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化观疏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异化在哲学、社会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领域的内涵进行了考证,在自然、人本、社会三个层面上解读了异化的内涵,指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学意义上的异化理论启开了社会学领域探讨异化本质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哲学方面,侧重于定性的、思辨的分析和比较。本研究运用广谱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分析,特别是结合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定生产关系人格化思想和社会再生产理论,把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的研究延伸到政治经济学领域。本文用以研究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的理论和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恩格斯科学问题的哲学解答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背景下,科学主体对某个科学问题在从科学层面、用科学方法不能进行“科学解答”时,而应当从哲学层面、有哲学思维方法进行“哲学解答”,即在特定条件下对科学问题进行的哲学解答,这是蕴涵在恩格斯哲学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思想。恩格斯这一科学问题解答的思想,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功能,因此,其现实意义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指出马克思技术研究方法从还原法到历史发生学方法的变革,接着分析了马克思技术思想变化的标志“技术”内涵的历史性变化;梳理并阐述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几对矛盾:文本解读与哲学(前后期哲学)推演的技术思想的矛盾;预成的与生成的技术思想的矛盾;前后期哲学思想推演的技术矛盾,并指出,在历史发生学看来,所谓矛盾实质是马克思技术思想生成、发展、成熟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科学观是在实践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因而实践性一直贯穿其科学理论建构的始终。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主要的分析文本,从马克思科学观的存在论基础、生成论基础以及价值论基础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力图全面论证实践在马克思科学观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希腊裔法国哲学家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虽未进入当代主流技术哲学家谱系,但其思想却彰显了一条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的当代技术哲学潜在进路.他从技术概念切入对马克思的诠释、随后在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间创造性对话的建构中阐发一种以技术现象及其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未来之思",这种思想以"行星性"概念为核心,最终迈向一种技术形而上学或技...  相似文献   

7.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献再挖掘,可见具有19世纪哲学视域的马克思,是要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研究去解决被当时流行哲学所遮蔽的问题,去挖掘黑格尔哲学的根性"问题"。马克思由此看清:希腊哲学精神及其生命力、神学化的理智对哲学的态度、哲学的实践转向、人类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问题、科学的可靠性和科学对象的真实性问题、自然哲学中辩证法问题。面对马克思的收获,不仅可看见马克思"新自然哲学"的缘起,看到其中包含SSK等现代哲学"特色"思想,还可见有许多"仍被埋没"的启示:如对理解"知识发展的人性标准,运动的两种本质与对象,时间走不出意识世界,马克思与自然辩证法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对于自然历史这一阿多诺哲学的核心概念,可以从阿多诺对同一性自然观的批判入手,寻找背后的渊源--马克思社会历史的自然观,进而理清其"自然历史"概念的特殊立场和内在机理;在这一梳理过程中,对"非同一性"、"启蒙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将会得到相应的深化,阿多诺思想从哲学到美学的理论路线,也将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学的范式——生态、经济与德性之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经济学的出现是人类自然观从机械论转变为现代有机整体论的标志;生态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经济学,生态经济是一种德性的经济,它的实现关键在于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发展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2):112-116
以往人们所阐释的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并没有把握其真意蕴,方法论根源是:他们在理解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时,坚持的是旧唯物主义"从客体(或实体)理解问题"的哲学思维,而不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从实践理解问题"的哲学思维。只有以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哲学思维去理解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才能科学把握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本性与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1.
最近李伯聪教授出版了《工程哲学引论》一书,现仅就已读的部分谈几点随想与感受。 一是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人的本质,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援引马克思的名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当然是没有疑问的。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马克思还把人的本质与生产力联系起来。在《1844年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5):112-117
近年来中外学界对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展开论辩。否定说以《资本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过程论和唯物史观等为依据,推断其无视自然价值,放任人类"普罗米修斯式"对待自然而否认其生态思想;二分说割裂早期和晚期马克思思想,认为早期《手稿》异化思想有关注自然的一面,以及《形态》考察历史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维度获得生态思想赞誉,《资本论》因其没有明确生态"宣言"和"政治经济学说与自然无涉"定性而忽视甚至遮蔽其生态思想。诘难说认为马克思不仅不包含生态思想,而且有反生态危险,甚至成为诱发生态问题的根源。肯定说的辩护体现出对马克思生态思想宏阔视野的解读和与时俱进的理解,引发人们对《资本论》博大精深思想的生态维度审视与考量。  相似文献   

13.
"发现身体"是传统形而上学终结和哲学转向标志。身体不再是笛卡尔灵与肉对立意义上的身体,而是物质与精神、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汇聚、整合的契合点。技术阐释的身体维度研究要实现从解释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变,就要借鉴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存在、技术实践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中汲取更多思想养料和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社会历史行为如果超出生态界限,则会出现对于人类来说的“生态矛盾”。生态矛盾表现为人类既依赖于生态,又反过来破坏生态的悖论。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生态矛盾触动了“人类物种是持存还是毁灭”这一世界历史的存在论基础,但生态矛盾并没有改写马克思所确立的人类自由和解放这一世界历史目的。相反,生态矛盾作为资本逻辑向人和自然之间生存界限的拓展,本质上构成了世界历史的“自然辩证法”环节。依此原理,马克思的“三形态”说平行蕴含着人类文明形态的螺旋上升式演进:农业文明(人的依附性)——工业文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生态文明(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一辩证运动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生态矛盾的解决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历史目的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孜孜探索人类文明走向、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考人类前途和命运,囿于历史原因,他们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虽未明确提出"生态"命题,经典文本中亦鲜有对生态问题的系统论述,但他们就"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论"、"生态危机产生根源论"、"人类文明的最终价值取向论"等都发表了睿思哲言,为后世学者留下了生态哲学的宝贵思想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宏阔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这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新时期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物质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观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作为一个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也有与其哲学革命变革相适应的新的物质观.本文从物质的先在性、属人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物质观进行了新的探讨和梳理,并在与精神发展相比照的基础上对物质的未来趋势作一分析,肯定了精神、文化和思想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社会主义纷争看马克思生态学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社会主义视野中,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对理解生态问题有启示意义.不过,他们关于马克思的生态学价值观却提出了"人类中心论"、"生态中心论"和"人类生态学"的指认.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本真性指认,只有从生存论路向去领会才可能揭示马克思生态学的"原码"价值观--这就是"生存生态学".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重大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作为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并在我国科学哲学界最具典型性和权威性的国家级核心期刊之一,其生态哲学的载文状况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我们对其自创刊20年来关于生态哲学相关文章的载文状况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以此从某个侧面回顾并展示我国科学哲学界对生态哲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关注度,从而更深层把握生态哲学这一新的哲学形态的研究进展状况、有效启示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科学哲学是马克思对科学的哲学理解,它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的理论支点。马克思科学哲学的理论视界是"现实的人",它所奠基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生存论。与此对应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哲学主题包括:实现对科学活动的规范性与历史性、科学的基础与人的生活世界、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辩证统一性理解。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2):120-126
168年前,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社会时指出: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在我国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透彻、系统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这里,我们从"2015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的论文中,遴选出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什么是人的解放、什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什么是"共同自由"的状态、如何超越物质的限制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希冀从中获得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生价值的哲理性认识,也期待以此推动休闲哲学的深入研究。唯此,是发表这组笔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