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 《左传庄公十年》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分”用作及物动词分给 的“给”义。《史记·司马相如传》“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用法也相 同,即让对方得到。 后来这个“分”(给)引申作介词用,表示被动,“让”“被”的意思,成为龙岩 方言中的常用词,如“我被他打一拳”,龙岩话称:我分(pun)伊拍tse(-)拳 (ckun)。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介词在形成过程中词义虚化的方式及其语法特点的变化等问题。为此,考察了四个介词“沿、往、望、朝”的产生过程。这几个词都是在中古开始词义、词性的转化,至近代才成为介词的,词义虚化的线索有迹可循,语法特点的变化也比较清楚。在分析词义虚化的方式时,运用“义素”(sememe)概念,定义是最低层级上的词义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3.
一、名和实介词Prepeisition在英语中原称前置词(Pre-意为“前”,position意为“位置”、“置”),就是“放置在前面的一类词”。它们通常用在名词词组前面,表示该名词与介词前的另一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关系(所属关系、数量关系、内容关系、来源关系、主调关系、动宾关系、对象关系、还有时间、地点、方式、方面、原因、结果、目的、条件、让步、程度等关系)。介词前的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同介词之间往往有固定的搭配关系,如ananswrtoyourletter,carefor,beafraidof,besatisfiedwAn,farfr~here.介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以”作介词,有其鲜明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介绍“以”是从动词发展而来的,其静态的储存义“用”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其语义指向的转指性使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常常前置。“以”的词汇意义的虚化与其语法功能的虚化反映出大体一致的特性,当介词“以”表工具的词仪意义弱化。其结构上的关联作用成主导时,介词“以”便进一步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5.
张漫 《咸宁学院学报》2014,(1):51-52,56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以”常用作介词和连词,作介词时主要作用是引介谓语动词的方式、手段、工具、对象以及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等;做连词时主要作用是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此外,“以”字还可作词缀。  相似文献   

6.
洞口方言的介词“帮1”、“等1”、“跟1”、“替1”和“捉1”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给予句式“N1XN2VN3”和“N1V1N3XN2V2P”,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言地位决定了五个介词不占竞争优势而处于消亡阶段。五个介词语义、语法功能的产生有三种模式:“替1”、“帮1”和“跟1”源于句式的重新分析;“等1”的虚化历程为“等待”→“容让”、“听任”→“给予”;“捉1”源于“把1”的词义渗透。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英语中,以which及“介词+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从表达的形式来看,有多种类型:有的从句和所修饰的词之间没有逗号分开,有的有逗号分开;关系代词which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有时还可作表语;有的定语从句和所修饰的词之间还可以被另一作定语的介词短语或动词谓语及其他成分隔开的;which前的介词可以是简单介词,也可以是短语介词,还可以是“名词(或代词)+of+which ”引导的;等  相似文献   

8.
国文中宾语之位置居外动词或介词之後者,常也;然有倒装者。今详述之。 1疑问代名词为宾语时,必居动介之前。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 ?论语 终南“何”有?有条有枚。诗秦风终南 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闵二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元年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庄子骈拇以上居外动词之前者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谁”为为之?史记自序 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曷”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公羊传 隐元年以上居介词之前者 唯介词“于”,“於”,“爰”三宇介绍疑问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1本文讨论的厦门话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受事,而用介词“互”(hoo~5)引进施事者的被动句,不是指在意念上有被动而无介词“互”一类形式标志的句子,如“厝起好咯”(屋子盖好了)。 厦门话被动句的结构模式是:甲互乙怎仔样(甲被乙怎么样)。如“猪仔(a~3)互虎咬去”(小猪被老虎咬走了。)这里,“猪仔”是行为动作的受事,“虎”是行为动作的施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虎咬猪仔去”(老虎咬走了小猪。)  相似文献   

10.
一、介词及其功能特点在现代汉语的词类中,介词是用在词或短语(主要是名词和以名词为中心的短语)前面,合起来一同表示起止、方向、时间、处所、对象、原因等的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将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CLEC)中选取中国大学生的语料进行介词错误的量化分析,并从认知的视角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介词错误的原因进行深入解释。笔者在本研究中以介词at, on, in为例,重点剖析学习者误用以上三个介词的原因。结果表明,其主要原因是:英汉空间语义的不匹配,英汉空间维度的不匹配等。最后,笔者针对大学介词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诸”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助词“乎”)的合音词。“诸”作为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兼词,使用时一般放在句中动词的后面,“诸”所含的“之”是动词的宾语,“诸”所含的“于”则作为引出时间、地点、对象的介词,因此,在“诸”字后面还有一个介词所带的宾语。例如在“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这个句子中,“诸”字所含的“之”指代玉,是“献”的宾语,“诸”字所含的  相似文献   

