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和资源投入模式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对于理解高山植物的生长策略以及适合度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文中以生长于青藏高原的常见种柳叶菜风毛菊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烘干称量等方法研究了柳叶菜风毛菊盛花期营养和繁殖特征对海拔高度的响应,并利用异速生长模型分析了营养和繁殖特征对个体大小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柳叶菜风毛菊个体大小、营养和繁殖器官生物量、比叶面积以及管状小花数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叶片和管状小花生物量、叶干物质含量、花丝长、花药长、花柱长以及花柱分支长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海拔高度和个体大小共同对柳叶菜风毛菊营养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单叶生物量、比叶面积、管状小花生物量、花丝长、花药长和花柱长产生影响,而对叶干物质含量、管状小花数量和花柱分支长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海拔高度并不是影响柳叶菜风毛菊适应性策略的唯一因素,植株个体大小和居群生境状况都是影响适应性策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中国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的一新种——无毛忍冬L.omissa,并附有线描图和彩色照片.该种形态上接近于淡红忍冬L.acuminata Wall.和无毛淡红忍冬L.acuminata Wall.var.depilataP.S.Hsu et H.J.Wang,不同于前者之处在于植物体完全无毛或仅叶柄有少数糙毛,叶片下面常带粉绿色,花冠淡黄色转橙黄色,花药长为花丝的1/5~1/4,花柱全部被毛;与后者不同在于叶片通常卵状矩圆形、狭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花序梗较粗短,长0~0.5(~2)cm,花冠淡黄色转橙黄色,花柱全部被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药用植物直缘乌头的有性繁殖特性,分别采用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了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对其开花动态和传粉昆虫进行了观察,并通过人工授粉确定了其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直缘乌头自交不亲和,属于专性异交(异花授粉座果率87%);单花期为7~9 d,花粉活力在开花第3 d达到最大值;柱头可授性在开花第6 d最强,属于雌雄异熟;在花药散粉结束、花丝向四周弯曲远离柱头后,雌蕊才能展现出来,表现为雌雄异位.中华蜜蜂和熊蜂为主要传粉昆虫,访花频率分别为7.4次/(花/h)和4.6次/(花/h),两者取食花蜜的方式不同,但访花行为均是由下而上(96%).因此,直缘乌头独特的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共同存在的机制与传粉昆虫访花行为的协同进化有效避免了性别干扰,促进异交.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荒漠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的繁殖生物学特性,采用野外定点观察的方法研究其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主要传粉昆虫和访花特性,并利用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来初步测定骆驼蓬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群体花期5月中旬至7月下旬,约80 d,单花花期2-3 d;雄蕊15枚,花药渐次开裂;子房3室,胚珠55-70枚,柱头呈三面微凹的三棱柱形;子房基部具有5个蜜腺窝,盛花期花蜜量较丰富;(2)OCI≥4,花粉-(P/O)为15443.9±1407.051,综合分析,初步推断骆驼蓬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的繁育系统类型;(3)研究发现骆驼蓬具异型花柱,长花柱型花占多数,短花柱型花只占有极少的比例,存在雌雄异位现象,异位距离为0.067±0.0047 cm;(4)传粉昆虫主要为蜂类。日访花频率显示,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16:00左右达到最低,到19:00之后又出现1个小高峰。此外,阴雨低温天气造成访花昆虫数量减少,与花冠闭合和延迟开花等现象相适应,这是植物长期对气候和访花昆虫相互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孝顺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孝顺竹的开花物候、开花动态以及花序特点,通过野外定位观察,对孝顺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孝顺竹为假花序,假小穗簇生,为连续开花类型竹种;南京地区孝顺竹花芽一般在10月初开始分化,次年4—5月小花盛开;盛花期小花内、外稃张开,雌蕊柱头伸出,雄蕊花丝伸长,花药伸出稃外;果实为颖果。  相似文献   

