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比较不同粘片剂处理对油茶叶片石蜡切片粘片效果的影响,优化植物石蜡切片粘片方法,笔者在制作油茶叶片石蜡切片过程中,用4种不同的粘片剂(甲醛明胶液、铬矾明胶液、明胶甘油液、蛋清甘油液)处理石蜡切片,比较其粘片效果.结果显示,经蛋清甘油液处理的切片的形态结构完整度最佳,切片完整率高,而且染色效果清晰.不使用粘片剂处理的切片,叶片结构完整度最低,染色效果一般.最终得到结论为蛋清甘油液是制作植物石蜡切片的理想粘片剂.  相似文献   

2.
植物石蜡切片制作(paraffin section)的试验流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峰 《科技信息》2012,(5):104-105
石蜡切片(paraffin section)双重染色法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本试验用常规石蜡包埋法进行植物叶片的石蜡切片制作,并进行一些创新性改动。观察植物叶片结构结果显示,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骤后完好保存细胞原有状态,而且能清晰辨认其形态结构。并且看到木质化的表皮细胞、木质部、导管壁细胞被番红染色液染成红色;其韧皮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部分皮层细胞被固绿染色液染成绿色。  相似文献   

3.
陈琼霞 《科技资讯》2010,(29):36-36
目的:探讨细胞石蜡包埋切片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江汉大学病理诊断所临床送检胸腹水标本10例,分别进行细胞石蜡包埋切片及细胞涂片制作,并镜下观察结果。结果:细胞涂片HE染色结果显示厚薄不匀,涂片范围大、细胞结构不清;细胞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分布均匀,细胞集中,细胞结构清晰。结论:细胞石蜡包埋切片优于细胞涂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石蜡制片是观察植物组织构造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介绍了石蜡制片的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修块、切片、黏片、制片等步骤.  相似文献   

