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C-分带和喧技术对阿拉拉特小麦(Triticrm araraticum Jakubz,2n=28,A^bA^bGG)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构成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C-分带和N-分带方法均可以使阿拉拉特不麦染色体显示稳定带型;(2)根据带型可以明确区分阿拉拉特不麦各条染色体;(3)阿拉拉特小麦A、G组染色体带型与普通小麦A、B组染色体带型差异明显,利用分带方法可以区分阿拉拉特小麦与普通  相似文献   

2.
节节麦-小麦双倍体的合成、形态及细胞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节节麦×小麦杂种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细胞学观察表明,胚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稳定(2n=28),杂种胚培养植株和胚再生植株花粉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构型平均分别为15.30Ⅰ+6.35Ⅱ和15.40Ⅰ+6.28Ⅱ. 杂种F1自交不孕,与小麦回交结实率0.88%,F1花粉可染率为2.30%. 利用改良浸根法对杂种F1加倍处理,加倍率为80%. 节节麦-小麦双倍体穗形偏向小麦,后代染色体数目2n=40~59,其花分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存在6~7个单价体、20~21二价体、1~2个多价体. 两个组合的双倍体平均结实率为73.33%、67.19%,单株最高结实率可达93.8%. 通过连续选择,可选育出结实率较高、稳定的节节麦-小麦双倍体或部分双倍体.  相似文献   

3.
节节麦DNA指纹关系所揭示的古代中国与西方农业技术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卫星分子指纹方法分析了来自伊朗和新疆的野生类型节节麦以及中国黄河流域(陕西、河南)杂革类型节节麦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伊朗节节麦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其次为黄河流域的杂草类型节节麦和新疆的节节麦;遗传相似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黄河流域的杂草类型节节麦与来自伊朗不同地区的野生型节节麦之间有密切亲缘关系.因此,我国的杂草类型节节麦可能根源于节节麦的多样性中心伊朗,而后作为伴生杂草随着栽培普通小麦的东传而进入中国古代的腹地中原地区.这一结论从DNA分子水平上为普通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个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证据,也揭示了丝绸之路对东西方农业及其技术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正红花油(RFO)去壁,Giemsa染色法对黄果西番莲的染色体进行了G-显带研究和G-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9对染色体(2n=18)均显示出清晰的丰富的G-带带纹,但各条染色体的带纹数目随着有丝分裂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少,前期带纹数量多,早中期次之,中期最少或无带;各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之间带纹的位置、数目、大小、着色深浅和带间宽窄,彼此基本相似,可较准确配对,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特征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灌浆期旗叶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节节麦(DD)、普通小麦(AABBDD)具有共同的5条酯酶同工酶带,8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双亲共有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均能在其杂种 F_1(ABDD)中表达,酯酶同工酶带则只有2条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6.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小麦遗传距离上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品种遗传距离是确认遗传材料之间的亲疏程度的依据,不同品种间遗传距离的远近在育种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得到的数据证明:(1)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用来研究品种间的亲疏关系;(2)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相近;(3)研究的小麦品种为黑西哥生态型和中国生态型两大生态型。  相似文献   

7.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中间型”和“粒数型”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要须走“粒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圆锥小麦和高亲种质矮兰麦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矮兰麦体细胞具14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的大小,强弱和分布不同。矮兰麦2AL和7AS染色体臂及7B染色体的带型与野生二粒小麦不同;矮兰麦3B,4A,4B及7B染色体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的带型也有判别。  相似文献   

9.
野生二粒小麦的Giemsa C带核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野生二粒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体细胞中有14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AABB不同染色体上带的数目、大小、强弱及分布情况各异,而同源染色体的带型一致,根据C带带型特征很容易将野生二粒小麦不同染色体组、及不同染色体分开因此,C带可作为野生二粒小麦的细胞学标记.此外,除4B染色体外,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的C带带型特征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相似,这从染色体结构方面进一步证实了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祖先种之一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不同种源染色体荧光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南方主要树种马尾松7个种源染色体的两种荧光带型,色霉素A3(简称CMA带)和4,6-二脒基-2-苯基咪哚(简称DAPI带)。结果表明:(1)马尾松染色体的CMA带型中存在着5种不同类型,它们分别是1对为着丝粒和臂间处均有荧光带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A类型);6对为臂间处有荧光带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B类型);1对为着丝粒处有荧光带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C类型);3对为无荧光带的近中部中部着丝粒染色体(D类型);1对为着丝粒处有荧光带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E类型)。其CMA带型公式2n=24=2A 12B 2C+6D+2E。(2)根据CMA的带型状况,将马尾松的7个种源分为2种类群区,第一类为江西吉安,福建漳平,贵州贵阳,四川古蔺和湖南宜樟为中部区;第二类为广东高州和广西宁明为南部区。(3)比较马尾松7种源的DAPI带型,南部区种源的染色体上的荧光带纹较中部区种源染色体上荧光带纹要多些,西部区种源染色体上的荧光带纹较东部区种源染色体上的荧光带纹亦要多些。  相似文献   

