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峰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143-1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李达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走革命道路的需要,是社会革命的必要手段和具体准备,是启发无产阶级阶级觉悟的需要,是指导战士们实践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党的专门机构诸如宣传机构、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等、工会等群团组织、党外进步知识分子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组成部分,无产阶级、农民、士兵、青年学生、妇女、爱国的仁人志士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正面教育与社会错误思潮批判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些思想对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则是这一过程在特定阶段实现理论创新的结果和状态,是状态与过程的统一。形成一个成熟的坚强的领导核心集体、独立自主地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办事、联系中国实际情况形成新的理论、运用新的理论解决中国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基本要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了独立自主地、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是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需要;其可能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理论成果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具有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共同目标,具有人民利益的共同的价值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系结构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主题、理论基石和其他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的性质、作用、目标以及实现路径等教育领域重大命题的系统理论阐述,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教育指导思想。在当下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有助于我们更全面认识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更加注重教育公平、更加重视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社会文明与进步中的重要功能。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对我国当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他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使人民大众用他们的方式领悟、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他还提倡和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倡导并力求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人民大众关心的问题,重视以人民大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对象。他的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认识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李春祥(河南省教委)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态度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形成了适应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民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中心主题与现实取向。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的民生运思传统和致思方式;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卓有成效的理论成果无不蕴含着浓郁的民生旨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推进所凸显的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答;民生也已经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着力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用于认识中国的具体实际,用于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问题上,邓小平是比较成功的。本文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及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来看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等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