5.
对已木质化并已干枯的沙棘果柄和红枣果柄等材料作软化处理和整体高碘酸——席夫反应 (PAS反应 ) ,并制成石蜡切片来观察细胞组织学结构和多糖的分布。特点是先作整体 PAS反应染色后再作切片 ,改变了常规石蜡切片法的先切片然后再用番红作单片染色的制片程序 ,其制片染色明显而清晰 ,完全能满足对观察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规格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探讨在制作石蜡包埋组织芯片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方法:利用组织点样仪构建组织微阵列蜡块,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制片,分别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检测组织芯片的制作质量。结果:组织微阵列蜡块中的供体蜡块组织排列整齐,组织芯与受体蜡块融合致密,组织芯片切片基本完整,厚薄均匀。经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组织形态可利用率在64.04%~93.75%。结论:良好的供体蜡块与受体蜡块、准确的组织定位、合适的排列方式和熟练的组织芯片制备技术是构建高质量组织芯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和病理学制片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教学中。石蜡切片制作步骤繁琐,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组织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操作环节的失误都将影响切片的最终质量。详细介绍了辽宁师大生科院实验室经过长期实践和改进后的动物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从石蜡的选择与处理、动物组织取材与固定、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和烤片、HE染色几个方面探讨了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或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石蜡切片技术是一项基础的实验技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经常在的裂纹、皱缩、不粘片、脱落、薄厚不匀等问题.且不同作物,同一种作物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发育阶段,每一环节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在实际操作工程中均不能照搬实验指导或者文献,而需要进行反复摸索才可以制得一个理想的片子.实验以小茴香成熟叶柄为材料,通过大量的摸索性试验,成功制得了小茴香成熟叶柄的永久性石蜡片子,明确了叶柄的内部组织构造,提出了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染色、切片、粘片等关键环节的适宜操作方法,提高了制片效率和成功率,为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革兰氏染色技术的相关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及相关学说,分析各影响因素,完善并改进简化方法,积极开展辅助鉴别技术,以期达到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结果准确率。方法: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细菌分别进行传统的革兰氏染色,快速革兰氏染色,三步法革兰氏染色,比较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结果:传统方法制片110张,成功85张,成功率77.3%,制片染色时间8分钟;快速法制片72张,成功58张,成功率80.6%,制片染色时间4min;三步法制片88张,成功80张,成功率90.9%,制片染色时间5min。结论:改良的三步法革兰氏染色技术容易掌握,制片成功率高,染色需要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马鞭草科莸属植物兰香草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表皮制片、解离组织片对药材的茎、叶横切面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粉末制片对全草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结果茎横切面可见表皮被有多数非腺毛及腺毛,木质部及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中主脉维管束1~3个,上表皮下厚角组织不明显,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粉末中可见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定式,同时可见黏液细胞、非腺毛、腺毛、导管等。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兰香草的显微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大鼠肥胖/糖尿病过程中脂肪分布及脂肪细胞大小的变化,初步阐明脂肪细胞大小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普通饮食组(正常对照),高脂饮食组(肥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组(糖尿病组)。第0周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后,取皮下脂肪及腹膜内脂肪,用2.5%甲醛乙醇溶液固定,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制成切片。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检测统计脂肪细胞数量及面积大小(mm^2)。在饲养过程中分别选取第6、9、12、14周等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取皮下脂肪及腹膜内脂肪进行相同处理。同时,在各个时间点对大鼠体重、血糖进行检测。各组大鼠皮下脂肪细胞与腹膜内脂肪细胞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53,P=0.001;F=160.605,P=0.000),其中正常组与肥胖组、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而肥胖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脂肪细胞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与大鼠体重及血糖变化相平行。大鼠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与肥胖/糖尿病的演进过程相平行,大鼠脂肪组织的分布与脂肪细胞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石蜡无催化剂氧化改性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石蜡无催化剂氧化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和反应时间对石蜡氧化过程的影响,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性能要求的氧化蜡产品。此外,对氧化蜡的性质与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石蜡的氧化尾气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3.
坛紫菜的细胞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坛紫菜离体单细胞的培养结果.实验表明,单离细胞能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良好地存活、分裂和再生.正常的体细胞能再生为正常苗、畸形苗、壳孢子以及较多的细胞团等;固体培养下有些细胞团能长成类愈伤组织;一些单离细胞能直接成为壳孢子囊枝;成熟的细胞团和类愈伤组织还能释放出小孢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myc蛋白在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细胞BGC823经他莫昔芬(TAM)处理后,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10 5MTAM处理胃癌BGC823细胞系24 h后,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及细胞计数,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变化,并通过WST1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C-myc在胃癌BGC823中高表达,经10 5 M TAM处理24 h后BGC823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同时C-myc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C-myc在胃癌细胞BGC823中发挥生物学作用且与TAM介导的BGC823细胞活力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myc蛋白在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细胞BGC823经他莫昔芬(TAM)处理后,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10 5MTAM处理胃癌BGC823细胞系24 h后,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及细胞计数,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变化,并通过WST1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C-myc在胃癌BGC823中高表达,经10 5 M TAM处理24 h后BGC823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同时C-myc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C-myc在胃癌细胞BGC823中发挥生物学作用且与TAM介导的BGC823细胞活力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大鼠证病结合模型实验 5 1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 ,用Wistar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 8只 ,CAG组 14只 ,脾虚CAG组 9只 ,肝郁CAG组 12只和肾虚CAG组 4只。CAG造模采用主动免疫加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法 ,脾虚证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造模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 5 1周。造模结束后取胃粘膜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和形态计量。流式细胞法进行胃粘膜上皮细胞DNA倍性和增殖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胃粘膜萎缩性改变 ,以肾虚CAG组特别是脾虚CAG组最为严重。各实验组胃粘膜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均不明显 ,炎细胞浸润主要见于粘膜下层。各实验组的胃粘膜细胞DNA倍性和增殖活性变化以CAG组、脾虚CAG组、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结论 :各CAG模型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表现 ,不同的证病结合模型有各自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发一种集成细胞培养和制片功能的生物技术产品,通过在24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设计制作,再进行SW480细胞培养,最后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产品能够把细胞培养与细胞制片完美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细菌标本片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大量的永久标本片。其制作要求背景洁净、分布均匀、染色鲜艳、物象清晰、形态典型、结构完整、大小准确、规律排列、省时省力、耗材量少、成本低廉。制作永久保存的细菌标本片是十分复杂繁琐的过程,而且对技术的精、准要求非常严格。文中用动态载片培养法能批量制作永久标本片且满足以上要求,在标本片的永久保存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