11.
吴昆仑 《青海大学学报》2007,25(6):49-51,54
以日本普通小麦品种Fukuhokomugi为母本,以冰草(Agropyron cristaturn L.)为父本远缘杂交的后代再与其他普通小麦品种(系)杂交选育出8个遗传背景较复杂的小麦一冰草衍生种质材料。选取332对可扩增出冰草Z559特征带型的SSR引物,以8个小麦一冰草衍生材料及其所有亲本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13对SSR引物可分别在参试的所有8个小麦一冰草衍生材料中扩增出冰草z559的特异PCR产物,说明在这些材料中都含有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即四倍体冰草Z559的遗传物质已经转移到了普通小麦的遗传背景中。  相似文献   

12.
张庆勤 《贵州科学》2000,18(2):108-11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而且容易稳定,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13.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在G-带带型上呈现出带纹宽窄和染色深浅的变化,但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及X、Y性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G-带核型;而C-带带型呈现出异形性;本文同时还分析了C-带异形性对品种鉴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durum小麦的代换系di-sub5D(5B)与添加系di-adde4ts杂交,再用di-sub5D(5B)进行回交,在自交后代中选育出了易位系1032。该易位系染色体数2n=28,表现型为非蜡质。这一结果证明了在durum小麦中也可以利用5B染色体效应,通过诱发部份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获得易位体。  相似文献   

15.
5种G型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G型不育细胞质在普通小麦10个品种核背景下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东方山不育细胞质引起部分供试小麦雄性高不育,T型恢复系不易恢复其育性,该胞质在杂种小麦利用中价值可能不大;2.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野生二粒小麦,阿拉拉特小麦和茹可夫斯基小麦4种G型不育细胞质引起供试小麦雄性全不育且稳定,对供试小麦品种诸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大多数供试T恢复系都能恢复其育性且恢复度较高,在杂种小麦应用中有较大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节块展开法是一种快速计算反应堆物理参数的节块方法。与有限差分法相比,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与另一种节块法—Green函数展开法相比,它又保留了有限差分法的优点:不但可以得到有效倍增因子、功率分布等参数,还可以得到差分方程的系数矩阵,因而十分适合与广义微扰理论(GPT)相结合以获得更快的计算速度,应用于堆芯燃料管理优化中。通过两个二维基准问题的检验计算,比较了非线性节块展开法和Green函数展开法程序的速度与精度,结果表明两个程序基本相当,非线性节块展开法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兼抗性抗源的选育、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 ,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 ,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 ,而且容易稳定 ,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18.
将节节麦与黑麦杂交,利用Fl胚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杂种植株,对胚再生杂种F1进行秋水仙素加倍获得了节节麦和黑麦的双二倍体(1)DRR),杂种F1(DR)的减数分裂中期Ⅰ(PMCMI)染色体构型平均为2n=10.16Ⅰ 1.86Ⅱ 0.12Ⅲ 0.00625Ⅳ,该双二倍体(DDRR)的减数分裂中期Ⅰ(PMCMI)染色体构型平均为2n=8.676Ⅰ 9.318Ⅱ 0.019Ⅲ 0.004Ⅳ,C1的结实率平均为2.118%.该双二倍体可作为一个新的物种以及作为改良小麦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高梁染色体G-显带核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有丝分裂早中期相的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多重的G-带带纹,根据带纹着色深浅和粗细,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带纹,即深色粗带和浅色细带,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纹特征及其数目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互有差异,本文对高梁染色体的核型和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分析,并对G-显带在高梁核型分析及其它研究的应用,ASG显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二花脸猪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银以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8。对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G-带带型中,虽然不同细胞在带纹宽窄或染色强度上呈现出一定变化,但就每一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则都有其特殊的带型。在C-分带中,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呈强阳性,且范围较大,16、17和18号同源染色体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