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荔浦锰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复垦20余年的荔浦锰矿区进行野外调查、采样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分析.该矿区共有高等植物22科36种.矿区土壤和13种优势植物内重金属质量分数分析表明,土壤可能已受Mn污染,局部区域受到Cd污染,但Cu,Pb量较低.矿区植物的Cu,Pb量正常,但部分植物的Cd,Mn量超出正常范围.板栗、商陆对Cd和Mn的生物累积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适用于锰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但作为此矿区主要经济作物的板栗,其果实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超过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八一、荔浦、平乐、全州、板苏和下雷6个锰矿食用农作物恢复区土壤重金属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各元素含量为:Pb 41.63~348.31 mg·kg-1、Cr 48.12~287.29 mg·kg-1、Zn 47.38~269.92mg·kg-1、Cu 12.71~138.03 mg·kg-1、Cd 0.73~46.50 mg·kg-1、Mn 676.7~41 996.4 mg·kg-1.Mn和Cd最高含量分别为广西土壤背景值的243倍和754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从单因素决定模型看,恢复区土壤对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平均隶属度为0.434~0.981 ;从加权平均模型看,土壤对三级标准的隶属度为0.366~0.974.除下雷矿区外,其余5个锰矿恢复区土壤对三级标准的平均隶属度>0.7,各采样区重污染率为100%;其中,CA含量对三级标准隶属度>0.8,Cd重污染率达100%,是恢复区土壤的首要污染因子.因此,在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初期,应避免采用种植食用农作物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荔浦、平乐、来宾3个锰矿恢复区的土壤和农作物进行调查和重金属含量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靶标危害系数方法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锰矿恢复区土壤Cd含量远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3锰矿恢复区农作物中Cu、Zn、Pb、Cd和Cr的含量分别是0.02~9.56、0.24~36.73、0.08~23.47、0.03~2.04和0.05~9.20mg/kg;受Pb、Cd和Cr污染较重,污染率分别为93.5%、80.0%、64.5%(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受污染率高达100%,重度污染率达93.5%)。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表明,3个锰矿恢复区居民通过食用当地农作物摄入的Pb、Cd对其健康存在较高潜在风险。因此,在矿区废弃地上,若土壤不经过特别的修复,不宜直接种植可食用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植物修复与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盆栽法研究植物对土壤重金属 Cd的吸收富集和植物修复效应、土壤重金属 Cd浓度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以及经植物修复后不同时间内土壤酶活性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植物对土壤 Cd污染具有富集和修复作用 ,但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2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壤 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3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 Cd浓度显著相关 ,可表示出土壤受 Cd污染程度 ;4受 Cd污染的土壤经过植物修复后 ,脲酶活性得到恢复 ,可根据脲酶活性恢复状况判断植物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宿州市朱仙庄煤矿区采集土壤和黄豆作物样品各15个,通过分析测定其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r、Cd和Mn含量,分别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黄豆作物的食用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煤矿区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Cd和Cu污染,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中等;黄豆作物中Zn含量最高,为48.220mg/kg,与国家相关标准限值对比,认为作物中存在一定程度的Pb超标现象。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食用黄豆作物摄取的重金属元素对儿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很大,而Cu是构成其食用健康风险的最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6.
在昌化铅锌矿尾矿库区内采集优势自然生植物及其根系周边的土壤,分析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并通过富集系数评价自然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尾矿库区内四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ZnCu;(2)昌化铅锌矿尾矿库区整体处于极强生态危害水平;(3)尾矿库区内的不同种自然生植物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4)仙人掌是尾矿库区内富集系数最高、最稳定的自然生植物。研究结果对昌化铅锌矿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几种典型矿区的污染来源及污染现状,发现金属矿区的重金属污染较煤矿区污染更为严重,往往为多金属复合污染,修复较为困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并重点评述了应用于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到土壤淋洗技术、土壤固定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复合修复技术为现今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今后的矿区土壤重金属修复方向的研究重点为高效环保的土壤添加剂的研究,超累积植物或大生物量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筛选和培育以及土壤修复技术的高效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市典型煤矿复垦区柳新镇四种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稻麦轮作、杨树以及棉花黄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种种植方式下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相较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四种种植方式下的土壤Pb和棉花黄豆种植下的Cu出现了偏中度污染;水稻和稻麦轮作种植方式下生物潜在可利用态Pb分配系数较高,需注意Pb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杨树和棉花黄豆种植方式下要把Cr、Cu、Ni、Pb作为预防对象;根据内梅罗污染指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为杨树水稻田棉花黄豆稻麦轮作,均表现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益阳市街道分布面积较广的几种行道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和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对环境土壤和大气质量进行评价,探讨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与益阳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区植物叶片中的Cr、Pb含量较高,清洁对照区的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均较低;益阳市行道树根际土壤单因子指数显示Cr、Pb污染等级均为清洁,Cu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重金属污染下植物生长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玉米为供试植物。结果表明:Cd,Pb污染下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随重金属浓度和培养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土壤中低浓度Pb可促进脱氢酶和脲酶活性,但对磷酸酶起抑制作用;种植玉米可减轻Cd,Pb对磷酸酶和脲酶的影响,促进土壤呼吸,但对提高脱氢酶活性作用不显著,同时,种植玉米有利于降低Cd,Pb对脲酶和脱氢酶的抑制作用,但对提高磷酸酶的抑制作用阈值并不显著;Pb对土壤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要小于Cd,种植玉米有利于提高土壤基因多态性及基因丰富度。因此提高植物多样性对减轻重金属毒害,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促进土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晓萍  王俊燕 《科技信息》2007,(24):272-272,227
蘑菇属是一类重要的经济真菌,很多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对新疆和我国其他部分地区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参阅国内外文献,对蘑菇属的种类、生态概况及开发利用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乐业县林区考察所采集记录的标本资料,鉴定出大型真菌216种,51科.其中担子菌195种,44科;子囊菌21种,隶属7科。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69种,药用菌93种,毒菌15种。结果表明,广西乐业县大型真菌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同时,根据材料对乐业县的大型真菌生态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泰市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用地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讨论采煤塌陷地生态复垦的基础上,对新泰市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用地的营养结构、平面结构和垂直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营养结构上,绿色作物主要是农作物、蔬菜、饲料及水生生物.在平面结构上,在塌陷的中心地带实施网箱养鱼,外围区建立精养渔塘和水生经济作物,最外层生态复垦为高产农田、蔬菜大棚、畜禽养殖区和林果地.在垂直结构上,在积水区建立精养渔塘和水生经济作物,最上层则发展水生、半水生及旱作绿色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内蒙古藜科野生可食植物的种类和食用部位。分析了它的生态特性和食用价值,并探讨了利用措施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及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构成的基础上,指出了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垦殖程度很高,未利用土地中宜开发利用荒草地很少,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这一地区荒草地的开发要慎之又慎,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开发荒草地、废弃地复垦、撤院并村整理土地、归并小块土地减少田埂土坎占用量等措施并举。  相似文献   

16.
将食用菌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心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作用和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各省发展食用菌的战略和路径,实现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食用菌佐餐菜工艺技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详细介绍了食用菌佐餐菜加工工艺和技术路线,分析了该项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各地的近百种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特点,为我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记载和描述了蒙古族对草麻黄资源在经济利用、药物利用和文化利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民间利用的合理性和意义及草原地区草麻黄资源的开发和持续利用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