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班加罗尔——印度的“硅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印度以软件为着力点的信息技术(IT)产业已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印度 IT 业的兴起其实不过几年功夫,但近几年来增速一直保持在50%以上,远远超过世界软件业平均20%的增速,一跃成为世界上软件业增长最快的国家。1999年~2000年,印度 IT 业总产值已达59亿美元。以软件业为代表的 IT 业已成为印度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16.7%的份额。在 IT 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印度占据其软件销售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难怪比尔·盖茨惊呼: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而是印度。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11,(5):62-64
印度综合国力不如中国,人均GDP也比中国低,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较差,但是印度软件业却比中国发展得更好,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和出口国。印度之所以能在软件业上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与该国重视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以班加罗尔科技园为首的印度“IT金三角”。  相似文献   

3.
今年伊始,越来越多的IT业界人士开始关注印度。的确,今年开始,印度软件逐渐把市场延伸到中国地区。从印度第四大软件公司萨蒂扬正式落户上海,到印度软件业另两大巨头:TCS和INFOSYS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具体筹划建立上海分公司。“印度软件风暴”将给中国软件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4.
虹雨 《广东科技》2001,(9):12-13
早在80年代,印度前总理甘地就被国民称为“计算机总理”,在90年代拉奥任总理后,印度政府对IT产业发展制订了相当多的扶持政策,如允许外商控股100%,免征出口软件商的所得税等。可以说正是因为印度较早就有为软件业发展塑造一流环境的意识,其在80年代兴建的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IT业内人士认为已经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 而反观我们的软件发展环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世界上软件产业尤其是软件出口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印度,是世界上获ISO9000质量认证的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印度政府雄心勃勃,要成为IT时代全球IT的超级大国及领先者;比尔·盖茨预言,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一软件大国……为什么这个貌似贫穷的国家软件业如此发达?为什么中国的软件就是硬不起来?为什么中国的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6.
一、印度软件业的概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据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统计 ,整个90年代印度软件产业每年以46.5%~66.5%的速度增长 ,软件业产值从1988~1989年度的2000万美元一跃增长到1999~2000年度的56.5亿美元 ,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850亿美元。在印度软件公司中 ,已有170家公司获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可 ;在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N/SE)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可的最高级别CMM5级的全球72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 ,有45家是印度公司。目前 ,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 ,也…  相似文献   

7.
近一年以来,互联网成了IT业最耀眼的明星主角。4月纳斯达克股市一声响,惊醒了投机者。伴随着倒闭、收购、跳槽,我们发现,进入了多事之秋的中国IT业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反思,互联网企业价值何在?IT业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最近,IT沙龙邀请了著名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对处在十字路口的IT业进行了会诊。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经济学家说印度人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这个几乎1/2的人口是文盲的国家,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2000年印度的软件出口近46亿美元,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其占据了16.7%的份额;印度的软件产品已远销世界91个国家,美国则是其最大的市场。印度在IT行业里正在迅速崛起,在全世界各地,印度的软件工程师是最受欢迎的人才。如今,西方工业大国也要依赖印度来继续自己的信息技术。比尔·盖茨断言: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是印度。是什么使印度在软件行业如此卓尔不群,傲视一方?究其根本,就在于对IT人才的成功开发。印度的经验和做法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软件人才。尤其是需要软件蓝领人才。目前我们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存在弊端,该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述:我们为什么和如何学习印度的NIIT模式,如何培养高职层次的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印度软件业的基本特点是外向型,我国软件业的基本特点是内需型。目前,在软件规模和发展程度上,我国比印度落后很多,在继续发扬我国长处的同时,需要加紧向印度学习,迅速提高我国的软件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厦门软件业快速成长.2005年软件业总产值已突破45亿元.软件出口额达800多万美元。然而。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厦门软件业发展并不乐观,仍处于弱势.2004年行业产值仅为全国的1.35%,出口额仅为0.14%,并且,在国家确定的11个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软件出口基地中没有厦门。这与厦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矛盾,与拥有全国最大的软件园区不相称。如何借助软件园二期招商,引入关键企业。促进厦门软件业扩大规模、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12.
软件蓝领这个词,是我国的IT业人士,在对邻邦印度成功发展软件产业的经验进行考察后带回来的,指的是在软件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处于最底层流水线上,进行大量相对简单但繁杂重复编码工作的人员。不少人都认为培养大量的人才特别是软件蓝领,是印度软件产业能够有今天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志军 《科技智囊》2001,(12):42-47
谁都不否认,当今做杀毒软件生意的挺火。随着互联网热潮全球范围的降温,资本市场对软件行业的兴趣回归,软件企业的价值充分凸现了出来。再加上国家对软件企业的政策扶植,中国的民族软件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而在当今软件行业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异常迅速,1990-2000财政年度,软件出口达39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8.5%.软件业已成为印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印度和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相近的国情.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曾经是不毛之地.可如今,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在以软件业为主流的信息技术产业带动下,印度经济已步入全面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李强 《今日科技》2002,(12):30-31
自去年朱基总理访问印度并向“印度象”开放中国市场以来,迄今进入中国的印度软件企业已经超过15家;今年1月科技部召开十几次“中国软件业如何在两年内赶超印度”的密会,以及后来接二连三的中国媒体相关报道,加深了兵临城下、时不我待的印象。沈阳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这样评价这场迟来的竞争:“未来五年对我国软件业而言是关键的五年,假如五年之内无法翻牌,我国软件业可能前途渺茫。”虚拟的战争在欧美市场,中国软件企业并没有发展到足以与印度公司抗衡的地步?而在国内软件市场,中国软件企业的真正对手是拥有核心技术的欧美公司和日…  相似文献   