6.
<正>滇楸和楸树花柱是介于中空和实心的中间类型。花柱表皮细胞外切向壁极其加厚并具有明显的角质层。花柱皮层由6~10层薄壁细胞组成,含有粗糙内质网、壁旁体、次生液泡和造粉质体等细胞器。引导组织形成时,发育成不同程度的传递型壁—膜结构,并具有分泌型传递细胞的各种特点。 引导组织的发育分三个时期:1.开花前壁内突开始发育为初期;2.开花期为引导组织发育盛期;3.传粉期为发育后期。此外,还比较了滇楸和楸树花柱在发育和结构方面的区别,并解释了楸树花而不实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栝楼雄株在花期常是一具长梗的单生花和—总状花序并生于叶腋。花部按花萼、花冠、雄蕊、退化心皮的顺序依次发生。花的各轮基部并合。在花芽的幼期,雄蕊原基三个,二大一小,大的发育成的花药具二药室,小的具单药室。当花芽高约1.1—1.2cm时,花药内的小孢子为四分体时期。成熟的花粉粒近球形,二核,具三孔沟。三个退化心皮边缘的联合处形成三个突起物,发育的初期与雌花同,但其内维管束数目不固定,不发生离心的弯曲,不发生胎座,亦不形成柱头和花柱。退化心皮联合处上方,有三个长条状蜜腺,蜜腺常二长一短,贴生于花管与雄蕊花丝基部互隔排列.  相似文献   

8.
对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雌、雄花的花部结构特征和传粉机制进行了研究,统计了构树的坐果率和结实率,并对构树雄蕊先熟的现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构树先花后叶,雄花先雌花开放;雄花柔荑花序,花小而多,每朵小花具有4个爆破性的花药,雄花发育初期雄蕊内折于花被中,花粉成熟时花丝平展,展开时强大的张力使花粉囊破裂,花粉弹出,雄花结构符合风媒传粉的特征.单个雄花序的花粉量约为6×108粒,小花朵数约217朵;雌花聚合成球状,花柱长丝状,柔软弯曲,表面具微绒毛,变态花萼2枚,具毛;构树坐果率高达100%,结实率为81.89%,果实为聚花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连翘花芽在当年11月到次年开花前一段时间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同时发现了一种异常的三蕊型连翘花芽.结果表明:(1)次年3月气温回暖时,花粉囊开始发生变化,为连翘开花及雄蕊的成熟做准备,花的两种雌雄异位也发生在这一阶段;(2)在三蕊型花芽中,其中2枚对生雄蕊的花药大小和花丝长度基本一致,但与第3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白头翁花部性状及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试验,对白头翁花部性状及花粉萌发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白头翁花期在20 d左右,单花花期约10d;其花部性状存在着差异,开放时花冠的直径约3~5 cm;雌蕊和雄蕊数目在不同植株间不同花内都存在着差异,雄蕊数目为240~350枚,雌蕊数目为164~340枚;同一朵花内雄蕊长度变化较大,越接近基部越短小,雌蕊长度变化不大;大部分花其基部存在着花药发育不正常的雄蕊,内含花粉量少,介于正常花药和退化花药之间;每个花药中的花粉数目约(2145±515)个;体外萌发试验表明,该种花粉萌发率在开花后24 h达到最高值,开花后50 h(第3 d)花粉仍维持4.8%左右的萌发率,由此推测白头翁花粉具有远距离传播的潜能;白头翁苞片形态变异很大,共发现9种不同式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厚朴皮、叶、花对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胃排空、小肠推进运动实验法,观察高、低剂量厚朴皮、叶、花水提物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结果厚朴干皮、根皮、枝皮、叶水提物高、低剂量均能促进胃排空和肠推进运动,与蒸馏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厚朴根皮、枝皮、叶水提物组与相对应剂量厚朴干皮水提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干皮、根皮、枝皮、叶水提物均具有促进胃排空、肠推进运动的作用,且厚朴根皮、枝皮、叶可代替厚朴干皮用于胃肠促动。  相似文献   

