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急诊科是医院门诊医疗一线,它承担着门诊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任务。过去护士在急诊救护中,往往只注重了护理专业技能性操作,却疏忽了对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有时导致急诊抢救会因病人的不配合而受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急诊科护士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打针输液和疾病监护,而是要在急诊护理中溶进心理护理的内涵。在对急诊病人实施救治过程中,注重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消除病人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使之能积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急诊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服务程度。近年来我院开辟了急诊绿色通道,方便了病人,同时也锻炼了一批医护人员,但从总体上来说,基础还很薄弱,有专科特长的医生配备不足,人员不稳定,医护人员的体质和工作安全问题常困扰和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此,笔者就如何改善和加强急诊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1 改善工作状况,稳定急诊队伍急诊工作是医院最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一。医护人员工作很辛苦,比如夜班医生值班时间长达14个半小时,仅有内、外科医师…  相似文献   

3.
宋玉芳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6):189-190,194
急诊科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大多是起病急、病情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往往十分焦急、求医心切、对医院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往往因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漠、时间观念不强、院前出诊不及时、接诊抢救不熟练、抢救仪器故障、护患之间缺乏信任沟通、留观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护理隐患,加之目前医疗纠纷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在急诊急救工作中,有一些不法分子也在钻空子,故意搞医闹谋取暴利。为了使急诊患者能顺利就诊,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保证护理安全,现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医疗中的急诊,属于紧急救治和抢救.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灾害、中毒、化学物质伤害、火灾等非常规事件,急救医学在处理常规疾病的同时,也对上述非常规事件方面肩负着责任.医院急诊科的存在保证了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医护人员专业、科学的救助.医院的急诊科,时刻面对着不同的重病患者,因为病情的严重性,沟通技巧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应用沟通技巧,与不同的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既往健康状况和病情,对症医治是医护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就医护人员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进行的沟通技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李娜 《科技信息》2011,(11):I0413-I0414
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病人的产所为使急危重病人得到妥善的救治,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急诊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急救工作的应急、应变能力,才能;更应增强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修养。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到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增多。为减轻急诊科的工作压力,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从1998年起我院急诊科实行急诊分诊制度,通过急诊分诊工作,将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协调急诊与各科室之间的关系,将其迅速评估病情后分流到相关科室就诊,并与急诊各部门联系对病人进行就地抢救或紧急治疗。 1 急诊分诊的标准 (1)危急组:此类病人为出现意识改变及生命体征明显改变者,或随时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危及生命者,需立即送抢救室救治,并联系住院治疗,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宫外孕破裂、脑血管  相似文献   

7.
观察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时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急诊科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后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相关时间、救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救治有效率92.86%较对照组的76.04%高(P0.05),护理满意度94.90%较对照组的78.13%高(P0.05)。在急诊救治中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明显提高急救有效率,并能够大大提升患者或家属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从患者就诊流程、人员管理、物资及环境管理、心理及科研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了患者入口通道、患者出口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的三通道管理,增加了发热诊断室、发热抢救室,设置了专职岗位,设立了护理人员应急库,对护理人员、工勤人员、护理学员均进行专业培训,设置了多个功能制小组,按防疫级别来分配防疫物资,对病区环境、医疗垃圾进行严密管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还成立了护理科研团队.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防护物资得到了有效利用,就诊患者得到了科学诊治,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确诊的18例患者均得到妥善治疗,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未出现交叉感染病例.结论:科学、全面的护理管理,对提高就诊速度、降低交叉感染率、提升疫情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医学救治的重要疾瘸之一,虽然近几年有不少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仍待研究和探讨.现就其几个特殊问题作进一步论述.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率高,许多病人来不及去医院抢救就死亡在院外.这样的病人在院前没有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或所  相似文献   