13.
拙作《介词“沿、往、望、朝”的产生》发表后,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怀,或赐书商榷,或提问质疑,颇有启发,引我深思。今先就“望”字作补充说明,以就正于方家和读者。古汉语动词“望”有“向远处看”的义顷,义素如下: ①面对着N方位;②向远处;③看。介词“望”之意义与“向远处看”的联系是可以寻求的。“望”充当连动结构的V_1,由来已久,然而直到南北朝时期,这种“望”仍然是动词,如: (1)陈以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世说新语·豪爽》) (2)夷吾到县,无所验,但望阁伏哭而还。(《后汉书·方术列传》)“望”原属看视次类,  相似文献   

14.
这个“有”还应看作动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的介词与动词存在着不解之缘,绝大多数介词来源于动词,且许多仍兼有动词功能。研究区分动词与介词的方法对于深入认识介词有一定意义。本文试从语法特点、语义范畴和切分可行性三方面分析了“有(“没有”)+比较或估量对象+[那么(“这么”)]+形容词”格式里的“有”和“没有”。判定仍应看作动词,并非如有的文章所说的已转化为介词。  相似文献   

15.
汉语介词绝大多数由动词衍生,唯“方”例外,古汉语介词“方”是从副词发展而来的。本文拟描述这一“副词——介词”的转化过程。《说文》方部云:“方,讲船也。”《诗·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郑笺:“方,附也。”《诗经通释》:“方本饼船之名,因而饼竹木,亦谓之方,凡船以及用船以渡通谓之方。”《国语·齐语》:“方舟设阶。”韦昭注:“方,并也。编木口哨。”由并船引申出用船或筏渡之义,又如《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以卜《诗经》两例之“方”均为动词。然而,介词“方”的意义显然不是源…  相似文献   

16.
清华学报十一卷三期雷海宗先生发表汉武帝建年号始於何年一文,推定为元鼎元年差不多同时日木的东洋史研究一卷五号有藤田至善先生的史记漠书之一致察──开於汉代制定年号之时期,主张元鼎三年说。随後在东洋史研究二卷一号,藤田先生又专写一篇关於汉武帝制定年号来批判雷先生的文章。 藤田光生在第一文中指出史记封禅书与汉书效祀志中“有司言”的一句,史记是“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日狩,”漠书误改作“今郊得一角 曰狩。”引用 召商(汉书补注卷六)及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卷四十二)等的说法,这是对的。但这只够证明“有司言”是在後来所谓元鼎三年(…  相似文献   

17.
《文言句法的一些特点》(见部颁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册)在“被动句”一节中写道:文言里的被动句式,常用介词“于”来表示。(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其伤于缚者……用“于”加上行为的主动者(赵王)或者行为(缚),放在动词(幸、伤)后面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浏阳沙市方言中,“哒”的词性丰富,可以单独作动态助词、语气词、介词,还可以当词缀。单音节的“哒”可作介词,不过,双音节的“A哒”充当介词的情况更常见。“跍哒”一词极具特色,能够作动词、副词、介词,与浏阳客家话中的“跍”相比,“跍哒”语义更丰富。双音节介词“A哒”与“跍哒”中的“哒”均为词缀,二者均属于“哒”缀词。此外,长沙方言也使用“哒”,与浏阳沙市方言的“哒”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语》、《搜神记》介词“以”的比较研究郗凤歧(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院),北京,100083)《论语》(以下简称《论》)“以”共出现152次,其中介词“以”99次,占65%,其他用作动词10次,连词41次,代词1次,副词1次。《搜神记》(以下...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中广泛使用的表“率领”、“携将”、“携带”义的“以”字,以往都释为介词。本文从“以”字表示明显而具体的动作、位置的分布、与动词互为异文、训诂学家把它解为动词,后世取代它的词的词性,“以”字古字形所示本义及词义引申等几个方面,论证了它的动词性,否定了以往的介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