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即国办发(1999)18号文件,随着中央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开始企业化转制试点,揭开了全国科研机构转制的大幕.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和刘淇市长"由科委为主,作好北京地区的科研院所改制工作"的批示,北京市科委研究确定了北京市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工作进度:1999年开始启动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的转制工作;对社会公益型院所的改革,年内完成调研工作,并提出对社会公益型院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方案,2000年启动.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省属科研院所是全省科技创新骨干力量,是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底,省属科研院所共37家,其中公益类院所19家,转制类院所18家。当前,省属科研院所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科技系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一、省属院所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自2000年贯彻落实《浙江省全面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浙政〔2000〕1号)以来,对48家  相似文献   

3.
刘元力  张岩 《山西科技》2003,(4):17-18,23
文章回顾了山西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特别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的历程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6)
北京市属科研院所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积极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正在成为行业技术创新跨世纪的生力军。据统计,近3年来,市属科研院所承担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723项,成果转化与技术辐射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约70亿元。北京市拥有科研院所107家,大部分是技术开发型机构。近些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他们在努力为首都经济服务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业结合。目前,院所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取得初步成效。大部分院所已成为北京市技术开发体系的中坚,85%以上的科技人员进入了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院所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大力发展科技产业。近年来北京一些具有产业开发实力的院所,通过联营、兼并、合资、控股、承包等形式,创办了300多个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5.
科研院所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受制于体制与政策因素的影响,辽宁开发类科研院所在转制发展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应进一步完善转制院所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加强与完善转制院所内部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久前我国已有242家科研院所改制,实行企业化运作,可以预料,今后还将有更多的科研单位实行转制。那么,科研院所改制后,到底怎样才能搞好企业化运作呢?根据一些科研单位近年来的成功实践,在转制中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柯奥 《科技资讯》2004,(10):32-33
北京机床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直属科研院所,是我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和第一条柔性制造系统的诞生地.作为国务院第一批转制的242家技术开发类转制院所之一,机床所于2001年6月注册为企业,隶属于北京市科委.   2003年12月30日,由北京机床研究所、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组建的债转股企业--北京机床所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  相似文献   

8.
《科学管理研究》2013,(6):37-40
近年来,我国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产权改革稳步推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研究发现,科研院所的产权改革状况对转制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不同院所在综合水平、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因此,科研院所产权改革意义重大,提高要从加快产权改革步伐、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健全改革配套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9.
<正>十年前开展的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已成功地完成了大部分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转型",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提高了转制院所企业的"收益"能力;但,与此同时,一个症结也越来越多地显现,那就是在市场化的冲击下,转制院所从事共性技术开发和公益性技术服务的"公益性导向"能力正在日渐减弱和衰退。  相似文献   

10.
"坚持自主创新、创新体制机制、服务于国家目标及行业与市场需求",既是转制科研院所的生存之本,也是转制院所的发展方向,更是转制院所的历史使命。多年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通用院)坚持以自身技术资源为依托,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吸收消化国外技术成果再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00年9月江苏省政府转发了江苏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江苏地方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截止2002年底,江苏26家应用型(19家开发类、7家公益类)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基本结束,转制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90%以上,建立了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改制后的科研院所进发出巨大的活力,通过“群体效应”充分实践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回顾这几年的风风雨雨,作为江苏科研院所改制这部“大片”的导演,江苏省科技厅有何得失与我们分享?为此,本刊记者于近日拜访了江苏省科技厅王永顺厅长,他对此发表了5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目前我国科研院所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对科研机构改革转制的要求 ,本文认为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科研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中,那些搞应用开发的科研院所都在采取各种力式和企业合作,或者转制成为企业。在转制方面,过去有一类是科技人员逐步分流,下海自己办民营企业,在产权方面和原来的院所没有关系,象计算所的王洪德先生1983年下海创办京海公司就是一例。另一类是科技人员带着成果出来,在研究所支持下办企业,其产权仍属于原来的院所,象计算所的王树和先生等人1984年底创办计算所公司(即后来的联想集团),就属于这一类。 尽管业界与公众对联想的评价不  相似文献   

14.
科研院所企业化的体制改革已进行了一段时间,而管理机制、经营方式是否随着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转变而转变呢?笔者在与院所的接触中对这个问题颇有感悟。改制就是将院所企业化,让他们真正面对市场,在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 过去的一些院所改革通常采取的是以院所的技术、设备、厂房作为投入,以研究室为单位,独立经营或与拥有资金的一方合资、合作。这种作法曾为院所带来效益,也暴露出一些类似“撒芝麻”、“甩包袱”的问题。所谓“撒  相似文献   

15.
转制科研机构总体状况及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企业化转制,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需要,也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之。我们根据国家科技音~2004年度调查,对济南转制科研机构的改革模式分布、总体状况及发展态势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济南转制科研机构目前拥有的科技人力、财力资源和科技活动与产业化的新进展。一、科研机构改革模式分布及总体状况1.改革模式分布截至2004年底,济南转制科研机构共有9家,其中,中央部门属4家,省级部门属2家,市级部门属3家。主要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行业。机构改革的模式分布:(1)2004年底前,经上  相似文献   

16.
张颖 《华东科技》2013,(7):18-20
上世纪90年代末,为探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这一老大难问题的破解,国家实施了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化"方向转制的体制改革。转制院所的技术研究完全面向市场,注重创新成果的应用,而对于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往往缺乏积极性,或者因为资金资源等限制,难以全力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和服务。科研院所面临的问题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乏力,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目前国家建立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自1999年实施改企转制以来,转制科研院所经历了"十五"、"十一五"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研发及其成果转化、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些院所在其自身定位、企业化与科研产品的外部性之间的矛盾等关键问题上仍未走出困境。在大量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科研院所的现状,提出了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二次定位,分析了可供选择的进一步改革的四种方案,并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宋箭  许光升 《安徽科技》1998,(9):12-12,15
加快地方科研院所的改革,就是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搞改革,关键是结构调整,不是卸包袱,是要给院所带来生机和希望。改革方向应以经济和社会需求为中心,围绕发展来进行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运作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突出向企业化转制这个目标。同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10,(3):34-35
<正>转制院所调整不能"简单归并"对于转制科研院所的调整,科技部始终很重视。这些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成的科技型企业本身尽管叫企业,但他们是国家产业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是不可或缺的。这些科技型企业的运营机制和模式进行调整后,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3,(1)
近期,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和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举行了就学科建设、学位点申报、研究生培养、申报和承担研究课题与项目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的签约仪式。北京市科委范伯元主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耿学超主任、张国华副主任,北京市规划委和上述科研院所的领导参加了签约仪式。市教委主任耿学超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科研院所的合作是落实江泽民同志对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