10.
影响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1996年至2005年百色市2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中有较完整抢救记录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病例一共138例,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实施现场徒手心肺复苏(CPR)抢救过程中原发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至早期获得CPR帮助时间、实施不同抢救措施情况和开展群众性CPR技术普及前后对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在医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而很快得到医务人员抢救22例,抢救成功10例,成功率45.45%;在医院外发生116例,得到第一目击者现场CPR抢救并等到急诊医护人员赶到的47例,抢救成功13例,成功率27.66%;而未得到第一目击者救治的69例,抢救成功10例,成功率14.49%.心源性停搏、严重创伤和脑卒中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最大,病死率分别达到82.86%、75.00%和81.82%.心跳呼吸骤停至获救的时间越短心肺复苏成功率越高,超过10min心肺复苏成功率降至2.90%以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获得规范的早期CPR抢救、早期除颤、使用复苏药物和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开展群众性CPR技术普及教育工作后5年间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28.95%,明显高于开展CPR技术普及教育前的5年间的成功率(17.74%).  相似文献   

11.
于甫 《甘肃科技》2000,16(5):10-10
1 医院急诊科目前的定位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综合性的独立学科自从1978 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以来各大医院均组建了急诊科但各地各级医院具体情况不同特别是领导支持程度不同使急诊科的发展也有前有后但纵观目前我国急诊科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依赖型支援型自主型分析我院急诊科现状急诊内科基本达到了支援型水平而急诊外科尚处于依赖型阶段即只能做些清创缝合打石膏等工作由于人员素质条件弱等诸多原因急诊外科若要发展起来就要加强人员培训包括院内及院外培训增设手术室等硬件设施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意外伤…  相似文献   

12.
陈晓蓉  张文娇 《科技信息》2013,(16):442-442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压力源,寻求合理有效的减压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压力源主要来自5个方面:1)精神高度紧张,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难以预料;2)病人及家属的不礼貌行为;3)工作量大;4)工作无规律;5)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等。结论:加强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培训、增加护理编制、合理安排班次、完善护理职业防护措施,缓解急诊科护士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平琳 《科技咨询导报》2007,(29):187-187
近20年来,我国急诊医学有了长足发展,急诊在保障人们生命和健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都已完成了从依赖型向支援型的转变,个别医院建立了自主型急诊科。急诊的功能定位及业务范围也日趋明确。但急诊在教育、管理、科研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张国明  邱捷 《科技资讯》2012,(14):218-218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具备全科医学观念、全科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方法统计作者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急诊科收住院的病人2484例,分析疾病的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的诊疗方法、病人病情转归。结果发现急诊科收治的病人病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涉及到临床各科专业知识,对急诊医生的素质要求高且全面。结论急诊科医生应具备全科医学的观念,接受全科医学教育,具备全科医学知识,才能在急诊工作中应付自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满足病人多样化的需要,提高病人对病员服的满意度。方法:制作200套服装投入到医院使用,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科室、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的150位医护人员、病人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医护人员、病人和病人家属对此服装都比较认同,反映较好。结论:此服装穿脱方便、便于医生护士操作、能够保护病人隐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特别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所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40名护士和普通病房40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SAS及SDS评分均比普通病房护士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与普通病房护士比较,急诊护士显示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与急诊特定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有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急救医学的日益发展,医院急诊科与城市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关系也日趋密切,救援业务相互渗透,因而新的急救模式的产生将是必然趋势。我院急诊科自1998年3月以来,全面开通了为“110”救助生命的有效服务,从而由原来医院单一的急救模式转为110干警介入院前的联系的急救模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1998年3月~1999年12月,由110干警送往我院的急危重病人共283例。其中男性236例(83%),女性47例(17%)。年龄6~90岁,平均32.43岁。各种危重创伤共227例(80.2%),其它危重病人56例(19.8%),见表1。表1 110联动救治急危重病人情况(例)病例类别…  相似文献   

18.
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诊创伤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护,对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满足急救工作的需要,从而提高院前救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也是最易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的部门之一,护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减少护患冲突,使患儿和家属在平衡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输液,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院输液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重视引起护患冲突的各种因素,及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护患冲突的发生,现总结如下。⒈发生护患冲突的原因1.1患儿及家属的因素:儿科病人由于年龄上的特殊性,大多数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恐惧心理,不配合操作,使穿刺成功率下降;家属在患儿生病时又很焦急、心疼患儿,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护患冲突。1.…  相似文献   

20.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也是最易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的部门之一,护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减少护患冲突,使患儿和家属在平衡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输液,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院输液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重视引起护患冲突的各种因素,及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护患冲突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