12.
以美洲黑杨的雄花枝为材料,采用卡宝品红压片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及花药外观形态的关系, 为美洲黑杨2n配子的诱导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美洲黑杨雄花花序开始露出芽鳞之前,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已经结束; 花芽顶端及侧面的芽鳞开始松动时,在同一花序中可以观察到从小孢子母细胞到花粉粒的所有减数分裂阶段,此时是诱导2n配子的最佳时期; 美洲黑杨花药长度与减数分裂阶段密切相关,长约0.5 mm的花药处于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阶段, 长约1.0 mm的花药处于减数分裂的细线期、粗线期、中期Ⅰ、末期Ⅰ及二分体阶段,长约1.5 mm的花药处于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长约2.0 mm的花药已处于花粉粒阶段; 同一花枝上的不同花芽及同一花序中不同小花的发育不同步,但同一小花中的不同花药发育基本一致。美洲黑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正常,是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3.
The phenomena of anther opening and closing in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Franch) Hand.-Mazz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factors on those phenomena related to anther opening, closing and the fly-pollination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Anthers of P.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open in the morning and close in the evening every day during an over 20 days’ period of anthesis. Light was detected a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is daily anther opening and closing. Anther opening can be reversed in response to rain and re-opens when rain stops. Relative humidity (RH) has a slight effect on anther opening and closing. Flower spans can be prolong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is novel behavior of anther is likely to be a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male fitness in this species, of which has no inherited structure to protect pollen from the perianth.  相似文献   

14.
茄子花芽发育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在T-DNA插入突变体Salk_059463株系的群体中,筛选到两株雄性不育突变体,对TDNA序列上的一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中没有T-DNA插入.遗传分析表明这两株雄性不育突变体由同一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引起不育的主要原因是从花药发育的第8期开始,小孢子细胞质内容物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到花药发育的第12期,药室内的小孢子只剩下一个花粉壁空壳,故该突变体命名为opw(only pollen wall).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OPW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OPW基因位于第二条染色体上分子标记T28M21和T3G21之间的12 kb区间内,该区间内一共有21个基因注释.通过克隆区间内的基因并测序发现opw-1突变体基因组中At2g40140基因编码序列的外显子在第289和第290个碱基之间插入了一个A碱基,而opw-2突变体基因组中At2g40140基因编码序列的外显子在第412和第413个碱基之间插入了一个T碱基,造成的编码序列移码使第424至第426碱基成为终止密码子,故At2g40140是编码OPW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以剑叶金鸡菊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光照强度(100%光强、30%光强、黑暗)和剑叶金鸡菊的凋落物及根茎浸提液3个浓度梯度(0.005、0.025、0.125g·m L-1)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剑叶金鸡菊种子无论在全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全光照条件相比,30%光照和全黑暗培养条件下对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极显著影响。剑叶金鸡菊凋落物和根茎浸提液均极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在种群郁闭作用、凋落物分解物和根茎分泌物的自毒作用综合效应下,剑叶金鸡菊种群内种子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受到抑制,种内竞争减少。  相似文献   

17.
对12株榆叶梅花器官各组分的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株榆叶梅的花柄长度、萼筒长度与直径、萼裂片长度与宽度、花瓣长度与宽度、花冠直径、花丝长度、花药长度与宽度以及雌蕊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榆叶梅花器官各组分的形态出现了分化。  相似文献   

18.
线柱兰是华南地区常见野生地生兰,生长在公园、学校、小区等地的草坪中,目前尚未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本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研究地点,对线柱兰的开花物候进行观测记录分析,为园林应用评估提供论据。结果表明:线柱兰花芽于12月开始形成,花期为次年1月中旬至4月下旬,其中2月、3月为盛花期,单朵花寿命5~7 d;总状花序螺旋着花5~15朵不等,花由下而上依次开放。线柱兰茎直立,叶色深绿,小花量多而密,花型秀美,花色素雅,花期集中,具备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微粉抗鸡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的吸湿性。方法:在25℃、相对湿度为25%条件下,比较添加剂超微粉和粗粉的吸湿速度和吸湿百分率;测定添加剂超微粉和粗粉的临界相对湿度;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为研究因素,以吸湿百分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选择超微粉添加剂的适宜储存条件。结果:添加剂超微粉的吸湿百分率明显高于粗粉。添加剂超微粉和粗粉的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70%和78%。与敞口存放比较,添加剂超微粉密封后吸湿百分率显著降低,其适宜储存条件为10℃、相对湿度为75%以下。结论:添加剂超微化会引起吸湿性变化,加工制备和储存时要控制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组织分离法从魔芋块茎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用牛津杯法皿内测试内生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拮抗作用,以筛选拮抗软腐病菌能力强的菌株。结果显示从魔芋块茎中分离得到35株内生细菌,35株内生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活性,不同菌株间拮抗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初筛中,对软腐病菌相对抑制率(RIR)达到50%以上的内生细菌有17株,100%的有11株。复筛中RIR为100%的内生细菌有8株,其中7株胞外产物的RIR超过了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