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俄间谍事件的发生,使得潜伏特工传递情报的技术手段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7月11日的<今日美国>报对此进行了揭秘.古老隐字术开始数字化在此次事件中,媒体和大众对俄间谍嫌疑人的情报传输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比如数字隐字术.这种手段能在看似普通的图征中隐藏秘密信息,如果不用专门的检测程序,肉眼难以甄别.  相似文献   

2.
乘除定位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中积或商每一位的数量级和单位的方法,目前发现最早的记录出现于南宋杨辉的《算法通变本末》。时至明代,筹算逐渐为珠算更替,吴敬、王文素和程大位等学者进一步将定位法归纳为完整的珠算定位系统。欧洲笔算传入后,中算家结合东西方传统定位法,发展出中西合璧的笔算定位法。通过梳理乘除定位法的发展变迁史,从算理视角分析可知,不同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式导致了定位法的不同表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乘除运算及数本身的不同认知。同时,以定位法之变迁窥见乘除算法在不同运算工具体系下的演变过程,说明筹算向珠算的转变模式并非只是计算工具的简单改变,而是伴随着数学规则和范式的一种内在转变。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普遍关怀——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观点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慎重对待人的自然--从人的自然属性看科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人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自然体、夫妻之间及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然体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考察了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认为科技应该非常慎重地对待人的自然属性,因为真正属于人的自然是人之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的伦理话语中,表面上将自然与环境作为同一个概念来使用,而实际上暗含着根本性的转折:从自然向环境的重心转移,反映了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并预示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恶化的趋向。由是观之,环境伦理不过就是现代社会伦理的延展,尚未改变保护自然的伦理次序:把原有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加以推广,把生态平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价值加以重视,以为就此达到了环境伦理的目的。与此不同,生态伦理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最终会对人的社会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触及人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从价值论看"生态人"的合法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要求人类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生态人”的合法性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关系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论证表明:当今时代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价值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7.
1971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在引进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基质的基础上,参考了美国Dudfick、Wilmore等学者的文献,将较为正规的静脉营养技术应用于临床。当年,运用该技术治疗一位子宫穿孔、肠瘘合并腹膜炎的危重病人,经手术引流及六周有氮平衡监测的静脉营养支持,患者肠瘘愈合,获得康复。这是中国最早的比较正规的静脉营养支持的成功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 历史回顾 1971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在引进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基质的基础上,参考了美国Dudrick、Wilmore等学者的文献,将较为正规的静脉营养技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10.
《科学大观园》2010,(19):72-72
公元前16-前4世纪,古希腊自然科学已有很大发展,尤其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地图学等领域出现一批学者。当时已发现地球是个椭球体,并划分出经、纬度。  相似文献   

11.
生殖干预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即应用这样的技术是否会侵犯人的尊严?很多中西方学者曾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然而远未形成一致意见。儒家伦理是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伦理学理论,对于人的尊严给出了明确论述,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当代生殖干预技术的一系列重要伦理问题。儒家的尊严概念包括普遍尊严和人格尊严两重含义。通过重构儒家尊严概念的两重含义及其道德要求,有助于回答两个曾引起广泛争议的有关人类生殖干预的伦理问题,即我们是否应当干预人的自然生殖过程?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基因技术设计具有完美天赋的婴儿?儒家的尊严观为当代生殖干预的伦理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公众对生物技术应用态度的研究,项目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结束,先后获得中国和丹麦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研究参照欧洲EUROBAROMETER研究范式设计问卷,采用职业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国代表性样本浙江四个地区的4157名公众进行了生物技术应用态度的纵向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并定性描述了我国公众对生物技术应用态度的轮廓和远景.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带给我们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惊人发展,隐私权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内容。信息技术不仅从内容、范围上拓展了传统隐私的包含内容,它对人们隐私的侵犯以及造成的危害也是难以估量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使伦理学扩大其研究范围,这使得伦理学和人类的现实生活联系的更为密切。伦理学越发展现出它的实践特点。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伦理和道德生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认知渠道、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时空·科学技术·人的自由—从马克思的视角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依据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社会时空的本质,并进而对倍受忽视的社会时空与科学技术的内在联系以及社会时空因素对于科学技术和人的自由的重要意义作了阐释。从社会时空角度反思现代科技的合理性,实质上是对现代科技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意义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与社会批判、实践批判是相互贯通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如下问题:1、科学实践哲学如何看待诠释与诠释学;2、实践对于诠释的意义:科学实践哲学中诠释研究;3、关于科学定律的诠释;最后,本文认为,尽管实践的诠释学应该遵循科学实践哲学的基本原则:地方性或局域化的语境,不应该提出或也没有普遍化的遵循原则,但的确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和方法论原则:它们至少应该是:第一、切近实践对于诠释的优先性;第二、诠释者所处的环境的语境优先性;第三、对切近之事物的关注优先性。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看休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关注人的生存质量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规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则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与逻辑展开。体闲对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劳动所无法代替的日益重要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整体论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其部分,部分也不能离开它所属的整体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但从析构的观点看,组成整体的部分或要素可以从整体中解析出来,并重新融构于新的整体。析构地存在着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在功用上具有异质性,无法直接比较。世界与其事态自身具有解析和融构自己的能力,并总是处于这种析构状态,析构是世界与其事态的存在方式。整体性是析构存在者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特性,析构性是适度把握整体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技术发展对审美的影响是深远的。由机器技术发展带来的机器美学作为现代审美取向的主要形式,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却没有被揭示出来。刘易斯·芒福德通过手工业时代和机器生产时代的审美取向对比,指出机器技术的本身固有的特点塑造了四个新的审美特征:简洁之美,同一之美,速度之美和力量之美。本文试图通过芒福德的论述以揭示现代技术与审美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发展的关键,而目前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的认知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去探究两者在“提问”和问题应对方面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探讨“问题”与“算法”的联系。从科学问题的形成、应对直到形成理论的过程等来看,AI难以提出创造性的科学问题,而科学问题也难以单纯用算法解决。主要依据是:一些重要科学发现过程中存在假设“先于”观察的现象,以及问题形成和认知跃迁往往是非归纳、非算法的过程等等。因此,在科学发现的能力方面,基于算法的AI可能具有较大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技术发展对审美的影响是深远的。由机器技术发展带来的机器美学作为现代审美取向的主要形式,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却没有被揭示出来。刘易斯·芒福德通过手工业时代和机器生产时代的审美取向对比,指出机器技术的本身固有的特点塑造了四个新的审美特征:简洁之美,同一之美,速度之美和力量之美。本文试图通过芒福德的论述以揭示现代技术与审美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