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自身的不懈追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时代赋予的重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只有把教育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以出众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去感染、教化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重视教育、重视师德的优良传统。早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  相似文献   

2.
对青年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所学的师范专业开展师德教育,使他们明确本职业的道德规范,这对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有着重要意义。一、师德教育的客观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师资的专门学校,担负着为各级教育输送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每个高师学生,当他们一跨进师院校门时,国家就把他们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加以精心培养。他  相似文献   

3.
教师人格是教师师德标准与规范的伦理学基础,主要表现为教师人格修养的终极理想、审美价值和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同、鉴别、调控和反思上,高校师德建设必须要重视教师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以及学术批判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师德之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关师德的规定,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革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师范生是振兴国家教育的后备力量,师德是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目前部分师范院校存在师德认识匮乏、育人观念淡薄、职业认同感差等问题。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应当贯穿教育过程始终,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榜样,让师范生乐教、爱教,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殷长林 《科技知识动漫》2008,(3):104-104,107
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满腔的热忱去爱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造就独立的现代人格,展露独有的师德魅力;让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教师面向新世纪。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注重德能统一,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7.
师德,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干什么工作都应该有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之下最受人尊重的事业,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 我国历来重视师德师道,唐代的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的韩愈在其《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教师的作用阐述得很清楚.即除了传授技艺、讲授学业和解释学生迷惑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职责还有“传道”。这个“道”,含义非常深广,它包括礼仪、道德、品质、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总之,教师应该在学生如何作人方面下大功夫,使自己所培养的对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合格的人才。韩愈把教师定格在“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人,是师表。那么既然是师表,就应该有师表的样子,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教育和塑造好学生,就应该首先塑造自己。要想使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就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亦即师德,是教师素质和修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才有可能教好学生。没有职业道德,是人格上的最大缺陷。作为一个教师来说,如果职业道德很差,那么他的业务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学生教好。 社会主义时代的教师是人民的教师,肩负着为祖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师范院校工作实际,从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中的特殊作用入手,提出必须加强对未来人民教师——当代师范学生的师德教育。就如何提高他们的教师道德素质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陈礼礼 《科技资讯》2011,(32):228-228
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说明了教师不但要有学问,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师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  相似文献   

10.
刘惠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2):127-130
邓小平的师德观,特别凸现了教师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终生献身教育事业、自觉做到教书育人、关怀热爱每一个学生、诲人不倦等核心要求,既准确地把握了教师职业的特点,也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师德的合理内核。在当前社会转型、各种利益冲突加剧、教师道德面临多方面挑战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有关师德的这些论述,对我国的教师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教育改革与实施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直接操作者与实践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来引领、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成为教育的“兴趣人”;要热爱与尊重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要赏识与鼓励学生,做一个“智慧人”。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忠诚于与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尚的师德、正确的世界观,有较高的学识水平,精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还要有全面的能力结构,较强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处理运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师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加强师德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与十五大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业务及教师对自身等方面所应遵循的师德内容要求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以学生为本的师德育人观念构成的三个要素是:对以学生为本的伦理精神的忠诚;对大学生的伦理关怀;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人性善理念。对此,要在师德育人观念上实现三大转变:在大学生与教育行政关系认识上,注重向大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基本认定和学校社会责任转变;在言教与身教的关系认识上,注重向以身教为中心的育人转变;在师德理念上,注重向教师职业道德自律的转变;在责任意识上,注重向强化学校责任和教师责任转变。接着指出了牢固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的四个基本原则,即育人优先原则、尊重权利原则、教师自律原则和权力监督原则。最后提出了强化师德育人观念的基本途径:首先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党校、教育行政学院、高校和各种教师培训学校或中心的重要作用;健全教育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师德失范的行政与道德成本。  相似文献   

15.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时期,如何更大程度的发挥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而教师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要依托教师师德的全面培养和提高.本文主要从学高为师、德商为范、加强学术科研能力和坚持"以人为本"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师德建设对教师队伍水平的影响,以及这些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加强高校教师的师魂、师德、师能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就必须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对教育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教育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广泛引用并指导着教师们。但分析目前的教育实际状况,“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对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对学生的期望内涵方向是否合理?教师期望能否被学生认同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从以上三个方面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论师魂     
师魂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是教师重事业、轻名利,重奉献、轻索取的思想境界和理想情操,是教师在优厚的物质条件的诱惑下不丧志的人格,是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的心灵作用。师魂是至上的,决定了师德、师能,主宰了教师的各种行为。缺乏师魂的人,是没有资格享有教师的称誉的,应该淘汰出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王源 《科技信息》2010,(34):61-61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的师德人格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应当加强高校辅导员良好师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