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采的长诗《赢(lei)疾者的爱》是一首以近代优生学为核心思想的典型作品.诗中遗传、选择、种族等关键词是那个时代优生学关心的主题.在中国近代传播的优生学既有来自于英美的科学背景,也有来自德国的哲学背景.诗中优生与爱情的冲突揭示出人们在恋爱自由与优生选择之间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2.
潘光旦先生优生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光旦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优生学家,他引入了西方优生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中国的历史文献,结合中国当时的现实问题来进行研究。其研究及著述工作推动了我国早期的优生运动,促进了遗传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指导人与社会持久位育的新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3.
试论优生学史的发展分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生学的提出,到现在正好是100周年。它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人们认识它也有个曲折的过程。今天,“优生”已成为我国人口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而全面地评价优生学和优生运动,是一个有迫切现实意义的问题。笔者从历史的角度将优生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前科学阶段、半科学阶段和科学阶段,下面对这三个阶段分别加以具体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优生运动是中上层阶级以优生学名义解决人口、经济与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优生学者试图通过宣传优生知识,推动优生立法,提高中上层阶级生育率,降低社会"不适者"生育率,进而增强英吉利民族的国民效率。虽然优生运动在英国最终失败,但它对英国中上层阶级的思维方式、社会政策以及福利国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来,中国面临西方世界的强大压力。在亡国亡种的威胁之下,以严复为代表的中国知识精英通过《天演论》等著译作将人种改良的知识介绍给大众,试图以"优种"的方式实现民族复兴。随着西学东渐的展开,优生学以现代西方科学的姿态进入中国知识精英的视野,被崇尚人种改良的知识精英们视作可依附应用的科学实体,并以优生学为视角展开了关于如何复兴民族的讨论。民国时期优生学思潮的发展是19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在外部威胁之下转型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0,(13):20-20
<正>优生学家认为,夫妻在受孕前和受孕时的心理与生理必须处于健康状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因此,准备受孕的夫妇应该避免如下不利于优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海国图志》译介了大量西方近代地理学术语,这些术语的译名在音节、构词法和文化蕴含等方面呈现出典型的民族化倾向。就西方地理学术语汉译的命名而言,《海国图志》的译名倾向于沿用传统地理学术语,或以词缀法新造术语。作为近代地理知识的载体,这些民族化的术语有利于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在中国社会的接受和普及,也促进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工程学来源于西方,其在中国的起步离不开归国留学生的努力。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程师就产生于晚清留美幼童当中,他们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工程学训练,回国后在铁路、矿冶、军事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开创我国工程事业的功臣。之后,庚款留美生更是热衷于学〉--j近代工程学,以利国家建设;留日、留欧学生中也培养了一批近代工程师。这些留学生成为促进我国近代工程事业起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末,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附带传入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西方生物学知识最初见于中文著作中的是《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其中第5至第7章介绍了各地草木、禽兽等生物学内容。虽然传教士本身并没有带入多少生物学知识,但是这一工作却意味着中西科学技术合流的开端,它促使中国与世界生物学汇成一体。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同时,大批传教士纷至沓来,也夹带了一些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洋务派,奏设江南制造局,附设翻译馆,聘请西方人士大量翻译出版科技书籍,开始了西方自然科学在近代中国的  相似文献   

10.
曾纪泽(1839-1890),字劫刚,曾国藩的大儿子,“少负俊才”,湖南双峰荷叶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其近代外交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究其近代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外关系格局的变化、西方思想观念与个人实践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其父曾国藩的教育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中国和西方两千年中科学技术成果的统计分析,从整体上对比了两者发展的各自特点。历史上,中国科学技术始终持续地缓慢发展着并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西方逐步确立了由构造性自然观、受控实验和开放性技术体系组成的近代科学技术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循环加速机制,促进了科学技术革命。本文做了这样新的尝试:从探讨科学技术自身的结构及其与社会结构相互依存的角度,来说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科学的发民历程,即是西方近代科学向中国移植的历程。由于这一过程遭逢中华帝国衰落和西方列强侵扰的特殊遇境,中国近代社会对科学的价值认同历经了从“夷技”到“长技”再到“科学万能主义”的渐进曲折的变化过程,并因此形成了一种别扭的二元基本架构的非理性科学价值观。这一价值体系不仅影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建设也产生了某种误导。确立一个适于现代科学和技术健康发展的科学价值观已成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学概念的现代转型在清末民初的演进过程常深陷于“西化”与“欧化”之漩涡,然而近代中国西方经济学译介过程并非简单地移植,亦非中国传统经济学发展的结果,而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和传统经济学双重体系影响下的产物。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名称economics的庞杂译名中可窥一斑。虽最终以“经济学”胜出而告终,但严复所译“计学”在众多译名中独树一帜,其译名概念意义凸显了西方经济学的社会功用与学科功用,也在语言层面兼顾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的经世之说,有利于学科确立和西方经济思想进一步传播。对“计学”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加深学界对近代经济学话语体系形成初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论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清时期,近代西方科学技术通过传教士、学堂教育、留学生、译书出版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新式医院的开设扩大了科学传播的受众,近代企业的兴办为科学技术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学制的确立从制度上确保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与它在西方的传播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在推行洋务运动进行近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从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企业,到聘用外国专家,创办近代学堂,再到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的近代化举措,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学东渐,为近代科技在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奠基性的工作,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当下正在推行的科教兴国的战略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近代西方光学知识主要以译著的方式在中国传播。本文根据这些译著的内容和传播特点将这段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译著中不但包括近代西方光学的理论知识,还有许多关于例如如何正确使用光学仪器的应用知识。这些译著在中国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光学研究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在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的第一时期(1582-1775),"夷夏之防"和"西学中源"是近代西方科学传入的文化屏障。第二时期(1807-1928)的"西学中源"文化观(晚明思想的嬗变)、"中体西用"文化观和"西体中用"文化观引领了中西方科学文化的"融合"与"会通"。跨越屏障后的科学文化观发展经历三阶段,呈现三形态。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公认的一代国学大师。在风云激荡和急遽变迁的近代,梁启超形成了比较独特的传统文化观。研究梁启超的传统文化观,对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一、戊戌变法时期的热情赞扬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儒家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人羡慕西学,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大加鞑伐,"吾尝见乎今之  相似文献   

19.
西方光学知识在十九世纪中叶后大量地传入到中国。除了近代西方光学理论知识外,还包括西方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显微镜是西方光学理论中重点介绍的光学仪器。显微镜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西译中述"方式进行传播,其内容主要涉及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傅兰雅撰写的《显微镜说》一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本著作向中国人传授了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显微镜在中国的传播深深地影响了像康有为这样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引进西方科学是中国科学迈向近代化的现实途径.作为输入西方科学的使者,耶稣会士为实现这一途径提供了可能.本文以耶稣会士汤若望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的经历为例,探讨了明清之际近代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命运,指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缓慢的三个社会原因:夷夏之防文化传统的排斥、王权至上封建制度的扼杀和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