致战”,这就是置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的轻举妄动。孙子对这种轻率出兵打仗持批评与否定态度,他认为这必然要造成“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是”作判断词,“我是学生”,“他是工人”。然而,古汉语中的“是”,它的词性、词义以及用法都大不相同。现就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教学范围,谈谈“是”字的常见用法。“是”作指示代词,常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相当于“这”,“那”,或者将所指代的对象译出。例如:  相似文献   

8.
通过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可以用动词“话”、“说”、“谈”、“讲”等。例如:“话家常”、“说闲话”、“谈天”、“讲情”,这些动词都含有“讲说”的意思。在客家话中,“话”这个动词,可以用在“你话他”这句话中,就是“你对他讲”的意思;“你话给他听”,就是“你讲给他听”的意思。但是,“话”这个动词,除有“讲说”的意思外,  相似文献   

9.
1982年~1986年,连续五年关于农业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部门迸发出来的巨大活力为以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时隔18年,中央在2004年到2006年又连续三年把“一号文件”系在了“农”字上。今年“两会”中,“新农村”建设更是成为焦点。与20年前比,时下关于“农”字问题的讨论无处不透出一个“新”字。老问题与新问题20年前的“农”字问题,其实就是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当时的中国经济中,农业就业约占全社会就业的70%,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还是不够吃。所以,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理所当然地…  相似文献   

10.
小雪 《华东科技》2006,(4):36-38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确定“二十字”总要求。上海市委常委会提出了一个新口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陈良宇就此表示,上海市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总要求,并结合上海实际,把市委确定的“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这“三十字”新郊区建设目标具体化。他强调,全市各方面都要围绕这项基本任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男子与母亲的关系历来是意大利这个国家中最有力的社会关系之一,以致产生了一种mammis-mo现象,我们姑且把它称做“妈妈尼”现象。没有人能准确翻译这个词,社会学家将它解释为:一方面,一个男人终身需要他小时候母亲给予他的那种呵护;另一方面,母亲感觉到她有必要不断地呵护儿子。世纪之交,许多意大利男子仍然迷恋着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周到的可口食物,他们仍愿意多享受一些母亲的呵护。吉安路卡·文蒂是个典型的意大利雅皮士。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佩鲁贾大学教数学,他有自己的小轿车,着装考究,工作生活很有规律,一部精巧的手提电话从不离身。一眼望去,他那副学者派头和彬彬有礼的言谈让人觉得他是个“事业型”男人。但实际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克林顿第二任期的班子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这些人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媒体对这些新贵做了充分报道。但有一个“新助手”却被忽视,可以说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也难怪,这位“新助手”既不是满腹经纶的谋臣策士,也非折冲樽俎的外交干才,而是一副小小的助听器!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  相似文献   

13.
林革 《青年科学》2008,(10):48-48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经常提及的一个有趣悖论。有一位母亲抱着心爱的孩子到河边洗衣服。一条鳄鱼偷偷地从旁边游近,并从她的怀抱中把孩子叼走。失去爱子的母亲非常痛苦,哭泣着央求鳄鱼把孩子还给她。  相似文献   

14.
“福”到了     
过年了,爸爸在门外贴了对联,在门里贴了“福”字,但是“福”字是倒着贴的。开始,我不明白干嘛要这样。爸爸说,这是一种风俗,别人家里也是这样。贴“福”字是自己给自己祝福,倒着贴是为了让客人看见后冷不防地叫道:“‘福’倒了!”这时候,主人就特别高  相似文献   

15.
“他”与“她”都是第三人的人称代词。“他”指男性,“她”指女性。复数情况下,“他们”指两个以上的男性,“她们”指两个以上的女性。在第三人称既可指男性又可指女性的单数情形下和男性与女性混合一起的复数情形下,现定的用法都是用“他”或者“他们”。但这在有关法律条文中进行使用是不准确和不合时宜的。而法律人和出版人中则有人创造出并使用了“他/她”和“他/她们”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似乎还可以创造出一个既包括男性又包括女性的新的ta字来,以替代“他/她”和“他/她们”难以用口头语言进行正确表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17.
在《左传》中,“之”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意义复杂,用法广泛,可作代词、动词、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之”作代词,通常都用作宾语,或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可代人、事和处所,所代的对象一般都出现在上下文中,可译为“他(它、她)”、“他(它、她)们“或”这件事、那件事”,有时也可以不译。如: 〔1〕爱共叔段,欲立之。(隐公元年)——(姜氏)喜爱共叙段,想立他(作太子)。〔2〕臣闻之,“俭,德之共也;  相似文献   

18.
red是红色的意思。InChina,红色多象征喜庆,与喜事有关。不过,在英语国家中,red还有许多意思呢!1.Thiscompany’sredink(赤字)isveryhigh.这家公司的赤字太大了。2.Heisin(the)red(负债).他负债了。3.Heseesred(发怒,冒火).他发怒了。其实,中文中有许多“红”字在英文里却并不是用red来表示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例子吧。1.Ilikeblacktea(红茶).我喜欢红茶。2.Ifthecoffeeistoobitter,youcanaddsomemore brownsugar(红糖).如果咖啡太苦,你可以多加点糖。“红”字怎么说@翩翩…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人性论不能很好地说明礼义法度的来源问题。荀子在《解蔽》篇中系统阐述了“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心达到一种特殊的状态---“虚壹而静”之后就可以对道有发现和把握的能力。虽然“心”与“道”关系确立的前提是“心”的“大清明”状态,但是,这不代表人人都可以见道,只有圣人对道才有所理解。但是,这至少可以在理论上为礼仪法度的来源提供说明。同时,荀子承认“心”对于道有学习和接受能力。由此开始,圣人施教,后天之“伪”就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有位老人,要把院子当中的一棵大树锯掉。有个孩子发现了,就问他:"树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锯掉呢?"老人回答:"我的院子是方形的,四方当中有树,这是个‘困’字,不吉利。"孩子立刻反问:"树虽然可以被锯掉,可院子还是方的,四方院中住着人,这是‘囚犯’的‘囚’字,这更不妙!"老人听后吃了一惊,这才决定不再锯树。巧的是,在淮海战役中,发生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