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小学生自杀、虐童、漠视生命等关于生命的认识、价值、尊严等深层问题迫切地摆在面前.生命教育对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笔者从探讨开展小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入手,研究小学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理念和关注点的转变.同时结合多年教学经历,从课程探索、课堂教学、特色活动,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家、校、社会全员育人这些方面研究点、线、面相结合的生命教育策略,以此促进生命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自杀等现象屡屡发生,令人堪忧,急需生命教育,但目前高校缺乏生命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可降低大学生自杀率,健全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途径有:开设“生命教育”课,使其规范化;开展心理健康、性教育、安全、毒品预防、艾滋病预防等专题教育,营造良好生命教育氛围;开展认识体验生命实践活动,增强生命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整体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叶澜教授说得好,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回归"生命",理应是教育的本义,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更应是小学语文命题改革追寻的原点.  相似文献   

4.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我们的孩子是怎么了》,稚嫩的生命之花由于种种原因夭折了.现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在对待生命方面,如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这些问题表现了青少年对生命的无知和不以为然.叶澜教授说过"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现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初中科学课堂,则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场所,如果有意识地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明确生命之重,并且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境界,用科学的理念为生命护航,能使学生的生活温馨而丰富,生命健康而高尚.  相似文献   

5.
从生命意蕴诠释课堂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它具有独特性和个体性、时间性和意义性、可能性和更新性等特征.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确立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理念,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使生命的价值通过课堂教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认知方面,要改变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等诸多弊端,课堂教学应为全面达成教育目标服务.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特点,以“学会”为目标,强化感知,领会要领;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采取有效措施补差,力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之形成技能、技巧和习惯.说教和灌输都可能收效甚微,而刻骨铭心的心灵震撼,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却可能影响其终生.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应当成为静态的束缚,而要是动态的追求.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及其评价中,不断地改革,不断地追求,把标准演绎为一堂堂好课,奉献给可爱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期社会环境的迅猛变化,大学生漠视生命所引发的自杀及伤害他人的事件不断发生,高校生命教育缺失成为其原因之一.在探讨开展生命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温室气体地排放,发生极端天气地变化,如印度洋海啸和桑美台风。环境污染加重和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件得增多,近几年来对生命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初中《科学》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现状入手,对初中科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初中《科学》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并通过家庭、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相结合,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更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友 《科技信息》2007,(32):189-189
在高校大学生自杀日趋严重,急需生命教育。笔者认为:从教育的本质看,开展生命教育,预防大学生自杀才抓住了根本;从大学生的自杀的原因看,开展生命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必要途径;从生命教育的实践看,开展生命教育,可有效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整体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叶澜教授说得好,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回归“生命”,理应是教育的本义,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更应是小学语文命题改革追寻的原点。  相似文献   

11.
章树玲 《科技信息》2012,(36):I0060-I0060
本文针对目前频现媒体报端的大学生自杀或他杀现象,指出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感恩生命,从而努力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体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尊重、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生命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对自己的生命自爱,挖掘课程内容潜在的生命之爱,进而影响和唤起学生的生命之爱,进一步解决"活着"、"怎样活着"、"为什么活着"、"怎样活得更好"等一系列生命意识问题,是生命教育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重视生命教育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基本内涵以及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的论述,提出在我国大学教育中树立生命教育观念、开设生命教育讲座、开展生命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技能 《甘肃科技》2007,23(2):242-244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中不断发展的活动.彰显生命的独特性、注重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自主性、关注生命的整体性是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有六种策略:确立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构建促进生命完善发展的课堂实践操作体系、关照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营造生命自由展现的伦理氛围、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建立生命相融的教学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6.
鉴于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中、校园内、街区里等层面的开展与实施,来落实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朱虹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145-145
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通过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适应社会,实现生命的价值,陶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对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开展救护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进行研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前提,而基本的生命救护知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救护教育的最佳途径。可通过加强宣传、救护知识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等途径来实施救护教学,以期为我国高校的救护教育起到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而教育主要以"人"为主体,所以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和阐释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从生命的内涵、层次和特征三个方面对生命进行了全面的理解和解读,探索生命教育的丰富内容和多维视角,以促进生命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而存在许多的问题。高校应该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责任、生命意义、生命弹性等方面开展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通过加强研究、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始终秉持生命教育的理念,营造生命教育的网络,能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