16.
目前 ,我国国内软件业基本上是三分天下 :软件专业服务、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和大众市场软件产品 ,而国外软件巨头在大众市场软件上的优势十分明显 ,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和软件专业服务领域国外厂商也正在大规模进入。对此 ,我国的软件产业将何以应对呢?一、中印软件产业比较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 ,都曾尝过落后挨打的滋味 ,也都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软件业的时间基本同步 ,但目前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印度的软件出口值已居世界第二位。许多人在讨论国内软件产业时言必称印度。这当中有两个关键的“90 %” :其一是印度软件业的…  相似文献   

17.
近日召开的湖南信息化教育与软件人才培训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软件人才特别是“软件工人”稀缺已成为制约湖南省软件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尽快培养大批程序员、系统员等“软件工人”,湖南软件业才能真正“硬”起来。 经过近10年发展,湖南省软件产业已初具规模,各类软件企业近300家。但还基本处于“小、散、软”状况,产品的市场份额微不足道,软件人才极度匮乏。 专家认为,软件业需要高级人才,也需要大量的诸如程序员、软件开发人员等基础软件人才来支撑,印度的软件工厂90%以上是“软件工人”。湖南省目前由于软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1,(10):33-33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能源、交通、电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但从独立以来,印度一直重视对科技人员特别是各种创新技术人员的培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人才库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求发展的潮流,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印度计算机软件业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强劲增长,经过10多年的努力,印度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王国,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计,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其中出口为500亿美元。有关专家认为,印度软件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印度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经济在摆脱了前几年的低速增长之后,2003财年有望达到7%的增长率,于是,有关印度的各种“利好”报道便扑面而来:“日益崛起的印度要成为世界强国”,“印度的经济将飞速增长”……以类似话语为标题的文章充斥着报刊杂志的各个角落,印度的身价骤然间持续上升。可是,理性之余,如果对印度经济做一次细致而又深入地剖析,我们看到,印度经济的内外增长机制中都还存在缺陷。软件业一直是印度的骄傲,成为世界软件大国也一直是印度人的梦想,可是,在庆幸印度软件业出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潜藏的危机。印度高科技人才外流的问题一直令人头疼。甚至有人危言,印度将沦为科技领域的“殖民地”,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关于印度经济的这组文章耐人琢磨,不妨一读。——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每当提起IT企业人们首先想到是那些资产超过1亿、动静却又不小的“.Com”公司。不知从何时,在不少人心目中,它们似乎已经代表了IT的所有内容。 2001年的今天,笔者更想说的是我们周围不算热闹的“老式”IT。比如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简称清华紫光,以下同)和清华同方(简称清华同方,以下同)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